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白話>
顏淵嘆息了一聲,說:「我仰望他,愈望愈高;我鑽研他,愈鑽愈堅。一忽而,看他在前面,一忽而又像在後面。
<文義>
1.喟然:嘆息聲。
2.仰之彌高:形容不可及。
3.鑽之彌堅:形容不可入。
4.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5.整句是讚嘆夫子之道,既高深不可及,又寬廣無所不在。
<思惟提綱>
1.本章一開頭,顏回讚嘆孔子之道既高且深,請問顏回是如何讚嘆的?
2.顏回對老師孔夫子,從心裡發出最真誠、熱烈的讚美和感歎,請問他是如何做到的?
3.請問,你有「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經歷嗎?
4.在心靈學習的長征之旅,對你所依止的師長,你如何涵養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樣的感動?而願意死心塌地跟著他學?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朱子•四書集注》:「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
不可為象。」
2.《中庸•第二十七章》:「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3. 《論語•述而•6》大宰問于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4.《中庸•第八章》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論語•先進•22》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5.《論語•先進•11》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6.《史記•孔子世家》: 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歎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吾亦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7.《論語•述而•10》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8.《論語•雍也•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9.《論語•公冶長•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10.《論語•雍也•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二、重點摘記
原文: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一)本章略說
1.章旨
這一章是夫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講述自己跟隨夫子學道時的感受,對夫子之道的深邃高遠、夫子人格氣象的光輝偉大,從心底裡發出最真誠、最熱烈的讚美和感歎。
2.顏回 — 孔夫子的心子
(1)顏回是夫子的心子,從十三歲起就拜夫子為師,終身追隨夫子學道、弘道。
(2)顏回傳承夫子的心法,和夫子心心相應,息息相通。在《論語》中隨處可見夫子對顏回的讚歎,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3)本章是顏回對夫子的稱揚讚頌,在稱頌夫子的功德的同時,顏回自身的德行修為也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
(4)夫子和顏回之間這種至純至美的師弟關係,同生死、共患難的深厚情意,靈魂深度的相知相識,真是讓人無比的讚歎,無比的嚮往。
3.本章將分為三個段落來學習,今天我們先來學第一段: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二) 夫子之道既高深不可及,又寬廣無所不在。
朱子在《四書集注》中說:“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象。”那麼“高不可及,深不可入”這個還好理解,什麼是“恍惚不可為象”呢?錢穆先生說,這是指前後左右無不是道,是說夫子之道雖極高深,斯不可及,但也在人們的性情之間,動容之際,飲食起居應酬交接之中。
簡單來說,“仰之彌高”是說夫子之道的高度,“鑽之彌堅”是說深度,“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說的是廣度。
(三) 唯有顏回能感知夫子的功德巍巍
1.越是追隨夫子,顏回就越是感受到夫子道大德全、功德巍巍,已經達到了聖人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2.就像《中庸》所說的:“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3.也許有人會覺得顏回這樣讚歎夫子,這也沒什麼呀,夫子是聖人,本來就值得這樣讚歎。其實不然,顏回當時就能夠這樣看待夫子,讚歎夫子,是非常了不起的。
