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罕第九 第17章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白話>
孔子感歎說:「我沒有見過尊崇德行、追求美德,就像追求美色、喜好物質的人。」
<文義>
1.吾 : 指的就是孔子自己。
2.好 : 尊崇、追求、喜好。
3.色 : 包括了女色、物欲、嗜好三重意義。

<思惟提綱>
1.以何因緣,孔子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在面對境界、面對挑戰時,您會選擇好德還是好色?
3.為什麼選擇好德對自己有好處呢?您的思惟理路為何?
4.學了此章以後,您認為真正該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
<義理解釋>  11分26秒

一. 引用經文
1.《史記·孔子世家》:「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
                 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2.《論語˙學而˙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3.《孟子˙告子章句上(七)》:「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4.《論語˙雍也˙9》子曰:「賢哉回也!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5.《論語˙述而˙1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6.《論語˙泰伯˙21》子曰:「禹,吾無間然矣! 菲飲食,而致孝乎
                          鬼神; 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
                          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二. 重點摘記      講師:張慈芳
原文: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一)前言
緣起:
在解釋意思之前,我們看到《史記·孔子世家》有這樣的記載:
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
衛靈公對外說:“他非常渴求人才。”
夫子拜訪他之後卻發現,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甚至發現衛靈公非常寵愛妃子,也就是南子。南子她長得很漂亮,會運用美色控制衛靈公,把持朝政。
有一次,南子想上街去逛逛,就和衛靈公一起邀請孔子出去。
孔子是賢德之人,照例來講,衛靈公本該邀請孔子坐在同一輛車上,
但是夫人南子在,就和南子乘一部車,讓孔子坐在後面的一部車,
就這樣一同出門。
因為國君的邀請,夫子他也不好意思婉拒,就一同出去,就這樣浩浩蕩蕩在大街上招搖過市。
大家都看到夫子的車跟在衛靈公之後,似乎給人家一個假象:
好像衛靈公對孔子是很尊敬的。
然而,孔子非常失望,覺得衛靈公不好好地處理國政,不是真心想希求賢德之人來協助治國,竟然帶著夫人在外招搖過市,
於是就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說完他就離開衛國,到曹國去了。

(二) 本章注釋
1.“吾”,指的就是孔子自己。
2.“好德不好色”,其實就是和《學而篇》講到的“賢賢易色”,是一樣的意思。
3.為何不用“賢”而用“德”?“賢”,專門指的是賢人,孔子為了自謙就用“德”這一個字。
4.孔子感歎說:“我沒有見過尊崇德行、追求美德,就像追求美色、喜好物質的人。”

(三) 談好色
首先,我們談到好色。
如果問:“喜歡吃美食,還是難吃的食物?”當然我們會選擇美食;
如果問:“喜歡住舒適的新房,還是破舊的房子?”當然我們應該
         都會選舒適的新房;
如果問:“喜歡別人稱讚,還是別人責駡?”我們當然會選擇稱讚。
這些幾乎都不用思考就可以做出回答的,為什麼呢?
因為感覺舒服、快樂嘛。我們人人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

(四) 談好德
然而談到好德,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問:“喜歡傲慢無禮的人,還是恭敬有禮的人?”
         當然我們會喜歡和恭敬有禮的人在一起;
如果問:“是喜歡和勤勞,還是懶惰的人在一起?”
         當然答案一定是勤勞的人;
如果再問:“喜歡和愛生氣的人,還是正向陽光的人在一起?”
答案也一定是正向陽光的人。

(五) 面對挑戰,選擇好德還是好色?
1.提出疑問
我們都希望周遭的人,是良善有美德的人,看來我們應該是好德的人啊,那為何夫子會說“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觀察自心
未見,為什麼說未見呢?這就必須回到境界當中,看清楚自己的心。
(1)我們喜歡周圍是有美德的人,但關鍵是我們自己是個恭敬有禮、
勤勞、正向陽光、具有美德的人嗎?
(2)在順境當中當然沒問題,但是當挑戰來時〜
比如:當別人對我生氣的時候,我還是能夠堅持當一個正向陽光的人嗎?
他給我壞臉色,亂發脾氣,為何我就要給他好臉色?
(3)要發脾氣、要亂罵人,誰不會呢?
所以真正面對挑戰時,我是會選擇好德還是好色,這就需要觀察清楚了。
(4) 要選擇好色,也就是眼前的利益,痛快地出一口氣,這是很容易的;
但是要選擇好德,堅持內心的美德,卻是需要聖者再再地叮嚀我們。

