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十六 第5章-2

5-1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5-2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白話〉

5-1孔子說:「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有害的愛好也有三種。喜好以禮樂調節自己、喜好稱道別人的好處、喜好結交許多賢德的朋友,這是有益的。

5-2愛好意氣驕慢、自以為樂,愛好閒散遊蕩、不務正業,愛好沈迷酒食、荒樂無厭,這些是有害的三種喜好。」

〈文義〉

1.  樂:心有所喜好。
2.  節禮樂:謂凡所有動作,皆得禮樂之節。
3.  驕樂:以侈肆驕縱為樂。
4.  佚遊:惰慢遊蕩,出入不節。
 5. 宴樂:耽荒淫溺之樂。


〈思惟提綱〉

1.孔子說哪些<樂>有益 ? 哪些<樂>有損害 ? 我們如何認清呢?

2.君子跟小人,追求的<樂>有何不同?

3. 我們如何學會從內心,觀察感受的樂,跟覺受的樂 ?

4.  學了這章, 我們如何圓滿<樂>的質跟量 ? 

義理解釋  季氏篇-第5章(2)  張崑將 老師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

(一)認清那些樂有益?那些樂有害?
1.關於這一章,我們回到我們自身的觀察跟反思,其實人生不外乎追求這兩種樂,  離苦得樂本來就是人的本能,只是認清哪一種樂是真正對我們有益的,哪些樂是對我們有損害的。
2.通常連這一點,我們都需要善知識或君子老師來教我們才能明白。

(二) 君子追求心靈提升的樂,小人追求物質享受的樂
1.這一章也是判定君子跟小人的原則:
  君子:  一定是追求心靈提升的樂,
 小人:  則以追求物質享受的樂為主,
2. 但是很多情況我們是處在兩者樂之間的,有時候我們很君子,有時候又很小人。
3. 但既然知道追求精神心靈最終會得到幸福和快樂,我們當然漸漸地要去除掉我們小人的部分,朝向君子的路上前進,每天增德一分、減損一過,就會越朝君子之道前進。

(三) 要學會觀察自己內心是感受的樂? 還是覺受的樂? 
1.這裡有一個關鍵,就是要學會觀察自己內心,需要觀察出感受的樂,跟覺受的 
  樂之不同。
2.要學會這一點,跟自己有沒有常常樂多賢友、親近君子、親近善知識有關。
  因為在小人身邊,你不容易有覺受,你熏陶的都是感受。
3.所謂感受的樂,就是我們內心受外在物質環境影響,是由耳、目、口、鼻等外在感受的功能去決定我們要做什麼,結果內在於我們的那一顆覺受的心一直跟著外境跑,收不回來了。

(四)小結 : 體會實踐“益者三樂”,防護不做“損者三樂”
1.為何克己復禮很重要,要把心從外境收回來,就要啟動你內心本有的那一種覺受樂的力量,讓心回到主人的位置,面對外在情境時,不會受到耳、目、口、鼻等身體的官能來決定你的一切,而是心有一股覺察的力量,決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因此,當我們對內心樂或喜好的這個觀察跟體認,如果沒有深刻的覺察,我們往往會偏向物質享受的樂,不懂得追求精神或心靈提升的樂。
3.多從這一章“益者三樂”去體會與實踐練習,而從“損者三樂”中去防護不做,   相信我們覺察的質跟量都會很快的提升。大家互相共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