4.在《論語》子張篇的最後三章,集中記錄了當時的一些人對夫子的輕忽、詆毀,甚至有人會認為子貢的修為還要高於夫子,這說明夫子這樣的聖人在世之時,並不廣為世人所知,當時就算是有人會認為夫子很了不起,像聖人一樣,但是也並不清楚聖人的標準是什麼。
5.我們剛剛學過的〈子罕篇〉第六章,魯國大宰就說夫子很像聖人,但是這個判斷是據于對夫子多能的認識,而不是體認到了夫子所具備的聖人之德。
6.夫子去世之後,雖然也會有一些弟子出來稱揚讚歎夫子,但是顏回卻是在夫子還在世時就讚夫子為聖人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能夠瞭解一個生命的高度,尤其是聖人的生命高度、生命境界,這是極其高難的事情,需要甚深的智慧,需要深具信心,深細觀察,深刻體驗,方有可能。
7.孟子曾說:知(智)足以知聖人。聖人之德,世所難曉,無知(智)無以觀聖人之德。
8.在顏回的眼中,夫子已達聖域,他是懷著尊崇千古聖賢之心來尊崇夫子的。因此,眾弟子中唯有顏回,在當時就能夠發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樣的千古讚歎,這完全是因為顏回對夫子之道的體察最深、感受最切、表達最精。
9.可以說顏回是最信夫子、最懂夫子、最像夫子的人。
(四) 顏回對夫子之道始終拳拳服膺、深信不疑。
顏回是最信夫子的人,主要是因為他對夫子之道始終是拳拳服膺、深信不疑的。1.自從拜在夫子座下修學,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夫子。他不僅視夫子為師,更視如父。
2.在《論語•先進•22》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夫子在匡地受困,和顏回失散了,焦心如焚地盼著顏回回來。終於見到顏回的那一刻,夫子衝口而出說了一句:“我以為你死了呢!”顏回的回答則是:“子在,回何敢死。”這樣一段至情至性的對白,深動顯現了師弟之間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深厚情感。
3.夫子在顏回死後,曾經感慨地說“回也視予猶父也。”可以說正是這種對夫子強大的信心、恭敬心,讓顏回全心全意地追隨夫子恭敬承事,不違如愚。對夫子的言教他都默而識之,無所不說,而且能夠全力以赴地躬身實踐,亦足以發。
(五)顏回是最懂夫子的人
我們說顏回也是最懂夫子的人,
1.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夫子周遊列國陳蔡絕糧之際,雖然夫子仍很灑脫,講誦弦歌不衰,但是弟子們的心中已有疑惑,已有動搖,此時顏回卻能夠堅定不移地說:“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困頓險惡的境遇之中,生死考驗的關頭之下,唯有顏回最能夠體會夫子的心,也唯有顏回最能夠堅守夫子之道。
2.他始終秉持著夫子所教導的崇高信念,守死善道,遇難不退。可以說在為學成仁推行仁義的大道上,顏回是緊步夫子的後塵,是夫子最堅定,最忠實的弟子。
3.在〈述而篇〉第十章,夫子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在此,夫子已將顏回視為自己的知音和同道了。常年的追隨,不停地學習,在夫子身邊經年累月的薰染,讓顏回成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中最像夫子的人。
4.夫子幼年喪父,少年喪母,晚年喪子,推行仁道,四處碰壁,屢現困境,但是他從來都是不怨天不尤人,夫子常說他自己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顏回也像夫子一樣,雖然家境困窘,生活匱乏,卻是安貧樂道,平和喜樂。夫子讚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師弟二人這種不為外境所困,樂天知命,豁達灑脫的生命狀態,被譽為是“孔顏之樂”,倍受後人的嚮往與推崇。
5.還有孔子極為好學,他自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而在弟子當中,真正能被夫子稱為好學的,僅顏回一人。夫子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在進德修業、好學不厭的這一點上,夫子眼中也唯有顏回和他最像。
6.總的來說,最信夫子,最懂夫子,最像夫子的人,就是顏回。所以由顏回發出的這一句讚歎夫子的話就大有深意了。
(六) 結攝
1.對本章,陽明先生的評點是說,“見聖道之全者惟顏子。觀‘喟然一歎’可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所達到的至高無上的生命境界,一般人實在是難以體認、難以觀察,唯有夫子的心子顏回,他的體悟最深刻、最全面。
2.佛門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偈子“我以教理炬,照見汝密德,昔與言教違,今當如教修。”是說,如果遇不到真正有智慧、有信心的弟子,師長大多會將自身的功德掩藏起來,秘而不宣,而只有在具慧、具信弟子的智慧觀照之下,師長的秘密功德才會得以彰顯。
3.如此說來,如果當初沒有顏回的這一番體悟和讚歎,夫子無量無邊至高至深的功德,也不易真正為后人所知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