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恓恓者與?無乃為佞也乎?」
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白話>
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呀!你為何如此依戀不捨、各處周遊?莫非是要逞你的口才去討好人家?」
孔子說:「我怎敢逞口才、巧言佞口?我是對世人的固執偏見、不能通達,感到痛心難過啊!」
<文義>
1. 微生畝:微生,複姓。畝是名。一位年高有德的隱士。
2. 栖栖:依戀不捨。
3. 無乃為佞:無乃,猶「是不是」。佞,口才好以取悅於人。
4. 疾固:疾,動詞,厭惡之意。固,固執不通。
<思惟提綱>
1. 微生畝這位隱士,認為孔子不斷地周遊列國的目的何在?
2. 孔子如何回應微生畝對他的看法?
3. 孔子奔波勞碌、周遊列國,究竟想做什麼呢?
4. 微生畝的質疑帶給我們的學習是什麼?
5. 孔子的“疾固”之說,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省思?
<義理解釋> / 10’26”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 朱子《四書集注》:「疾,惡也;固,執一而不通也。」
2. 元代陳天祥《四書辨疑》:「畝雖自恃年齒之尊,言有倨傲,孔子亦當存長長之義,而以周流憂世之本誠答之,何必複以如此不遜之言立相還報邪?」
3. 張居正《四書直解》:「孔子豈敢為佞人之事。但世道污濁,挽回在人,而康濟民物,當有所寄。若是守著拘滯的見解,以隱為高不出來用世,這樣執一不通,又是夫子所厭惡的。」
4. 《集解》:「疾固,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5.《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一)注釋與白話解釋
1. 微生畝 : 孔子家鄉的年長者、道家的隱士。
2. 他問孔子:“我看你今日到齊,明日至魯,人不見知,則亦可以已矣,別人不接納就停下來,何故這樣栖栖然依戀不捨呢?世上的佞人,都是務以為口給,以希世取寵。你今天的所為,不就是佞以求用於世嗎?”
3. 按照張居正的解釋“栖栖”就是依依不捨的意思;但大部分註解認為“栖栖”是形容孔子周遊列國像鳥一樣翔集不定、不能安居。
4. 面對微生畝的提問,孔子回答微生畝說:“我不敢以佞口悅人,而是疾固。”5.什麼是“疾固”?《朱子集注》說 “疾”,惡也;“固” 執一而不通也。合在一起就是我痛恨執一不通的人。
5.《四書辯疑》上說:“這樣的理解,讓人感覺孔子直接指責道家學說棄世絕物,即便微生畝自恃是長者,言有倨傲,孔子卻當存長長之義,而以周流憂世之本誠心的回答,不會如此不遜直言。
6.張居正說:孔子豈敢為佞人之事。但世道污濁,挽回在人,而康濟民物,當有所寄。若是守著拘滯的見解,以隱為高不出來用世,這樣執一不通,又是夫子所厭惡的。
7.所以,栖栖然不能忘情於世,蓋以此耳,豈敢為佞呢?”我們看,如果是這樣理解,就是孔子據實誠答長者的提問了。
1. 朱子《四書集注》:「疾,惡也;固,執一而不通也。」
2. 元代陳天祥《四書辨疑》:「畝雖自恃年齒之尊,言有倨傲,孔子亦當存長長之義,而以周流憂世之本誠答之,何必複以如此不遜之言立相還報邪?」
3. 張居正《四書直解》:「孔子豈敢為佞人之事。但世道污濁,挽回在人,而康濟民物,當有所寄。若是守著拘滯的見解,以隱為高不出來用世,這樣執一不通,又是夫子所厭惡的。」
4. 《集解》:「疾固,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5.《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一)注釋與白話解釋
1. 微生畝 : 孔子家鄉的年長者、道家的隱士。
2. 他問孔子:“我看你今日到齊,明日至魯,人不見知,則亦可以已矣,別人不接納就停下來,何故這樣栖栖然依戀不捨呢?世上的佞人,都是務以為口給,以希世取寵。你今天的所為,不就是佞以求用於世嗎?”
