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十六 第10章-1

10-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
10-2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白話>
孔子說:「君子在言語行動、待人接物之際,有九種省思之處。
當其視,思欲明。當其聽,思欲聰。其色思欲溫。其貌思欲恭。
有言思必忠。臨事思必敬。遇疑思如何問。忿心起,宜思患難在前。
見有可得,宜思義之當否。 」
  
<文義>
1.君子有九思:君子在言語行動、待人接物之際,有九種省思之處。 
2.視思明:看要考慮是否看清楚了。
3.聽思聰:聽要考慮是否聽清楚了、
4.色思溫: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
5.貌思恭:表情要考慮是否謙恭、
6.色思溫:貌思恭〜朱子認為見於面者為色,舉身而言為貌。
錢穆先生則認為“容之靜謂之色,容之動謂之貌”。

<思惟提綱>
1.孔子指出:君子在言語行動、待人接物的時候,有九種省思之處。
  您認為【九思】有何次第呢?
2.“ 視思明,聽思聰 ”的下腳處為何?最終能達到怎樣的境界?
3.“ 色思溫,貌思恭 ” 此處色、貌〜有何差別?
    (1)為什麼對人的態度要色溫貌恭?
    (2)如何做到色溫貌恭呢?下腳處為何?

<義理解釋>  5 分 51 秒

一. 引用經文
1.《論語.八佾.24》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2.《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3.《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4.《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
          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二. 重點摘記       義理解釋
季氏篇-第10章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一) 錢穆先生的解釋
此章中夫子指出,君子在言語行動、待人接物之際,有九種省思之處。
細目如錢穆先生所解釋的:“當其視,思欲明。當其聽,思欲聰。
其色思欲溫。其貌思欲恭。有言思必忠。臨事思必敬。
遇疑思如何問。忿心起,宜思患難在前。見有可得,宜思義之當否。”

(二) 李炳南先生歸納的次第
李炳南先生、錢穆先生都認為九思是有次第的。
李炳南先生將其歸納為對境、表態、出動、防非四步曲。

1.待人接物,必有所對的對象,此即對境。
(1) 通過視聽,對於對象產生認知。認知準確,應對 方能得當。
    所以視聽之時,要省思自己看得是否明白,聽得是否清楚。
    即所謂“視思明,聽思聰。”
 (2)視明聽聰,淺而言之,對於對象的外在形像要辨識準確,
   比如,不要把牛看成馬,把麥苗看成韭菜,把鼾聲聽成雷聲。
   深而言之,則要善於透過外在形象,認識內在本質。
   比如儀封人一見孔子,就從他輾轉各國貌似喪位落魄的外相背後,
   看到了夫子如木鐸般替天弘道的本地風光。《論語.八佾.24》
(3)人都有本具的光明智慧德行,即《大學》中所說的“明德”,
   所以人人都有視明聽聰的潛能,但卻被私慾所蔽,
   對事物的認知難免有所局限。
  (4)學人於此當有所警惕,視聽之際,切勿太過自以為是〜
   認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就絕對是正確無誤的。
   要多方思維觀察,兼以求證於師友,如此才能減少認識的偏差,
   應對得當,令德業不斷進步。
  (5)從學修整體過程來看,若能以孔門心法的克己之功,
     循 修齊治平之次第,漸次去除私慾的障蔽,
     則明德日益顯發,視聽自然會越來越明聰銳利,
     最終達到《中庸》裡所說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的先知先覺超凡入聖的境界。


2.對境認知之後,第二步是“表態”。
  (1)所謂表態,就是通過自己的容貌表現出對人的態度。
    待人之際,要省思自己對人的臉色是否溫和,容貌是否恭敬,
    即所謂“色思溫,貌思恭”。
  (2)此處色、貌的差別〜
    朱子認為見於面者為色,舉身而言為貌。
    錢穆先生則認為“容之靜謂之色,容之動謂之貌”。
    這兩種理解,我們都可以參考。
  (3)為什麼對人的態度要色溫貌恭呢?
    就自修而言,色溫貌恭,可以營造良好的師友關係,
    可以保持良好的受學心態〜只有對師友懷有敬意,
    正確的道理才能聽到心裡去。
    就利他而言,色溫貌恭,可令他人如沐春風,願意親附受教,
    收到自明明德又幫助他人明明德之功效。
  (4)如何做到色溫貌恭呢?
    一個重要的方法是通過觀功念恩策發內在的仁心、敬意,
    則自然會外顯為色溫貌恭的樣態,
    這就是所謂的“誠於中形於外”的道理。《大學》


明天待續〜
九思的次第〜(李炳南先生將其歸納為對境、表態、出動、防非四步曲 )
明天繼續學習出動、防非
如果我們能效學君子之風,在言語行動、待人接物之際,於九思處用心,
自然會有事事省察、時時檢點、功夫綿密之效,…………
這樣實踐下去,我們的生命自然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氣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