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衛靈公十五 第1章-3

1-3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白話>
1-3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頓、困厄的時候,能夠固守原則;可是小人呢?在困頓的時候,就失去原則,無所不用其極。

<文義> 

1. 慍: 怒,不高興。

2. 固窮:固守窮困,安守窮困。

3. 濫: 失去原則,無所不用其極。

<思惟提綱>

1.子路如何深刻跟孔子老師提問 ?

2.孔子回答子路「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是要引導弟子什麼內涵?

3. 孔子一生面對諸多困頓時,怎麼樣思考超越困境呢?

4. 學了這章,我們如何用學習、正確的心面對困窘?

<義理解釋>衛靈公篇-第1章(3)

<重點摘要>

(原文)
1-1.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1-2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1-3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一) 子路的提問是一個大哉問

1. 我們可以想像子路看到也親身遭遇到這樣的困境,他內心是不解,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這一群正人君子,至少非常良善的正人君子,為什麼要遭遇到這樣的困厄。

2.另外,我覺得更深一層就是,子路其實非常心疼老師,非常非常的心疼孔子老師,年紀不小,帶著一群弟子在各國之間周遊,希望覓得明君實踐仁政王道,也深信只要給孔子老師機會,一定會對當時的百姓的福利、國家的長治久安
作出重要貢獻,可是卻苦無機會,甚至在鄭國的時候被譏為喪家之犬。

3.我們可以想想看,這樣的一個困境,子路的一個生氣,應該是很容易理解。
就好像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尤其是我們覺得我們自己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就是在為人處事上面,與人互動上面都如理而行,可是卻遭遇到莫大的困難,我們內心也是會憤憤不平。

4.所以子路的一個提問雖然是針對哀公六年、西元前 489年,孔子跟弟子在陳蔡絕糧這個困境的提問,可是也是為我們所有人的困境而提問。所以這個問是一 個大哉問,非常非常深刻的提問。

(二)孔子的回答“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深具智慧: 

1. 孔子的回答叫“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就順著子路的一個提問“君子亦有窮乎?”就把君子跟小人在面對困境的差別,說的非常非常的明白。

2. 就是君子在困頓、困厄的時候,能夠固守原則、固窮 --固守原則;可是小人呢?在困頓的時候就濫,濫就是失去原則,無所不用其極。

3. 君子跟小人的區別:

 這一段話第一層意思就是君子跟小人的區別,不是有沒有面對困境,困境是君子跟小人都會面對的。君子跟小人的差別,是在面對困境怎麼樣回應的那個方式。固守原則的是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失去原則的是小人。這是第一層意思。

(三) 面對困頓是我們生命共同的課題

1.我覺得孔子的回答真的是讓我們引發我們非常多的省思。

2.所要面對的困境

我們說過困頓的面對,孔子一生其實非常非常的多,比如說 :
(1) 理想無法實現
我們剛剛提到這個仁政王道不能實踐,不能實現,在當代不能實現,這個應該是孔子一生非常大的挫敗。當然包括在魯國當到大司寇,政治理想卻無有落實,這個也是一種困境。這個困境,孔子的總結叫道之不行,就是理想無法實現。
因為理想的實現除了主觀條件的具足,實踐理想者主觀條件的具足之外,還要有客觀條件的配合,在孔子的時代,客觀條件是不具足的。

(2) 聰明才智、富貴、健康,求不得
另外一個比如說聰明才智啊、富貴啊,等等,這些也不是我們能夠追求就有的,所以也常常會形成一種困頓。比如說追求財富,可是越來越窮困;追求長壽,可是卻生重病,注意健康可是卻生重病,這也是一種困頓。

(3)弟子染重病,見不得

另外一個在《論語》裡面很明顯的事蹟,就是冉伯牛生了重病,孔子的慨嘆“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伯牛是德行科的學生,一個德行具足的學生卻染了重病,連孔子老師去探望他的時候,也只能在窗外看著或者伸著手安慰他,沒有辦法到室內,可見冉伯牛的重病應該深具傳染性,是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疾病。

3.所以即使是一個有德者,不管是孔子或者他的弟子,都會面臨生命的一個重大的困頓,面對生命的重大困頓是我們共同的生命問題。

(四) 儒家如何思考困境?如何超越困境?

儒家怎麼樣去思考這個問題?怎麼樣超越這個困境呢?

1.第一個,困境是自己不能夠決定的。

(1)意思就是說,我們在生命當中有可以自主決定,有不能自主決定的,生命的困頓,是我們沒有辦法自主決定的。

(2)既然不能自主決定,所以面對的時候就是如實面對,不要帶有慍怒,像子路這樣生氣,憤憤不平,這是不必要的,當然不容易做到。它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它是不能做主的。

(3)就像我們生長在什麼樣家庭,我們面對什麼樣的同事,我們生長在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的智商多高,這個都不是我們能夠透過努力去決定的事情。

(4)也就是說,學習的重點是要放在我學習之後能夠改變的事情,而不是即使我學習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像困難,外在的這些困難,這些困頓的來臨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不能自己決定的,這是第一個。

2.第二個,就是學習的目標是生命的提升,不是外在的飛黃騰達。

(1)既然不期待飛黃騰達,當我們沒有飛黃騰達、非常順遂的外境,而是一個非常困頓或非常困窘的生活處境,我們就不會覺得挫折了,至少不會覺得那麼挫折。

(2)也就是說,我不用外在的飛黃騰達,或者外在的尊貴、富貴來決定自己學習的成敗,因為學習的重點不在這裡,學習的成效也不在這裡展現。

(3)這個在荀子的《宥坐篇》就有這樣的話,荀子就記載說孔子跟子路說: “君子之學,非為通” ,所以 “ 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也就是說,君子的學習啊,不是為了飛黃騰達,所以面對困窘的時候,內心不會感到挫折,這是另外第二層。

3.第三個,就是面對困窘怎麼辦呢?

(1)面對困窘正是學習的關鍵時刻。

就是孔子的回答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從面對困窘的回應方式來區別君子跟小人,也就是說,要成為君子或者墮落為小人,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刻。

(2)所以當我們體驗到這一點的時候,反而會非常高興困窘的到來,挫敗的來臨,因為這個時候正好是鍛煉心力,成為君子或者靠近君子或者跨向君子的一個最佳時機。

(五)總結 

 1.所以,當我們用一個學習、正確的心去面對困窘的時候,
  第一個,困窘與否不是學習的目標;
  第二個,困窘與否不是學習能夠決定;
  第三個,面對困窘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或者學習提升的最佳時機。

2.如果我們可以從這幾個點去思考的話,那面對困難我們就有一份非常正確的心態,也有非常強大的心力,去克服眼前的困難。

3.所以,孔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那種固窮的堅決,以及固窮的樂觀,我覺得我們學習這章可以再去深刻體會。

4. 因為困難的來臨,總是令我們猝不及防,說來就來,可是在困難的時刻,正是我們學習的最佳時機。走過困難,這些困難 --克服困難的種種過程,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黃金記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