3. 按照張居正的解釋“栖栖”就是依依不捨的意思;但大部分註解認為“栖栖”是形容孔子周遊列國像鳥一樣翔集不定、不能安居。
4. 面對微生畝的提問,孔子回答微生畝說:“我不敢以佞口悅人,而是疾固。”5.什麼是“疾固”?《朱子集注》說 “疾”,惡也;“固” 執一而不通也。合在一起就是我痛恨執一不通的人。
5.《四書辯疑》上說:“這樣的理解,讓人感覺孔子直接指責道家學說棄世絕物,即便微生畝自恃是長者,言有倨傲,孔子卻當存長長之義,而以周流憂世之本誠心的回答,不會如此不遜直言。
6.張居正說:孔子豈敢為佞人之事。但世道污濁,挽回在人,而康濟民物,當有所寄。若是守著拘滯的見解,以隱為高不出來用世,這樣執一不通,又是夫子所厭惡的。
7.所以,栖栖然不能忘情於世,蓋以此耳,豈敢為佞呢?”我們看,如果是這樣理解,就是孔子據實誠答長者的提問了。
(二) 孔子「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1.《集解》上說:疾固就是“疾世固陋,欲行道以化之。”
2. 春秋時期,有思想的人,各執己道,自以為是;公卿大夫,只想領土采邑,聚斂錢財;孟孫、叔孫、季孫當權者,私慾滔滔,不慰民生疾苦,這些都是孔子急欲行道以化解的固陋。
3.“固”就“四圍蔽塞”。小到個人生活習慣的固執不改,大到思想人物的固執己見,傾一國之力,與四鄰開戰。當權者固執自我的意識和權力,對外就有戰爭的危機,對內就有被權臣篡國的隱患,固執愈深,天下愈亂,固執不化,災必逮夫身。
4.春秋時期,出現許多亂象,國際之間兵戎之禍日益頻繁,國內弒父弒君的現象屢見不鮮,君子賢人大都歸隱,當權者唯執自我。
5.孔子去掉了意必固我,他了解,人人所執的自我是變化無常的假我,真我是大學所說的明德,中庸所說的天性。明德、天性,光明通達;死執一己則四塞不通,無光明可言。天下禍亂就是因為人人固執,於是他訪問各國君臣,欲行道以化之。
6.照禮說,人到五十應該“不以其任行乎道路”,不再四處奔波行走了,可是孔子五十五歲,黃河結冰之際,告別了妻兒弟子,開始了周行天下的使命。
7.面對微生畝先生說他是佞,孔子恭敬地回答:“孔丘怎敢巧言佞口?只是對天下人的固陋不化,感到痛心難過啊!”
(三) 唐玄宗對孔子入世精神的讚嘆
1.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祭天,經過孔宅,寫下一首詩〈經鄒魯祭孔子而歎之〉,他說:“夫子何為者栖栖一代中。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2.這首詩就引用微生畝的這個提問作開頭說:“孔老夫子您一生奔波勞碌,周遊列國究竟要做成什麼呢?您這樣的大聖人終其一生為天下蒼生卻屢遭世人誤解。如今,您被安葬在鄹邑您出生的土地,您的舊宅國王也不敢妄動。(孔安國《尚書序》記載魯恭王想擴建宮殿,破壞以廣其居,想改建為魯王宮,可是他生了堂卻聞金石絲竹之聲,也不敢妄動。)您的功德受世人敬仰、王侯將相都望塵莫及。可您生活的時代,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您也如同被愚人獵獲的麒麟一樣,被那個時代所中傷。如今,你坐在兩楹殿上受人頂禮祭奠,您的儒學得到弘揚,王道被人 推行,您的精神終於讓世人理解,現在,您終能稍感安慰吧。
3.我想,唐玄宗對孔子入世精神的盛讚,恰好是對微生畝“丘何為”最好的回答。
(四) 孔子修身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1.《孔子家語》中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困陳蔡絕糧七日,子路懷疑是因為老師不夠仁愛、不夠智慧而感召困窘;他問孔子:“為什麼您積德已久,還會遭受困厄?”
