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十六 第12章-1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白話〉
《詩經》上說:「實在不是因為富有而稱道他,是因為他有異於人的德行。」
齊景公擁有千輛兵車,到他死的時候,百姓並不覺得他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善行。
伯夷、叔齊在首陽山下挨餓,人民到現在還在稱讚他們。說的就是這樣吧!

〈注釋〉
1.齊景公:生於何時不知,死於西元前490年。在位58年,晏嬰輔政,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曾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駟:古代一馬車是四匹馬,故稱駟。千駟相當於一千輛車。

〈思惟提綱〉
1.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出自詩經,什麼意思?
2. 齊景公非常富有,死時,結局為何?
3 伯夷叔齊是何等人?結局為何?
4. 孔子拿齊景公和伯夷叔齊作對比,目的為何?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論語.顏淵.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二、重點摘記
(原文)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一) 注釋及譯文
1. 駟,古代馬車上的四匹馬。千駟相當於一千輛車。春秋時期以兵車的數量來區分諸侯國的大小,大國一般就講千乘之國。
2. 譯文
齊景公擁有千輛兵車,到他死之日,人民想不出他有什麼善行可以稱道的。伯夷、叔齊餓居首陽山下,但人民直到今天還是稱讚他倆的德行。《詩經》上說:“為人稱述,並不在富呀,富也只是與人不同而已。”就是說的像這樣吧?

(二) 人物介紹: 齊景公、伯夷叔齊
本章對比了春秋戰國時期,二位著名人物,先簡單看一下人物背景。
齊景公
1.齊景公年幼登基,在位58年,是齊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
2.親政之初,他能夠虛心納諫。認真聽取、採納晏嬰、弦張等人的建議,並放手賢臣治理國家,從而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間由亂入治,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綜合國力得到了提高。
3.齊景公執政時,文治武功使齊國強盛一時,但後來的他貪圖享樂,生活奢侈,逞性妄為,不體恤民情,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結論 :
這樣的人雖有豐功偉業,一度使國家富強,但人民卻深受其害,真沒有什麼可以讓百姓可稱道的。

伯夷叔齊
1.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卻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就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也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
2.後來,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周文王)能夠教化百姓德行,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去投奔他。
3.可是到了那裡,西伯昌已經去逝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並把他的木製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王。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勸諫說:"父親死了不安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
4.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於是攙扶著他們離去。
5.武王最終平定了商紂王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採摘野菜充飢。
6.後來有人對他們說,野菜也是周家的,於是他們二人乾脆連野菜也不吃了,七天之後,就餓死了。

(三) 本章的錯簡之說
1. 闕漏之說
劉寶楠先生在《論語正義》裡說,“其斯之謂與”的前面應該缺了一句話,
跟上文不諧,顯得突兀。
2.“誠不以富,亦祗以異”的出現,令人費解
  我們前面學習《論語•顏淵篇》: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其中“誠不以富,亦祗以異”是《詩經•小雅》中的兩句,原詩寫一個女子被丈夫所棄,在回娘家路上,對先生的不滿,意思是:果真不是你嫌貧愛富,也只因你見異思遷。用在這裡似乎有些不合,所以人多以為費解。

(四)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1. 朱熹引程頤說:“此錯簡,當在第十六篇'齊景公有馬千駟'之上。因此下文亦
有'齊景公'字而誤也。”
2. 錯簡,就是指過去抄論語時,在竹簡上抄錯了,應該把“誠不以富,亦祗以
異”放在“齊景公有馬千駟“之前。朱子說,“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
說明 : 後人所稱頌的,不是在於富貴、勢力,而在於德行。異是指德行。
3. 這是朱子的一家之言,有這樣的可能性,但不能考證。

【備註】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出自《詩經•小雅》“我行其野”。 原詩共三章,每章六句: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內涵 : 一個遠嫁他鄉的女子,訴說夫君投新歡,棄舊愛,其內心的悲憤和痛傷。
末了對薄情郎蓋棺定論——“誠不以富,亦祗以異”,意思是說 : 誠非因爲她富
有,而只因為你變心。

譯文如下,提供參考 :
獨自行走郊野,樗樹枝葉婆娑。因爲婚姻關係,纔來同你生活。你不好好待我,只好我回鄉國。
獨自行走郊野,採摘羊蹄野菜。因爲婚姻關係,日夜與你同在。你不好好待我,回鄉我不再來。
獨自行走郊野,採摘葍草細莖。不念結髮妻子,卻把新歡找尋。誠非因爲她富,恰是你已變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