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罕第九 第16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白話>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文義>
1. 川: 指的就是河流。
2. 逝:往,離去。
3. 斯:代詞,這,指河水。
4. 舍: 就是止,停止的止。
5. 夫: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感歎。

<思惟提綱>
1. 夫子看著流動的河水,說了什麼話?而我們看著流動的河水,會說什麼?
2. 感嘆:「時光如流水,不停地流逝!」是消極的態度還是積極的態度?對生命有何不同的看法?
3. 萬事萬物都在流逝中,對「逝」的本質,不認識會帶來那些問題?
4. 到底流逝的河水有什麼我們可以取法效學的地方呢?

<義理解釋> 講師:張慈芳/13’48”
一、引用經文
1. 蕅益大師《論語點睛》:「此歎境也,即歎觀也。蓋天地萬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於此,計斷計常。今既謂之逝者,則便非常。又復如斯不舍晝夜,則便非斷。非斷非常,即緣生正觀。引而申之。有逝逝、有逝不逝、有不逝逝、有不逝不逝。非天下之至聖,孰能知之?」
2.《孟子•離婁章句下(十八)》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3.《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4.《中庸˙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5.《論語˙子罕˙5》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6.《論語˙子罕˙12》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一) 解釋文義
1.“川”指的就是河流。夫子在河岸邊看著水不斷向前,於是發出了這兩句感歎。2. 逝者如斯,“斯”指的就是水。
3.“逝者”,古來對於“逝”有兩個注解:一個作為繼往,也就是消逝的意思;另外一個作為前往,也就是前進的意思。
4.逝者就好像這流水一樣,不舍晝夜,“舍”就是止,停止的止,不止晝夜。逝者就像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向前。

(二)什麼是逝者?
1. 昨天過去了,是逝者吧;去年已經消失了,是逝者;過去的歲月,是逝者;過世的親人,是逝者;有一天我們也會經歷生、老、病、死,有一天我們自己,也將會成為逝者。
2. 除了時間、人的身體會成為逝者,還有什麼會成為逝者呢?比如,眼前的手機,有一天它壞了,或者你買了新手機,它就成為逝者。所有的事物,眼前的檯燈、坐的椅子、住的房子、眼見的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都會改變,都會變異,乃至壞滅,都會成為逝者。
3. 就像佛法所說的,所有的萬物都會成、住、壞、空。蕅益大師說:“蓋天地萬物,何一非逝者。”
4. 天地萬物,一切有為法都是遷流不住的,在刹那、刹那間都不斷地在進行質的改變,就像還沒聽音訊前的我,和現在正在聽音訊的我,就已經不一樣了。

(三)一般人對萬事萬物的看法
1.“但愚人于此,計斷計常。”一般的人看到萬事萬物,都會有兩種所謂的看法,一個是斷見,一個是常見。
2. 首先我們來看常見。蕅益大師說:“今既謂之逝者,則便非常。”就是用逝者來斷我們的常見,既然叫逝者,就說明它不是常,經常不變的,它是會怎麼樣呢?它是會不斷遷流變化的,不會是永恆不變的。
2. 南老(南懷瑾 )說:“你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們會說它永遠在流,但此刻我所看到的浪頭,其實都已經過去了,刹那、刹那都在消失,並不是我所看到的河水一直在流,此刻這分鐘坐在這裡的我,和下分鐘坐在這裡的我,其實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我。
3. 如果我們一直執持所有的萬物都是永恆不變的,不認識它是刹那、刹那都在進行質的變化,這種逝者的本質如果不認識,那就麻煩了。
4. 比如,我們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我們的生命就會這麼一直青春,就這麼有活力下去的話,我們就會揮霍無度,學習的事情總是明天再說,以後再說,畢業再說,孩子長大再說,退休再說。這期間我們總是想著吃些什麼,買些什麼,住些什麼,到哪裡看一看,走一走。
5.但等到我們認識到原來,噢,我的體力也會變差,視力也會大不如前,發現學習的條件一個一個慢慢地消失的時候,才感到懊惱萬分。

(四)不認識逝者的本質導致的問題
1. 又比如,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因為不認識逝者的本質,我們就會認為說“唉,奇怪,我的先生怎麼好像有點變了,怎麼對我就不像婚前一樣那麼好呢?”我們也會對小孩說:“你怎麼現在變成這樣呢?你小時候明明很聽話的啊。”
2. 在不斷變異的世間,自他日新又新的生命狀態,我們沒有一刻清楚意識到這種逝者的本質,我們總覺得十年前你講的話,應該在十年後依然還會存在,你的身心狀態、你的生命狀態應該不變。殊不知這十年間,太多的因緣變化,就連同十年前的那個我,也已經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了。
3. 當我們不能夠接受因緣的變化,老是執持著你應該不變的看法,就會失落、痛苦乃至對立,而去消耗掉很多的青春、情緒和能量。
4. 對於我們做得還不錯的事情,事情過去了,已經進行到下一個環節,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件事情已經過去,逝者,我們的心就會一直停留在那做得還不錯事情當中,不斷去回味,去戀戀不捨,就是不願意走出那種得意的狀態,雖然還是和身邊的人互動,繼續做下面的事情,但是心不在焉,無心經營,其實並沒有活在當下,甚至滿足於現狀,得少為足,很難再進步。
5. 另外,我們對於做得不好的事情,事情過去了,但是我們的心還不斷沉浸在懊惱、生氣、責備自己的情緒當中,日子不斷往前,年紀不斷增長,但是我們一直就被這種不舒服、不痛快的經驗撓惱著,始終活在過去,想到就無力前行。
6. 這些,都是我們學習者,對於許多事物它具有逝者,會刹那刹那變化的本質,不認識所帶來的問題。不是滿於現狀,就是學習的力量微薄。那怎麼辦呢?