2.夫子說:“一個人能否遇到良好的機緣是時機的問題;一個人賢與不肖是他才能的問題。芝蘭生於深林,不因無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盡力而為是人的本分,生死富貴是命運的安排。君子即便是身處下位,也憂患天下國家的大事,居於窮困之所,也有深遠的謀慮。”
3.其後,他笙歌不斷,講學不斷,顏回說:“世不用我,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後見君子。”
(五) 微生畝的質疑帶給我們的學習
1.微生畝是道家隱士,是有些學問的人。而我們認識他卻是通過此處他質疑孔子是佞人,“無乃為佞乎?”他的這個疑問,越發襯托出孔子行道之艱難,越發的彰顯了儒家積極入世的勇悍。
2.可是,如果微生畝知道自己是以這樣的方式被後人銘記,他會怎樣想呢?
3.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輕易的對別人的行為安立上自己的標準,比如,修飾威儀就是討好別人,四處奔走就是求名得利,一個人把自己整理的干乾淨淨、注重儀表,就一定是討好別人麼?栖栖者一定就是佞嗎?”有沒有可能這是一份感天動地的真誠呢?
4.我的老師讓我們自問:當我們拿法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心會越來越快樂嗎?是否有幾許失落、幾多悲憤,理所應當地成立別人都不正確?是否會產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錯覺?
5.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的國土,我們所遇到的人哪一位是聖者,我們可能完全不清楚。世界上有多少自詡有著清冷的智慧看得十分透徹的人,可是一旦我們不再用心關注自己的問題,不注意自己需要改過遷善,開口便指責別人,就像微生畝此處輕輕一問,就把自己定在了譏諷聖人的位置上,實在是太可惜了。
6.作為隱者,想讓自己從社會人群的視野中消失、和光同塵;可孔子的心中既存在著個體生命自由和閒適的樂趣,更有著一種作為人之於社會而存在的“仁以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於是,呈現在隱者的視野中,孔子 是一個東奔西走、栖栖者與的人。
(六) 孔子的“疾固”之說帶給我們的省思
微生畝的疑問,不必置評,但孔子的“疾固”之說,值得我們深思。
1.懂磬聲的“荷簣”,蹲地等候孔子的“原壤”,太過簡易的“子桑伯子”,以及楚狂、接輿、長沮、桀溺等等這些隱士,他們雖有過人的一得之見,卻無法讓廣大生民安身立命。
2.唯不知老之將至的孔子,捨去安享天年的舒適,以有生之年,用中庸的智慧化導各種固執偏見,從未倦勤,這分弘毅和決心有誰能比?我們平常人對自己的固執無所忌憚,對別人的固執也不以為意,自然無法體會“憂天下人之憂”的聖人之心。
3.生活中,我們不能輕視那些心懷天下蒼生的人,無論他們現世表現得如何落魄,可是他們的心潔白無染,他們締造的可能是萬世的輝煌。
4.張居正評價說:“微生畝是齒德俱尊之人,但其所見偏執,故聖人對之禮恭而言直如此,其警之亦深矣。不讀論語,不知聖人疾固。
5.讀了論語,如果認為孔子只為春秋人疾,不為我而疾,這樣也是白讀。
6.祈願透過學習,我們堅如冰石的思想與惡習,可以在聖賢如陣陣春風般的教誨下,冰消雪融,滋養萬物。
1 則留言:
疾固也。還看到另二種解讀。1.孔子自謂本來就是我的老毛病。2.這個社會病的太久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