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衛靈公十五 第6章-2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白話>
好一個君子蘧伯玉!國家政治清明時就出來做官,政治黑暗時則可以把自己的本領卷藏起來。」

<注釋> 
1. 蘧伯玉:蘧瑗,字伯玉,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上大夫,為人賢德。與孔子亦師亦友,在孔子周遊列國時,多次收留和幫助孔子,。
2. 仕:做官、任職。。
3. 邦有道:國家政治清明時期。
4. 邦無道:國家政治黑暗時期。
5. 卷而懷之:可收而藏之。卷,收;懷,藏。

<思惟提綱>
1. 孔子如何讚嘆史魚的直?如何讚嘆蘧伯玉是位君子?
2. 在《論語》中,孔子如何談直?如何談君子?請舉一、兩則。
3. 直和君子的關聯性為何?
4. 孔子讚嘆史魚的直、讚嘆蘧伯玉是位君子,用意何在?給我什麼啟示?

<義理解釋>  
一、引用的經文
1.《論語.為政.1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尚書.洪范》:「王道正直」
3.《論語.顏淵.2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論語.雍也.1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論語.憲問.30》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論語.公冶長.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7.《論語.憲問.6》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8.《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9.《論語.述而.10》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0.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衛靈公.6》:「春蘭秋菊,各擅其美。」
11.《論語.憲問.45》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12.《論語.陽貨.13》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13.《論語.憲問.45》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二、重點摘記
孔子在這裡提到的這兩個人,也是儒家二種比較典型的人物。
(一) 關於“直”
1.《論語》中約有二十餘處論“直”,這表明孔子對“直”的重視,也表明“直”在儒家倫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2.一方面是作為治國從政的規範,比如“舉直錯諸枉”,建議為政者要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枉的人之上,還有《尚書•洪范》中說“王道正直”;
另一方面是指人格正直,孔子說:“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所謂達,就是本質上正直並且遵守禮義。孔子又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他認為,一個人能生存是由於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3.“直”的雙重含義可以用正直和率直來表達,前者更注重處事的“正”,後者強調為人的“真”,這兩者中發自內心的真誠更為重要,但仍需“禮”來約束才能完善,否則會發生“直而無禮則絞”,意思是直率而不懂禮就會尖刻傷人。

(二) 關於“君子”
1. 君子,在儒家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稱謂,論語中被稱為君子的人並不多,甚至孔子自己也謙虛地說做不到“君子”。
2.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弟子中只有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戳。”被孔子稱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 一個真正的君子,名利心很淡泊,如孟子說的“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能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這個話很好說,但一般人真的要窮困潦倒時,退下來“卷而懷之”,“獨善其身”,這是很難的修養。當然,他的退不是為了個人的趨吉避凶,而是為了天下人。
4. 孔子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君主賢明,他能任用我,我就出來幹一番事業,為天下百姓服務,如果君主捨棄我,不任用我,我就藏起來。蘧伯玉真君子,他可以做到這一點。

(三) 關於“直”和“君子”二者的關係
  1.《論語》中的“直”,承繼早期傳統的一般內涵,在注入仁愛精神後獲得
   新義,呈現出三重意蘊:
一是 直性為真,內外一如,是仁者的基本品德;
二是 直行好義,合理合情,趨向於仁智統一;
三是 直道尚正,有立有恆,肯定並超越直性,仁道為歸。
從成就德性到倫理實踐,以至君子人格的塑造,直是成己與成人的當然之義。
2.儒家用中庸表達理想的狀態,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可以因時制宜、
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3.當然缺少仁愛之心,會把自己沒有原則、隨波逐流錯誤認為是審時度勢,也
可能成為“鄉原”。對於這些八面玲瓏,四方討好,圓滑世故,左右逢源的人,《論語•陽貨》中的評價是:“鄉原,德之賊也。” 

(四)“直道、君子之道”是人生與為政的道路
  儒家的“直道”、“君子之道”,是歷史與人文演進中出現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緣起到發展的路徑來看,其深厚的道德人格基礎,直接指明了人生與為政的道路。原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如此寬闊平直的大道正路可循,按此“直道”、“君子之道”而行,就會暢達、坦蕩。

(五) 現今對“耿直”的看法
1.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在談及“耿直”時,漸漸帶上幾分戲謔的感情,常用來形容不懂得隨機應變,心直口快的人。在日常的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圓滑世故似乎是制勝法寶。耿直之人常常因為直言或率性在人際關係中常常遭遇“滑鐵盧”。
2.但我們內心還是對“耿直”和“真誠”之人表示欣賞,人們常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象竹子一樣剛正不阿,不媚世俗。                                                                                                                                                                                                                                                                                                                                                                                                                                                                                                                                                                                                                                                                                                                        如果社會上多一些“直而不屈”的人,不隨波逐流的同時,也能做到真誠待人,尊重他人,善解人意,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六) 總結:孔子要我們學習實踐二人的美德
1.孔子在這裡,不是要我們作為旁觀者去評論二人的高低,而是要我們學習實踐二人的美德。
2.正如藕益大師批註的“春蘭秋菊,各擅其美”,各有各的美處,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都有各自美好的方面。史魚和蘧伯玉只是時代不同,他們的正直、君子之風都值得我們學習。
3.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要成為真正的君子,從哪兒入手呢?
這一點,率直的子路幫我們問過了,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
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4.無論“直”道還是“君子之道”,儒家指明的方向是“修己”,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