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憲問十四 第20章-1

20-1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
20-2 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白話>
20-1. 孔子談起衛靈公的無道。季康子說:「真的這樣無道,怎麼能不失國呢?」
20-2. 孔子說:「衛靈公雖然無道,但他使仲叔圉治理接待鄰國使臣的事,祝鮀治理宗廟祭祀的事,王孫賈治理軍隊的事;這三個人,都能負責辦事,這樣,靈公那裡會喪失他的國呢!」

<文義>(僅20-1)
1. 言:談論。
2. 無道:包括己德不修與政治不明等等。
3. 康子:即季康子。
4. 夫如是:「夫」音扶,助詞。
5. 奚而不喪:「奚」,怎麼。「喪」,失君位、失國家。

<思惟提綱>
1. 既然“衛靈公無道”,為何“不喪”?你跟季康子一樣,有這個疑問嗎?
2. 孔子提出哪些理由,來說明衛靈公不喪?
3. 為何我們容易給人貼標籤?該如何避免?
4. 衛靈公有那些不為人知的功德?

<義理解釋> 朱文津老師 /9’42”
一、 引用經文及資料
1.《論語‧子罕‧17》: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論語‧衛靈公‧12》: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一) 白話
季康子與孔子在一起交談,當孔子談到衛靈公的昏庸無道時,季康子就有了疑問:“一個國君到了這個程度,為何還沒有喪國失位呢?”孔子回答說:“因為他有幾位大臣,仲叔圉主管外交,祝鮀管理宗廟祭祀,王孫賈統率軍隊,這樣的話又怎麼會喪國失位呢?”

(二) 本章發生的時空
我們先學習前半部分。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
2. 這一段對話,發生在魯哀公十一年孔子離開衛國返回魯國之初,剛回到魯國,魯哀公與季康子經常就國事來請問孔子。
3.這是與季康子談論到衛國政治狀況。

(三) 衛靈公無道
談到衛靈公的無道,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1.衛靈公的夫人叫南子,原來是宋國公主,後來嫁到衛國,兩人相差三十多歲,典型的老夫少妻。
2. 史書稱她“美而淫”,宋國公子宋朝容貌俊美,南子便和他私通。但衛靈公對他們的私通不但不加阻止,反而縱容南子,讓公子朝和南子在洮地相會。
3. 太子蒯聵聞知此事,覺得很丟臉,非常憤怒,就和手下的家臣戲陽速商量,在朝見南子時趁機刺殺她。結果戲陽速臨時反悔,被南子覺察,使刺殺陰謀暴露,蒯聵出逃到宋國。
4. 衛靈公死後,又發生蒯聵父子爭國,可見這個南子,把衛國宮廷搞得有多亂。
5. 還有一次,衛靈公邀請孔子和他一起逛街,考察民情。然而,衛靈公卻與南子坐頭一輛,讓孔子坐第二輛馬車,招搖過市,衛靈公和南子顯得很高興。
6. 於是,孔子發出了一句千年感慨:“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四) 夫如是,奚而不喪?
1. 往往聽到這裡,我們就會在腦子裡描繪出一個荒淫無道的國君的形相,好像這個人一無是處,渾身都是毛病。所以,季康子有疑問了。
2.其實也正是我們大家共同的疑問:為什麼一個國君如此昏庸,居然還能在位置上待得住?如果這樣的昏君被人推翻亡國了,我們反到容易接受。
3. 這就暴露出我們人性中一個顯著的弱點:容易被一個表相所迷惑,或者說,觀察問題、看人,容易局限於一個視角、一個維度,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五) 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眾多因緣,一般人沒智慧分辨
1. 其實,一個看起來渾身毛病的人,也會有一二個閃光點。如果閃光點能夠蓋過缺點,那麼他的人生乃至江山就不會丟。
2. 而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因素是非常非常多的,比那個織布的經線、緯線還要密密麻麻,重重疊疊,但又非常的嚴密、精細,前因後果、環環扣緊,在眾多因緣中,還有輕重、主次之分。
3. 如果一個人有一善,而且能夠堅持行善,當這個善的力量大到足以改變生命的時候,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
4. 所以,我們如果只是從一件事上,或者從人的一個優點、缺點上去判斷,是很難判斷得準的。
5. 一般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智慧去分辨,看人看事,猶如霧裡看花,好像有點感覺,但又捉摸不定。
6. 本章,就透露出這樣的一種意味,衛靈公是否就如我們想像的那樣一個人呢?顯然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有很大的誤差。

(六) 衛靈公不為人知的一面,孔子說他是賢君
其實衛靈公還有不為我們所知的一面。
1. 他年少有為,六歲即位,十九歲時,果斷平定內亂,然後在位四十二年,一直太平無事。
2.《孔子家語‧賢君第十三》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魯哀公問孔子:“當今的君主,誰最賢明啊?”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看到,如果有的話,或許是衛靈公吧!”哀公說:“我聽說他連自己家庭內部的事情都處理不好,而您把他列為賢君,為什麼呢?”孔子說:“我是說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論他家庭內部的事。”
哀公問:“朝廷的事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衛靈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國,他的誠信足以守衛這個國家,靈公喜歡他並委以重任。
3. 有個士人叫林國,他有一個特點,喜歡推薦賢能的人當官,甚至那人被罷官,林國還要把自己的俸祿分給他,因此在靈公的國家沒有放任遊蕩的士人。靈公認為林國很賢明因而很尊敬他。
4. 有個叫慶足的士人,衛國有大事,就必定出來幫助治理;國家無事,就辭官讓其他的賢人被任用。衛靈公喜歡而且尊敬他。
5. 還有個大夫叫史魷 因實踐自己的主張而離開衛國,衛靈公對他很渴盼,所以衛靈公為了見到他,在郊外住了三天,不近聲樂,一定要等到史魷回國後才敢回宮。
7. 孔子說,我根據這些事實來選取他,列為賢君,難道不可以嗎?”聽了這一段,豈非與我們一開始的認識完全相反了。
8. 所以夫子也提醒我們後人,人是一個複雜的組合體,無論國軍或平民, 我們千萬不要隨意給人貼標籤。

(七) 小結
孔子作為一個聖人,他無論與誰交談,都是抱著要幫助別人、利益別人的想法,所以,他的言談,非是閒談,都有深意,而且因人而已。現在對像是季康子,所以孔子傳遞的是為君之道,或者說是主政者之道,具體我們明天再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