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28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白話>
孔夫子說:「在十多戶人家的小聚落,和我一樣忠誠信實的人,必定找得到;但都不像我這樣喜好學習呀!」

<文義>
1.十室之邑:「邑」,古時候四井為一邑,三家為一井,十二家為一邑。「十室」,十家,舉出整數而已。
2.丘:孔子自稱其名。為尊重故,不唸「丘」唸「某」。
3.焉:此處為語尾助詞,無義。

<思惟題綱>
1.孔聖人說他的哪一項特質是別人不容易有的?
2.請您查閱所學過的論語篇章,找出孔夫子對學習或好學,談了哪些?
3.問問自己「好學」嗎?比過去「好學」嗎?為什麼我變得好學了?
4.公冶長篇主要是評論古今人物,本章放在最後一章,有何意趣?不仿思惟看看。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朱熹.論語集注》:「忠信如聖人,生質之美者也。夫子生知而未嘗不好學,故言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至則可以為聖人,不學則不免為鄉人而已。可不勉哉?」
2.《錢穆.論語新解》:「本篇歷論古今人物。孔子聖人,人倫之至,而自謂所異於人者惟在學。編者取本章為本篇之殿,其意深長矣。學者其細闡焉。」
3.《論語.述而.19》子曰:「丘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二、重點摘記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1.原文解釋
「十室之邑」,是指有十戶人家的小地方。在這樣子的小地方,孔子說:“必定會有人像我一樣,是具備著忠信這樣天生美好的品質,但是在這樣子的地方,卻很可能沒有像我一樣好學的人。 ”

2.儒者註解
(1)朱熹先生
朱熹先生註解本章,提到:「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至則可以為聖人,不學則不免為鄉人而已。可不勉哉?」說,這樣美好的天質(指忠信),是很容易得到的,但是「至道難聞」,學習的最高點是可以成為聖人;但是不學,則不免成為鄉人。所以,孔子以此勉勵我們。
(2)錢穆先生
在公冶長篇的最後放了這一則,其實有它很深長的意義,很值得我們探究。

3.為什麼孔子會好學?
(1)孔子在《論語》述而篇提到:「丘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認為,聖人並非是生而知之,聖人是透過學習,突破生命的格局。所以,孔子說他自己是一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為什麼孔子會好學呢?在孔子的一生,他呈現的生命的特質,似乎是因為他有一個很高遠的立志,所以他的一生不斷的呈現,就是他想要讓心中那個「美好的世界」的理想,實現。於是,他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學習,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理想,能夠真的在這個世界實現。

4.反觀我們為何不好學?
(1)看看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好像比較容易,就是學了,可能得到一些些,就滿足了。是發生什麼事情呢?
(2)會不會是我們在立志高遠這件事情想得比較少?

5.實例分享
(1)在我的學校,發生的一件事情。我們學校舉辦運動會,我是主辦人,這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就是有老師跟學生,就來跟我說:“主任,哪裡辦得不好,哪裡有問題啊,哪裡有缺失呀。”老實說,其實我剛知道的時候,內心是很挫敗的,因為這個運動會,我真的有一點廢寢忘食地把整個心投進去。(2)那第一天知道了,我也是反覆去請教其他的同事,問他們怎麼想,他們是怎麼觀察的。我也去請教另外一位主任、我的校長,這樣。到了那天晚上,我還是有一點輾轉難眠,就是我那個心情是複雜,那比較多的,其實我真的覺得是挫折,就是一直在那個挫折上過不去,這樣。
(3)可是隔天早上啊,我的心有一個很奇妙的轉變,我突然從那個挫折轉了過來,就是我突然覺得,我想學,就是我想知道我到底哪裡錯了,我哪裡沒有顧到老師跟孩子的感覺。
(4)然後,我就變得比較謙虛地去請教另外一位主任,說:“主任,到底這個地方問題出在哪裡?你可不可以用你的觀點跟我分享?”然後我也去找那一位,就是前一天表達了一些情緒的老師。就是比較坦誠謙卑地請問他:可不可以告訴我,哪些地方讓他覺得不舒服。
(5)我自己後來反覆去想,說:哇!原來當我的心轉成想學的時候,我的整個狀態,就突然之間轉過來了。然後,那個挫敗的感覺不見,然後心裡就有一種覺得說,我想要學,然後我想要把這些事情辦好,然後整個心情變輕鬆很多。
(6)後來,我還找了另外一位主任,拜託他,可不可以再跟我去跟校長討論。然後,我們討論完之後就決定,隔天早上要集合全校的孩子,在運動會一些做得不是那麼完美的地方,跟孩子解釋,然後再調整。
(7)隔天,面對全校的孩子,我發現我還蠻坦然地跟孩子說:“對不起,就是主任在原本的設計上,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後來我們反覆反覆討論反省,想要怎麼調整。”然後我內心真的有一種快樂,覺得原來面對自己做得不好,當有一個好學的心標立在那裡的時候,面對自己的過失,竟然變得這麼不太費力。

6.前一章(27章)和本章,正是對我生命兩種狀態的提策
(1)本章緊扣回上一則(第27章),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2)我們的生命不外乎兩種狀況:一個是我表現得很好的時候,一個是我有過失的時候。
◎我表現得很好的時候,我怎麼樣能夠透過立志的高遠,透過好學,我看見聖人更高的生命格局,所以我不以我現在狀況好為滿足。
◎當我表現不好、有過失的時候,我又如何透過立志的高遠,然後我心裡有一個好學的心,所以我面對過失的時候,也很簡單的,就把目標安立在「我想學」,也就跨過去了。
(3)我那時候突然覺得:“哇!學聖人的經典,怎麼這麼開心。”這是從我一個老師的角度,或者是說,大家也可能會有爸媽這樣的角度去思考。

7.好學的特質太珍貴了!
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孩子、學生,好學對他們來說重要嗎?
我回想這一個月,在帶孩子體會、學習運動會,到底要學什麼的時候,其實孩子有各式各樣的狀況:
有的孩子,就不是那麼在乎,有時候跟、有時候又跟得不太好。有的孩子,會被他們自己原本的一些特質困住,比如特別的好強,在乎輸贏;有的孩子特別的怯懦,就怕去面對自己跑的慢,就是比較被自己原本的個性困住。也有孩子對他想要學的那個軌跡,非常的清楚,就可以知道這個孩子,他一直跟著老師引導的方向在思考,在調整,然後在嘗試。
然後,我站在老師的這個角度去看,就覺得“好學”這個特質,真的太珍貴了!就是當一個孩子,他具備這個特質的時候,他的學習的那個高度,是沒有好學特質的孩子,很難知道的。

8.孔聖人標立出生命的高度需要透過學習
用不同的角色去思考,用老師的角度、然後用孩子的角度,再回頭去看,就是孔子為什麼在他的生命,標立出這樣子的一個高點的時候,就會覺得:哇,其實聖人的智慧真的是,真的可以帶給我們生命很不同的樣貌,這樣。那其實就會更特別感恩,可以有機會這樣學《論語》。就以此與大家分享、共勉,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