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作者七人矣。”
<白話>
孔子說:「像這樣避世、避地的賢者,已經有七個人了。」
<文義>
1. 作者: 這樣做
2. 七人:即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魯少連。
<思惟提綱>
1. 思維觀察一下聖賢為什麼避世隱居?與我有什麼關係?
2. 設想一下,假如聖賢都避世隱居,我們的生命會是什麼狀態?
3. 我們之所以與聖賢不相應,不在一個頻道上, 是什麼原因?
憲問篇-第40章-義理解釋 9’36”
(一) 聖賢隱沒,世道將衰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論語.憲問篇》第三十七章。上一次我們講到孔子如何看待賢人避世,孔子雖然贊同賢人的避世、避地、避色、避言,但孔子自己不選擇避世隱居,選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走一條難行能行之道。
2.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停下來,去思維觀察一下聖賢為什麼避世?與我有什麼關係?
2.明兩朝帝師張居正引孔子的話說:“賢者之心,未嘗不欲有為於天下,然時不可為,則不得不高蹈遠舉,避而去之。”賢者的心,從來沒有不想利益於天下,但是因為時緣的關係,世人無法接受聖賢的教化,利益不到他們,所以聖賢只好隱居避世,離我們遠去。賢人避世,並不是吉祥之兆。
3.張居正說:“此皆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者也,世有此人,世道之衰可知也”。賢人避世是為了不降志向,潔身自好,求仁得仁,乃至為了施設權教,應機教化。這是聖賢的悲心與智慧,是面對五濁惡世、冥頑不化眾生的無奈之舉。
4.但對世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昭示了聖賢隱沒,世道將衰。
(二)假如聖賢都避世隱居,我們的生命會是什麼狀態?
1. 設想一下,假如聖賢都避世隱居,離群索居,或雖未遠離塵世,卻隱於鬧市,待機而動,無法融入世俗;假如聖賢都不願意跟你住同一個地方;假如他們雖然與你住同一個地方,卻無緣見面;即使有機會見面,卻形同陌路,無法說話交流。2.如此的話,我們的生命是什麼狀態?沒有聖賢教化的生命是什麼生命?不和聖賢在一起,你將和誰在一起?聖人避世、避地、避色、避言,這是誰的過失?是聖賢不教的過失嗎?還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三) 聖賢避世隱居是因怕傷害到我們
1.其實,聖賢從來不想離我們而去,否則他們也不能稱之為聖賢。
2.聖賢避離我們,是因為怕傷害到我們。就像十分鋒利的寶劍是不能給小孩子拿著玩的一樣。
3.現在聖賢手上都有一把鋒利的寶劍,這把寶劍就是聖賢心法,它可以斬斷凡夫眾生的錯誤見解及無知煩惱,給予我們究竟的快樂。但是,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傷及自身。
(四) 聖賢遭到輿論碾壓而避世隱居
1.近代一百多年來,西風東漸,傳統文化遭到了全所未有的破壞。
2.由於歷史的原因,作為中國人對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產生自信,盲目批判的風氣還沒有得到根除。
3.在網絡的輿論場中,只要一談到孔子等古聖先賢及傳統國學,總有相當一部分人懷有糟粕情結,在聖賢的頭頂上指指點點,儼然是一位超越聖賢的智者,認為傳統文化障礙現代社會發展,因而盲目排斥,甚至誹謗。
4. 在這樣的氛圍中,聖人怎麼願意降臨呢?聖人不是不願意來,他不來是對我們的慈悲,因為聖人出現會遭到世間的譏諷和排斥,是對我們最大的傷害。
5. 我們總是抱怨這個時代出不了大師,根本原因是沒有多少人希求大師,與大師的思想不相應。
6.弘揚國學的講師們,稍有不慎,就會遭到輿論的碾壓,講通俗了,被譏諷為不專業,小兒科;講深了,被批評為談玄說妙,貼上“有毒雞湯”標籤。
(五)與聖賢不相應之因
1.觀察一下我們所處的環境,不難發現,我們之所以與聖賢不相應,是因為我們想的與聖賢想的,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2.我們每天想的、心心念念掛念的是什麼?是財色名利,談的是樓市、股市、理財,如何千方百計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夢想天上掉下餡餅,希望一夜暴富。
3.我們整個身心浸潤於名利的大染缸,耗散於網絡虛擬世界,從來不想親近聖者、智者,故讀書已成為十分奢侈的事情,讀經典更是稀有珍貴!
4.孔子時代,雖然有很多賢人避世,但還有孔子入於世間,難行能行,木鐸天下,培養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現在呢?鮮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顯現於世間。
(六)不與聖賢為伍,一定與凡夫共舞
1. 不與聖賢為伍,一定與凡夫共舞;聖賢一旦避世,惡人一定盛行。這個惡人不一定是別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2. 與凡夫在一起,只能得到凡夫的功德,隨行於凡夫的命運軌跡。
3.擺脫這種平凡的生命狀態,我們不可以抱怨所處的環境與所處的這個時代,因為它是我們造作種種因緣而感得,不可更改。
4.相反,在這個時代,別人都不想成聖成賢,執著於成一器一才、求一名一利的時候,我卻有更多的機會走上去。
5.因為有更多的人想擺脫命運的困境,卻找不到出路,此時給了你不可多得的、無量的機會,可以說是遍地黃金。如此作意,我們就會找到一條光明出路,內心充滿了向上的力量!
(七) 只有祈求聖賢住世,才會感得聖賢降臨
1. 但當我們決定要努力的時候,也許我們又有了新的疑問: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沒有聖人的引領,我們如何走出這段黑暗呀?所以我們盼望、等待聖人的橫空出世。
2. 其實聖賢可遇不可求!聖賢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不認識罷了。
3.不是聖賢出現了,我才努力,而是我努力了,聖賢才會出現。只要我的條件足夠,自然有圓滿具量的聖者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更有聖賢的千手千眼充滿在我的四周。
4. 自己有什麼樣的條件,就會感得什麼樣的老師來教你,當我死心塌地想成聖成賢的時候,像孔子一樣的聖人一定會從天而降!
5.由此,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對賢人避世的評判上,而是去思維觀察如何不讓聖賢對我自己避世、避地、避色、避言。
6.當我們了知賢人避世的真實原因之後,我們才發現主要原因是在我們自己本身。7.所以,我們只有祈求聖賢住世,才會感得聖賢降臨到我們身邊。
8.期許自己無論處在什麼時代、什麼環境,聖賢永遠充滿我的生命!
(八) 總結
1.十分慶幸的是,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央對傳統文化的復興高度重視,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最基礎、最醇厚、最博大的又是傳統文化。
3. 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方興未艾,也許聖賢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出現的時代,為時不遠了,我們慶幸自己值遇到了一個文化復興的偉大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