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 第一章-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

<白話>

孔子說: 「冉雍這個人,實在可以當一國之君了。」 仲弓請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如何呢 ? 」 孔子說:「他可以為政,這個人辦事簡單明了。」

<文義>

1.雍 : 冉雍,字仲弓,是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

2.南面:人君聽治之位,坐北朝面。南面,是王者、諸侯的稱呼。引申其義,凡從政者,皆可以南面稱之。

3.子桑伯子: 魯國隱士,姓桑,字伯,名雽(ㄏㄨ),下子字爲男子之美稱,上子字則弟子尊其師者之稱。

子桑伯子會見客人 ,「不衣冠而處」不著上衣、不戴帽子,仿效夷狄,不注重外表的禮儀。

4.可也:僅可而有未盡之辭。是說可以辦政治。為何「可也」,因他能簡。政事簡明,而民易從,故可為政。

5.簡:不煩之謂。

<思惟題綱>

1. 在進入雍也篇的學習之前 , 我們先回顧一下前五篇,請問前五篇的篇名是什麼?每一篇主要談論的內容是什麼?

2. 回顧冉雍這個人,在公冶長篇第五章,怎麼說他?本章孔夫子又給他什麼樣的評價?

3. 孔子說子桑伯子這個人可以從政,因為他具有哪個特質? 為何從政者要有這個特質?

 4. 公冶長篇的前兩章,孔子評論公冶長和南容,雍也篇第一章,孔子評論冉雍和子桑伯子,對比一下,其評論的層面有何不同?

二 義理解釋

(一) 引用經文

1.《論語•公冶長•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2.《論語•雍也•4》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ㄒㄧㄥ)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二)重點摘記

1.《雍也篇》略說

(1)雍也篇是公冶長篇的延續

《公冶長篇》共28章,主要談人物評論。《雍也篇》的前半,照朱熹的分章是前十四章,我們的分章是前十五章,也在談人物的評論;《雍也篇》的後半篇,主要是在談“學習”。所以《公冶長》跟《雍也》有內容上的延續性。

(2)人物評論是針對前四篇所談的學問作對話式的討論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提到,《公冶長》跟《雍也》有關於人物評論的內容,其實是針對前四篇整個學問系統,做一種對話式的討論跟呈現。這話怎麼理解呢?那我們再複習一下前四篇的內容跟相關性。

2.《論語》前四篇的內容跟相關性

(1)第一篇《學而篇》,主要是談個人的學習;第二篇《為政篇》,在個人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德性散發出來的一種自然涵攝以及影響力,作為利他的學習的內涵。也就說從自利利他的學習,使《學而》跟《為政》建構出儒學“內聖外王”的學習系統。那不管是自利或者利他的學習,都是以禮樂為主要的內涵,所以進入第三篇,就是《八佾篇》。在自利利他的學習過程中,跟誰學、學習的環境、學習的朋友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所以《里仁篇》就談學習的環境。

(2)《論語》的前四篇,其實是把儒家整個學習的系統、架構、內涵以及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習的環境,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一個論述。

3.《論語》前四篇與第五、第六篇的相關性

在這樣的論述基礎下,進入《公冶長篇》,跟《雍也篇》的前半段,就透過孔子評論古今人物,以及跟弟子之間的相互對話,對於具體人物的評述,以及生命的提點,這樣很具體的對話式的方式,來呈現其中的內涵,讓前面四篇裡面重要的內容以及系統性,看起來可能比較抽象的內涵,有一個具體可見,讓我們讀者能夠比較輕易地貼近其豐富的內涵。南懷瑾先生這樣的意見,我覺得是很值得參考的。

4. 《公冶長》和《雍也》的評論: 前者著重修德,後者著重敬業

(1)《公冶長》著重修德,《雍也》著重敬業。

南懷瑾先生指出,《公冶長》主要著重在修德,人物的評述上主要著重在修德。《雍也》前十五章主要著重在敬業。修德跟敬業,我們可以簡單地從儒家自利利他的學習去看待。也就是說,《公冶長》的評論,比較著重在個人學習,也就是「內聖」的部分;《雍也》的人物評論,主要著重在敬業,也就是「外王」的內涵。這個是偏重的問題,也就是說,《公冶長》人物的評論,並非沒有外王,《雍也》的評論,也並非沒有內聖。

(2)對比這兩篇的第一章,即可知。

從《公冶長》的第一章,跟《雍也》的第一章,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區隔。《公冶長》的第一、二章孔子評論了兩個人,這兩個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一個是公冶長,一個是南容。評述他們,可以作為一個女子依託終生的丈夫,就是說他們是有德,能夠立於天下,而且是有才、有智慧的。好,這個就比較偏重在個人的德行。那《雍也》的第一章,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這個“南面”是有治國的才能,所以是比較偏重在外王。這個區隔,我覺得相當的精要。
南懷瑾先生這兩個意見,我覺得我們在學習《雍也》、學習《公冶長》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5.解釋《雍也》第一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主要的重點是“南面”這個詞。“雍”,就是冉雍,也就是仲弓。在《公冶長》提到的南容這個人,就是冉雍仲弓?其實在後代的注解是有一些歧出的,我們採用朱熹的注解來看待這一章,冉雍就是南容這個人。

(2)孔子對於冉雍的評價非常高

◎在《公冶長》第二章,說他“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這樣的評論有幾個很重要的內涵:第一個,他是一個有德有才的人,所以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他的才華會被看見,也容易受到重用;可是當時局比較不平靜的時候,他也有足夠的智慧,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到刑殺、不受到陷害。

◎在《雍也》第五章,對仲弓的評論,就是“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就說仲弓,雖然出身不是非常好,可是就像那個牛一樣,赤色的牛,角也非常的周正,即使祭祀的人遺漏了它,可是山川之神呢,也會抉擇這樣的牛,來作為祭祀的三牲跟太牢(指一隻活全牛)。

◎在《雍也》第一章,“可使南面”。“南面”一般我們認為就是君主治國之位,君子南面之術,南面就是國君呢,是坐北朝南,所以“南面”象徵一個國君。不過在春秋戰國時代,這個南面應該作一個比較寬泛的解釋,也就是說成為一個諸侯也是治國,在大夫之家任事,成為大夫之首,或者大夫之家的主政大臣,也是南面。不管是為王、為諸侯或者為大夫之首,這個南面都是在說明冉雍冉仲弓,是有一種治國的能力。

6.孔子的弟子,人才濟濟,各有所長
孔子的弟子,其實人才濟濟,有非常會打仗的、治理國政的,子路、冉求;有經濟、外交非常出色的,子貢;也有可以獨當一面、統領全域、率領百姓走向仁政王道的,冉雍。

結攝 :
《學而篇》,談個人自利的學習;《為政篇》,一開始談為政以德,在個人學習的基礎上利他, 透過德性散發出自然的影響力,使《學而》跟《為政》建構儒學“內聖外王”的學習系統。               興於詩 , 立於禮 , 成於樂 , 八佾篇談禮樂,《里仁篇》談學習的環境。跟誰學、學習的環境、學習的朋友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                                                                                    《論語》的前四篇,把儒家整個學習的重點內涵架構及學習的環境,做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論述。                                                             《公冶長篇》,跟《雍也篇》的前半段,孔子跟弟子間的相互對話,對人物的評述,以及生命的提點,來呈現其中的內涵,讓前面四篇抽象的內涵具體可見,讓讀者能夠比較輕易地貼近豐富的內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