(五) 認清逝者的本質,產生積極的態度
1. 因為認清萬事萬物具有逝者的本質,瞭解到它是會隨著因緣變化,正因為如此,為學者在學習的初、中、後,才能夠用“如斯,不舍晝夜”這種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2. 在一開始,它會鞭策我們要開始學習囉;中間,它會鞭策我們精進;最後,它會鞭策我們最後的一里路,把它堅持到底。
3. 蕅益大師又說:“又復如斯不舍晝夜,則便非斷。”這裡就是用如斯不舍晝夜來斷我們的斷見,就像水一樣日夜不停在流動,它是不會斷絕停在那裡的,不會過去就不見,就沒有了。
4. 河水流過去,真的不見了嗎?它流過我們的眼前,下一刻往下一個村莊,下一個省份,流到海裡,流到海裡就不見了嗎?其實也不會,它繼續向前,昇華成為天上的雲朵,水蒸氣,下起來,又變成水滴,掉入地面,成為地下水或河水,持續地、不斷地,它一直一直地向前前進。

(六)效學流水不舍晝夜,自強不息
1. 當我們開始想要做一些努力或改變的時候,當我們努力了,還沒看到成果出現時,不知道你會不會沒有信心,“我已經努力過了,但是沒有用,算了,還是放棄吧!”此時,我們可以和不舍晝夜的河水來作學習。
2. 《孟子•離婁下》,有人和孟子來請教這一段話。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為何夫子這麼稱讚這流水,到底這流水有什麼我們可以取法效學的地方呢?盂子就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源泉混混,不舍晝夜,不斷地向前流,水這種剛健不息地精神,不但可以把這個科,也就是小坑洞,把它流滿,只要繼續不舍晝夜向前流,可以填滿湖泊,流滿海洋,也可以放乎四海,潤澤萬物。
3. 為什麼可以這樣呢?有本者如是,因為它掌握到一個根本,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這種精神,它和天道運行不息這種精神是相應的,這就是聖者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一種生命狀態,他們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水值得我們取法效學的地方。
4. 如果不是這樣,孟子就接著說:“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如果沒有飽滿剛健的精神和志向,只是偶爾做一下努力,就像下一場大雨,沒錯,的確可以看到一些結果,小水溝、小河流可以滿起來,但是不繼續努力,不繼續向前流,遲早水是會乾涸的。所以說的好聽,但不去實踐,這是一點用場都沒有的。

(七)一直努力,一定會有結果
1. 當我們開始努力學習,改變的時候,當努力還沒有看到成果出現,記得千萬不要放棄,請繼續努力。
2. 就像背書,我們看到別人背十遍就背起來了,我怎麼背了十遍也沒有用,《中庸》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我們要相信,背一次就有一次的作用,只要堅持下去,不熟再加遍數,不背起來,弗措也,絕不停下來,不放棄。
4. 怎麼會有一直努力、一直努力卻學不會的事呢?凡是努力過,一定會有結果的,只是在結果還沒有出現前,我們的努力千萬別停止下來。背書是這樣,改脾氣是這樣,為學做人也都是這樣。
5. 比如,我們發現孩子不如以前聽話,我們就可以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在他不斷改變的生命狀態中,努力做一些觀察、琢磨、學習,去發現他的優點、難點或需要,對於我自己也要做一些觀察和調整,這樣的嘗試,不斷地去試,如果不行再來,不行再試,不舍晝夜,總有一天會走進他的心,給到他最需要的關愛,他也願意和我分享。親子間擁有良好的互動,也因此我的智慧、愛心、能力都會越加的圓滿。

(八)總結: 效學夫子自強不息,過上不舍晝夜的人生。
1.就像子畏于匡,夫子遇到問題不會因此垂頭喪氣,而是再努力,再努力,於是他說出了:“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展現出來的,是一種無比的氣魄與使命感。
2.此外,夫子這塊美玉,他不選擇韞匵而藏諸?而寧願再努力,“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再再展現的都是一種君子自強不息,永遠懷抱希望,積極努力向上的儒家精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 為學者進道修業,必須認識到所面對的境界,其實都是逝者瞬息萬變的,都是因緣和合的、不斷變化的,在變動中唯一不變的,就是培養起“如斯,不舍晝夜”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不管什麼問題,我都樂於面對,樂於學習,樂於挑戰,甚至改變。
4. 因為這樣,我們生命更加地靈動,更加積極,更加正向,每用功一分,在進德修業的道上,我們就越加靠近聖賢一步,越加快樂。到最後,我們的生命不刻意去努力,也可以像天一樣運行不息,無時無刻都在學習,都在進步,都在滋潤萬物,厚德載物,就像流動的水一樣,過上一個不舍晝夜的積極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