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憲問十四 第26章-2

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白話〉
衛國大夫蘧伯玉派了一個使者到魯國來拜訪孔子。孔子和他一同坐下,而後問他:「你們夫子近來做些什麼事情呢?」使者答覆說:「我們夫子只想減少自己的過失,卻還沒有做到呢?」使者告辭出門之後,孔子讚嘆著說:「好一個使者啊!好一個使者!」

〈文義〉
1. 欲寡其過而未能:想減少為人處世的錯誤而不可能做到。
2.  使乎:這真是好使者。是孔子的讚詞。

〈思維提綱〉
1.「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您對這句話字面解釋為何? 內涵體會如何?
2.學習完本章,對您有何啟發?(口才,對人、對事、對外境整個系統觀察力)

〈義理解說〉  
一、補充資料
1. 魏, 何晏等人所撰的《論語集解》,是書首創古籍注釋中的集解一體,較為集中地保存了《論語》的漢魏古注。在訓解《論語》的諸多著作之中,《論語集解》居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地位。又稱《集解論語》、《何晏集解》。皇侃為之作《義疏》,後人因而合稱《論語集解義疏》從南朝皇侃到南宋朱熹、清劉寶南的注本,無一不是在《論語集解》的基礎上成就的。
2. 《論語•子罕•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 《大學•六》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4. 《論語•泰伯•3》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5. 《藕益大師全集•論語點睛》: 千古聖賢真學問真血脈。不億使者一言點出。真奇真奇。

二、重點摘記
(一)恭誦今天進度
按照背誦進度,今天學習後半部分:
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二)辯析文本
1. “對曰”就表明使者年紀比較輕,地位相對較低。面對孔子的問題“夫子何為?”使者並沒有像平常的使者一樣陳述主人的功德業績,而是平靜的回答:「主人想要減少自己的過錯,但是還沒能做到。」
2. 我們乍一聽這樣的回答,會覺得奇怪。“這哪裡是什麼好的使者啊?哪有使者這樣說自己主人的呢?”一般的使者聽別人問主人在做什麼時,總該介紹一下自己的主人在忙什麼事,有哪些業績。可這個使者卻說自己的主人正在減少自己的過錯,還沒能做到。
3. 更令人驚訝的是使者出門之後,夫子還盛讚他,而且是一連兩聲“使乎使乎”。我們知道美大才用雙字。古人用一個字不足以表達的時候,就會疊加一個字,比如“孝乎惟孝”,這就是稱讚大孝之人。孔子說“使乎使乎”這就是夫子讚歎這個使者是大使,一個字都不足以表達對這個使者的讚嘆了。

(三)學者回歸自心
1.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我是主人,我們願意讓自己派出去的使者這樣回答嗎?
2. 如果我是主人的朋友,我們願意聽朋友派來的使者這樣的回答麼?
3. 這一章,蘧伯玉的使者就這樣說,孔子就願意這樣聽,最難能可貴的是,還有這樣一位使者,就這樣說了,恰到好處的銜接出這樣的內涵。

(四)觀察思惟聖賢言行內涵
1. 關於夫子為什麼這樣盛讚這個使者?《集解》說是“使得其人”,因為使者說的這句話,不是所受之辭,所以說是“使得其人也”。
2. 唐以前古注上說:“使者曰欲寡其過而未能,是得伯玉之心而不見欺。”這個使者做到了一般很多使者做不到的事:
第一,他十分了解蘧伯玉,他知道蘧伯玉無論忙家國大事、還是生活瑣事,最終都會回  歸到讓自己的過失一天天變少。就是這樣一份理解,可以讓他做到使得其人。
第二,能夠看得懂蘧伯玉是位欲寡過的聖人,證明使者自身境界不俗,至少也是一位好德之人,入道之士。
   第三,他一定知道孔子也是“以欲寡其過為心”的人。
第四,他用樸素的語言善巧的連接了千里之外的兩位聖者,讓二位聖者如坐在眼前般心意相通。
3.“欲寡其過而未能也”,這句話雖然平實,卻刻畫出了蘧伯玉省身克己、常若不及的形象;勾畫出一個在自己的修養上狠下功夫、不斷勵力精勤的長者,其進德之功老而不倦,踐履篤實又光輝宣著,這正是學者為己、為仁由己的境界胸懷。
4.使者的言語越謙卑,蘧伯玉的賢能就越發彰顯。這個使者,即說了實話,又盛讚了主人,顯示了謙遜的態度,又意涵深刻,回味無窮。這就是做到了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所以說這個使者就是一個深知君子之心,而善於辭令的大使。
5. 張居正:「使者之言雖愈自卑約,而伯玉好學力行之美,自有難掩,夫子重言而歎美之,也是讚美蘧伯玉之賢也。」夫子對這位使者的稱讚,就是對蘧伯玉活到老學到老,在人生的道路上永遠做謙遜的小學生的高度認同。
6.正是這樣的人才會留下那句“恥獨為君子”的千古名句。正是這樣的人才是為己之學的典範。人不能無過,而貴於能寡。這對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同樣以學生的態度孜孜以求的孔子來說,“寡其過而未能”引起了夫子深深的共鳴。
7.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孔門心法,就是教我們自己省察、勵力改過,就依靠每個人的自覺自律、克己復禮。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正是儒家的學風。藕益大師的註解說:“千古聖賢真學問、真血脈。不億使者一言點出。真奇真奇!”“欲寡其過而未能也”,千古聖賢都是從這一句話成就的。
(五)結語
1. 本章之美,主要人物互相都沒有見面,僅一位使者對了一句話,就讓我們看到古代君子重德篤行、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他們滿腹經綸卻像小學生一樣的努力不止,他們相交以德、心意相通,以美德相互長養,這就是中國文化虛懷若谷,深邃含蓄,自省內求。
2.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做人就要日進一德。我們可以從事不同的行業,站在不同的崗位,但對於自我修養、改過遷善不應該有任何藉口,不能說工作太累,沒時間修養自己。修養自己的這件事,活著每一天都有機會做。
3. 如果朋友之間交往、大家見面談論的都是“你最近改善了沒有?過失減少了沒有?”這樣的人生多美好,這樣的朋友多珍貴。反過來,活了幾十年,過失數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身體卻漸漸變老變胖,那就糟了。天地之性人為貴,為貴的人也只有不斷修養自己,才使生命真的很有價值。
4. 南懷瑾老先生總結說:外交人才難得,替貧弱國家外交能把握好說話立場更為不易。就算以朋友的身份,幫忙外出辦一件事,捧之過當或言有不及都是在所難免。
5. 這一則使者一句應對的話,就讓我們了解了蘧伯玉晚年退休以後的修養,既有大臣退居林下的風度,又有仍勵力不已的精進。另外,蘧伯玉用的人,出使的人,確實有應對的高明。第三,蘧伯玉與使者之間本身就是修養的完美配合。第四,也是孔子想藉此教育的機會,告訴我們,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做真正的使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