(六) 選擇好德對自己有好處
1. 聖者叮嚀
夫子在這邊很明白地告訴我們:
當然要選擇好德,才是對自己真正有好處的。
2. 換位思考 將心比心
怎麼說呢?
(1)想想看,如果你不喜歡對你亂發脾氣的人,
面對挑戰時,如果你也亂發脾氣,罵回去,別人會喜歡你這樣嗎?
其實人心都是一樣的,得到的一定是不斷地對罵,唇槍舌戰,戰火連綿。(2)想一想,這樣子自己難道就快樂了嗎?這真的是智慧的抉擇嗎?
所以我的老師教我:你喜歡和怎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成為那樣的人。
3. 完善自己的美德,才會有真實的快樂
(1)不要做自己討厭的人,堅持做自己就好了,
他怎麼對你那是他的選擇,
但是我想成為具有美德的君子,這是我自己的事情。
(2)因為唯有把自己身上的美德完善起來,才會得到真實的快樂。
不論走到哪裡,不論別人怎麼對我,在面對挑戰時,好德之心可以戰勝
好色之心,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快樂。 

(七) 看清楚內心真正的所好與追求
1. 與生俱來的習慣
就像孟子所說的“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美德、心靈提升的好樂,和對於感官物質的好樂,其實都是與生俱來的,只是我們太習慣五欲感官的追求,因為那是非常直接具體而成立的。
2. 思惟勝利與過患
(1)對於美德義理的好樂與追求,如果能夠想清楚這一些的好處的話,
我們對於它的追求,一定會跟感官物質的追求的心,一樣強烈。
(2)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務必懼於所好。”“懼”,就是畏懼、害怕。
務必懼於所好,也就是特別要在意自己喜歡的東西。
(3)我們對自己都有一個美好的期待與願望,如果面對境界時,對自己所好的東西,沒有看清楚內心真正的所好與抉擇,如果不能夠謹慎把握,長久累積下來,可能會是事與願違。
(4)一個人好色最後會得到什麼結果呢?一個人好德最後又會得到什麼結果?
一定會在你所好的東西上面,要麼成就,要麼栽跟頭。
就像上一章,我們認清萬事萬物都具逝者的這種特質,會隨著因緣變化而不斷改變。

(八) 生命到底該追求什麼?
1.色即是空
如果我們把時間投資在這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痛快的,
這些眼前的利益,也就是好色,
就會發現:不管我們多喜愛這些物質,
這些色,它終究會離我們而去,心愛的衣服會變舊,容貌會變衰老,
乃至我最寶貝的身體也將離我而去。
2.空即是色
既然這些色終會離開我們,那忙它到底為什麼呢?為它爭一口氣值得嗎?真正該忙、該投資、該爭取的〜是那會緊緊追隨我的美德與修養,
而且會隨著美德的完善、純厚,即使外在的物質條件沒那麼豐厚,
內心也能夠感到快樂、感到自由與滿足。
3.心之所向
這兩者一相比較,
就很清楚〜
值得我們傾盡全力去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內心真正所好的又應該是什麼?

(九)結語
1.見賢思齊〜準備好投資“好德”
★所以就像顏回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又像夫子他“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人,懂得正確投資的人。
★又好比大禹,他為什麼會願意“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
  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平日自己可以吃得簡單、穿得簡樸、住的房子也可以很簡陋,
   但是祭祀時卻是盡心盡力地去操辦,對祖宗以表孝心;
   臨朝時穿的禮服卻是非常的華美,對臣子以表恭敬;
   在做公共工程時也是盡心盡力把它做到最好,為了對百姓表達關愛。)
2.堅持利他,完善美德,莫大快樂
我們看到大禹他在境界當中的抉擇〜
  就像我的老師所說的:在利己和利他這兩者中間,堅持選擇利他;
  在大眾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堅持選擇大眾利益;
  在境界當中,堅持好德不好色,
  因此贏得夫子的讚美,以及後人的尊敬,
  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自己的美德,得到莫大的快樂。

聽到這裡,你準備好投資“好德”了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