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
<白話>
孔子感嘆說:「罷了,我沒有見過能看到自己的過失,而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文義>
1.已矣乎:算了吧,臺灣話說「沒法度」。
2.訟: 責也。
3.內自訟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
<思惟題綱>
1.孟子說人性本善,人有四端之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中「羞惡之心」就是自覺慚愧、懺悔、擇善、棄惡之心,所以說,每個人都應該有向內改變自己的力量,你認為呢?
2.為什麼我們會看不見自己的過失?又為什麼我們可能看見了,卻可能找理由閃躲,沒能夠做到內自訟呢?
3.那為什麼我們在學《論語》的時候,我們慢慢會有一些改變?
4.面對學生或孩子有錯,我如何誘導出他們向內改變自己的力量呢?培養出「見己過而內自訟」的能力呢?
5.當然,教別人自己也要做到,我如何涵養本有的「羞惡之心」? 能夠「見己過而內自訟」?
(二)重點摘記
1.朱熹先生的註解
「已矣乎」,指孔子的感嘆。感嘆,他唯恐終身不得見這樣的人。是怎樣的人呢?是能夠「見其過」,能看見自己的過失,而「內自訟」者。內自訟,是指口不言而心自咎。
朱熹先生說,人有過而能自知者很少,知過而又能內自訟者又特別的稀少。能內自訟,我們所要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希望能夠透過悔悟的深切,而能夠去改掉這樣的過失。
無悔2.錢穆先生的解釋
(1)「不遷怒、不貳過」和「能見其過而內自訟」的精神非常接近
孔子讚歎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不貳過」跟這一則的「能見其過而內自訟」,其精神應該是非常非常的接近。為什麼我能夠不貳過?是因為我能夠看見自己的過失,並改掉這樣的過失。
(2) 孔子之所想見,即顏淵之所願學。
孔子之所想見,想見到這樣的人,就是顏淵之所願學。
(3) 孔門之學,斷當在此等處求之。
我們學習孔門之學,必須在這樣的地方去求,求我內心這樣子的增長。
3.《朱子語類》註解
(1) 罪己責躬不可無
《朱子語類》,問:程子曰:“罪己責躬不可無”也就是說,內自訟這個功夫是不可無的。“然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悔”,但結果不應該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是悔恨。
(2) 心胸之悔,改之便無悔。
“今有學者幸知自訟矣,心胸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現在的學者,有幸的是,能夠知道自訟,但是心胸之悔,怎麼樣才能夠不留在心裡呢?“曰:改之便無悔。”也就是這一則,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是:
我見到其過,我見到自己的過失,下一步“內自訟”,就是改之便。
4.反觀自身的問題
我們向內觀察一下自己:
(1)為什麼我們會第一層是看不見自己的過失?第二層是為什麼我們可能看見了,卻可能找理由閃躲,沒能夠做到內自訟呢?
(2)我們來看看,如果是身體生病的時候,我們去看醫生。當醫生告訴我們說,身體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的反映會是這樣嗎?會是假裝看不見,然後找理由閃躲嗎?
應該不是,我們會很想把身體的病給治好。於是,會認真的聽醫生說,我身體哪裡出了問題,然後認真照著醫生說的方法去治病。
(3)為什麼面對身體的病,我們會有這樣的反應?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我們不照著醫生的方法去治病,後果是更麻煩的,病會越來越重,很可能身體的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4)那為什麼面對心靈的學習,我們卻沒有辦法用一樣的態度呢?有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心靈的學習思考,還不夠深。就是我為什麼要去看到,我在德行上面的問題?
(5)我為什麼需要去改呢?原因應該是,如果我改了之後,對我應該是非常好的,我會得到更多快樂,也會帶給身邊人快樂。
(6)如果沒有改,會有什麼過失呢?很可能是,我們在這樣子的思維點上,思維的不夠。於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很本能的就會想說,啊我不要去看。或者是我們可能會因為愛面子,而覺得我也不願意去看。
5.學了《論語》,我能見己過而內自訟,共創大同世界
(1)我們很棒的是,我們學習《論語》之後,想要向內看自己,我們都開始有一些些不一樣。
(2)比如說,我們面對自己的缺點的時候,能夠比以前多一點說,我要痛下功夫,我要對自己的缺點下得了狠手。
(3)為什麼我們慢慢會有一些改變?因為我們在學《論語》的時候,我們是真的很希望,讓自己的心,可以變成我背誦的經典那個樣子。
(4)我們的內心,有一種對聖賢言論的熱情和至誠的追求。那至誠的追求,並不是我因為要背它或者是背多少字數,而是我很想像孔子所說的,沿著真理的角度克己復禮。
(5)克己復禮的精神在哪裡?我用真理之燈來照耀自己,我要用真理來改變我自己。所以,我們在努力走的方向,就是這一則,我能夠看見自己的過失,而能夠內自訟,而內自訟之後,我又有對真理的追求,我願意去改變自己,改之並無悔。
(6)我們在創造一個美好大同世界。因為一般社會的現像是,大家很容易去談這個社會,哪裡哪裡出了問題,問題又是誰誰誰的責任。好像就是我沒有責任,這樣。但是,透過我們這樣一起學習,就是在心頭上去學習論語,我們會變成不斷的在想,我能夠再做什麼?而不是一直把箭頭指向對方。所以,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慢慢的在實現的一個歷程。
6.實例分享:引導孩子向內改變自己的力量
我在學校教學,跟大家分享,我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一種向內改變自己的力量。
(1)同事在處理兩個孩子的問題,處理了一段時間,兩個孩子情緒還是很大。我就走過去說:“需不需要幫忙?”很感謝我同事,也對我很信任,就放手讓我試試看。
(2)我就跟兩個孩子說:“我很希望,你們其中能做一個勇敢的人,能夠先說剛剛發生的事情,自己要負責的部分是什麼。老師給你們保證,你們要相信老師,當你先做那個勇敢的孩子的時候,你的勇敢就會鼓勵另外一個人也這樣,他也會跟著你,看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互相責備。”
(3)通常這樣鼓勵孩子之後,很快,就有一個孩子會先舉手,他就會先說:“其實,是我剛剛怎樣怎樣怎樣。”那通常,另外一個孩子就很自然的接著說:“其實我剛剛也怎樣怎樣。”這個時候,我就會鼓勵他們說:“哇,你們兩個真是勇敢的小孩!你們看,當你們先看自己的時候,對方是這麼自然的,也會跟著看自己,你們真是太棒了。然後問題改過就好了,其實沒什麼的。”通常倆個孩子就會歡喜的互相道歉,我就跟他們說:“好,沒事了,下次再加油。”
(4)我同事看了很驚訝,就說,哎,怎麼這麼快,這樣。我跟她說,這個其實就是學習經典的好處。就是當我們把目標,放在心靈的成長,犯錯也變成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只要我願意在我犯錯的點上去學習,其實看待的心理的狀態,就會變得輕鬆。
(5)我就永遠都在想: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以學什麼?我還想再為心靈的學習,再向上跨一步!那個心理的力量就出來了。以此跟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