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白話>
因為夫子善於有次第地引導我,契理契機地引導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實踐我所學的內涵。
<文義>
1.循循:有次序貌。
2.誘:引進也。
3.文:孔門四科的文學。
4.朱熹《四書集注》:
「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
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禮也。」
程子曰:「此顏子稱聖人最切當處,聖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
5.李炳南《論語講要》:博文是研究修道的門路,約禮是依照門路去實行。
<思維提綱>
1.「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是什麼意思呢?
2.文為什麼一定要博?禮又為什麼一定要約呢?「博文」和「約禮」二者又有什麼關係呢?
3.從今天學習的這一段話當中,你如何體會夫子的循循善誘和顏回的善學呢?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荀子•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朱熹《四書集注》侯氏曰:「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禮也。」
3.《論語•公冶長•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4.《周易.繫辭下.傳3》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5.《周易.彖傳.24復卦》復: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6.《大學•經1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7.《論語•雍也•6》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8.《論語•雍也•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9.《論語•顏淵•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二、 重點摘要
《子罕篇》第十章第二小段: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一)本段說明孔子善於引導弟子踏上聖賢之道
1.這一段是說顏回常年追隨夫子學道、弘道,雖然強烈感受到夫子之道是那樣的幽深高遠、變幻莫測,但也同時感受到此道並非遠在天邊、遙不可及,而是有路可循的。
2.因為夫子會循循善誘,契理契機地引導弟子,會手把手地引領弟子步步踏上聖賢之道。這讓顏回這樣好學的弟子走在修道的路上,充滿了學而時習之的快樂,就算是偶爾想停一停,歇一歇,卻又割捨不下,欲罷不能。
(二)夫子引導弟子的方法---博文、約禮
夫子引導弟子的方法是怎樣的呢?顏回精要地概括為四個字:博文,約禮。
1.什麼是文?聖賢之道載之以文,凡詩書禮樂,典章制度,著作義理的研習探究皆屬於文。
2.什麼是禮?道本於身心,而禮則所以檢之。故必躬行實踐遵行禮儀,舉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實務皆為禮。
3.文為什麼一定要博?禮為什麼一定要約?
(1)因為非博必聞見淺陋,識知狹隘,難以會通,難見真義。那麼禮呢,所學既廣,但若不能篤實踐履,檢束身心,則必工夫汗漫無所依歸了。
(2)因此,為學愈博,如人之雙目,見多方能識廣;而踐禮貴約,如人之雙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博文約禮,就像是目足並用,見行互攝,如此則進道已。
(3)朱子的《四書集注》說:「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約我以禮,克己復禮也。」致知格物,克己復禮,依見導行,見行合一,可以說這些在顏回的身上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4)顏回常年跟在博學以文的夫子身邊,自然是耳濡目染,精勤習學,無所不閱,連極其聰明的子貢也自歎不如,說顏回是聞一知十,自己只是聞一知二。
(5)在約之以禮上,顏回更是視聽言動,無不遵禮,這一點最為夫子所讚。在夫子寫的《易傳》中,解釋復卦時有這麼一句:「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是說顏回可以算是一個圓滿的人了吧,因為他的心中一有不善的念頭,就馬上覺察,一覺察就不會再讓這個不善的念頭繼續下去,而復歸於善。夫子說:「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是說顏回這樣一個修為,當下就回歸了天地之心,也就是回歸到人性本有的光明,也就是《大學》所說的明明德。
(6)顏回對自心的觀察,極其敏銳,對自我的約束又是極其嚴格,有了這個克己復禮的硬功夫,他才能夠做到「不遷怒,不貳過」,才能做到「其心三月不違仁」,成為唯一一個得到夫子承許具有仁德的弟子。
(三)學了這一段話的反思
(1)我想效學?或覺得太高遠了我做不到?
我們或許會覺得,聖人如孔子這樣的生命境界實在是太高遠了,一時達不到,但是看到顏回的行誼,我們又會怎麼想呢?會生起一個很想效學的心嗎?還是會覺得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這樣的境界還是太高了,我還是達不到。
(2)劃地自限,無法開展出輝煌燦爛的生命格局
對此,我的老師總是會提醒我們要注意,對到聖賢之境時,自己心裡的想法,如果總覺得自己是凡夫,自己不行,就如同夫子批評弟子冉有的那句話「今女畫」,你還沒有開始邁步就畫地自限了。這樣的生命從一開始就無法確立出高遠的人生目標,無法在「志於道」的牽引之下產生強大的生命動力,這樣也就無法開展出輝煌燦爛的生命格局,一生就只能在平淡泛味、委屈苟且中度過,白白冤枉了這寶貴的一生啊!
(4)雖然我差,但是願意朝著老師說的方向努力下去
顏回和冉有完全不同,當夫子說出仁的標準是「克己復禮」,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時,他馬上就說:「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我雖然還很差,但是我會朝著老師說的這個方向一直努力下去。
(5)聖賢和凡夫的分水嶺----當初的那一念
每次看到顏回這麼說,心裡都會有一種很深的感動,我想這就是聖賢和凡夫的分水嶺吧!聖賢和凡夫都是人,那為什麼他就成了聖人,我卻還是凡夫呢?可能就是因為他當初那一念,在可進可退的時候,他總是向上邁一步,就是當初那一念,他在自己的心田中親手播下了一顆成聖成賢的種子,然後再努力地培植下去,未來怎麼能不結出最美的花果呢?
(6)珍惜老師的教誨,篤實踐履
顏回是非常地珍惜夫子對自己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的教誨,聽夫子教誨時,他是不違如愚,無所不悅;聽完後又全力以赴,篤實踐履,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內心,心心念念遵循夫子之教,走的是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7)發願效學,努力追隨聖人的腳步
這樣的生命典範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我們當如何呢?我的老師說,智者,聰明的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跟上去,發願效學,努力追隨。那麼我們的生命,最終也就會像夫子在《易傳》中所稱讚的顏回那樣,如不遠即復的春天,充滿勃勃的生機,盎然的春意,充滿永不凋零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