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 第13章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白話>

孔子說: 孟之反不誇耀自己的功績。軍隊打了敗仗 , 撤退奔逃時 , 孟之反殿後, 阻斷敵軍的攻擊。
 回到魯國, 將入城門時 ,鞭策自己的馬快速向前跑 ,並且說,不是我勇敢殿後 , 實在是馬不肯向前跑  。

<文義>

1. 孟子反:名側,字子反,是魯國的大夫。在魯哀公十一年,魯國有難,作戰時,孟之反為統帥之一。
2. 不伐: 有功而不驕矜,不宣揚 。
3. 「奔而殿」: 「 奔」,戰役中敗走。「殿」,最後,戰敗殿後。
4. 「將入門」: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進到自己的城門。
5. 「策其馬」: 「 策」, 鞭也。用鞭子抽在馬背,超到隊伍的前面去。
6. 「非敢後也」: 不是我勇敢殿後擋住敵人。
7.  「馬不進也」: 這匹馬跑不動。

<思惟題綱>

1. 孟之反殿後,面對眾人的誇獎,如果他得意洋洋炫耀,會讓人感覺如何 ?
2. 我們做事、待人,稍微做出成績,聽到人們的讚美,我們會以什麼心態來面對  ?
3. 為什麼人會自伐? 讀了孟之反不伐,請問我如何看待自伐行相 ?
4. 省思一下,生活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樂善好施,幫了很 多人的忙,但為何違緣仍多 ?


<義理解釋>

一. 引用經文及參考資料

1. 《論語•泰伯•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2. 《中庸•第二十章》:「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 《太上感應篇》:「每好矜誇,常行忌妒。」

4. 《易經》:易經「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5. 《弟子規•汎愛眾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6. 《論語•公冶長•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7. 《論語•述而•33》: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8. 《易經》:《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9. 《朱熹•論語集注》:謝氏曰:「人能操無欲上人之心,則人慾日消、天理日明,而凡可以矜己夸人者,皆無足道矣。 然不知學者欲上人之心無時而忘也,若孟之反,可以為法矣。」

二.重點摘要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1.本章故事被生動寫入很多文學作品

這一章讀起來很美,歷史上有很多文學作品,都生動地描繪過這個故事。一些民間算命的謙卦,還把這個公案,當做逢凶化吉的例子,寫進了卦辭。

2.消文

孟之反,是一位魯國大夫。“不伐”,就是不自己誇耀自己的功勞。這一章就講齊魯兩軍打仗,魯軍大敗,孟之反就負責殿後,阻斷了齊軍的攻擊,他成功地掩護了大部隊安全撤退。當他回國進入城門的時候,就聽到人們在稱揚他的戰功,他就趕緊用鞭子打了一下自己的馬,說:“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的馬跑的不夠快呀!”他的這種做法,不僅保全了前面逃得快的人的顏面,和合了軍隊所有的人,也讓人們看到了他謙虛的美德。在這個公案當中,孟之反拼著性命保護了所有的人,面對功勞,他不僅不自誇,還假裝沒功勞。那麼,夫子對於孟之反在這個時刻,所表現出來不伐善的功德,深深的讚嘆,所以特別美好。

3.「自己有成績的時候,一定要看到他人的功德。」是本章的學習

生活當中,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景,比如說,某一個人很有功勞,大家都誇他的時候,他卻說:“我哪有什麼本領,都是父母、師長教的好啊,都是大家的功勞。”這就讓人感覺特別美好。反過來,假如孟之反殿了後,面對眾人的誇獎,如果他得意洋洋地炫耀,說我如何拼死作戰,或者嘲笑別人如何逃跑的糗事,大家就不會有這麼美好的感受了,人們也不會覺得他有功德了,相反的可能會討厭他。生活當中,我們就經常做這樣的傻事。所以,學習這一章,首先要建立一個見解,那就是在自己做出成績的時候,一定要看到他人的功德。這就會讓所有的人感覺特別美好;而伐善和炫耀自己呢,就會讓別人感覺到不和諧、不愉悅。

4.自伐自矜是大忌

(1)很多時候,我們做事、待人,最初都是有一份很好的發心。可是,稍微做出成績之後,聽到人們的讚美,就容易飄飄然了,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但是,自己還並不一定能夠察覺到這樣的變化,自己悄悄的變成了一個覺得自己了不起,理應該受人稱讚的人,內心也悄悄而又熱切的期待別人的稱揚。一旦聽不到的時候,自己就按捺不住了,開始驕矜自誇、夜郎自大,這個時候呢,就會很難堪。

(2)孔子說:“即使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11》)周公是夫子最讚歎的人了,可是夫子卻說:就算你有周公的才華,如果沾上了驕傲,那都沒法看了,不值得觀察了。

(3)“知恥近乎勇” (《中庸•哀公•20》),我們要知道恥的標準,什麼是羞恥。聖人就告訴我們,驕傲自誇是沒法看的,羞恥的事。如果不能夠及時反省到這一點,是非常糟糕的,也會給我們自己招來危險。

(4)清朝的學者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談到立言,說:“伐從戈,矜從矛。”自伐自矜是大忌,因為戈和矛都是凶器,那麼自誇呢,是做人的大忌,就像拿著戈和矛這樣的凶器對著自己,一樣危險。

(5)古人說:“每好自矜,常行忌妒”(《太上感應篇》), 妒忌、比較、爭名奪利,是最容易招致他人怨恨的事,大言不慚,就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功德,這種心態和行為,更會災及自身。

5.自誇反轉為過失;謙卑最吉祥

(1)我們覺得,好自誇是個小毛病。其實不然,它就像一劑化學藥劑,可以徹底的反轉,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用心和結果。人一自誇,自己做好事的動機和產生的好結果,就都不見了;自己的功德呢,就容易轉變成過失;他人對你的喜歡呢,也可能轉變成討厭和怨恨。

(2)《易經》只有謙卦六爻皆吉,地在上,山在下,說明即使你有巍巍的功德,如大山般的宏偉,還是要守著謙卑,深藏於地下,這才是對我們自己最為吉祥的事。反過來,我們自己誇耀自己,會真的讓別人覺得我們了不起嗎?

(3)《弟子規》講“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不是我們自己說自己有才能,人們就真心佩服你;相反的,言語上越謙虛的人呢,才越容易受到人們的恭敬。

6.越表功越沒功;不表功就越有功

如果孟之反得意洋洋的說:“看我多勇敢,你們個個急著逃跑,只有我在斷後,我功勞最大。如果他這麼講,別人反而不佩服他。這說明什麼呢?有功勞,最怕的就是自伐,一自伐就沒了。不僅外面的人不覺得你有功,自己身上的功德、陰德,也都在損減了。越表功,就越沒功;自己越不表功,就越有功。這個道理,實際上非常簡單。但是,我們心裡就是會想,不說出來,別人怎麼會知道呢?為什麼我們總會克制不住的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功勞呢?這背後還是一種名利心在作祟。

7.為什麼自伐?一是驕傲、一是自卑

為什麼人會自伐?一個就是驕傲,覺得人人不如自己;另外一個不太容易被發現的原因,就是自卑。其實無論哪一種心態驅動下的自伐,都得不到我們所盼望的別人認可的結果。愛自誇的人,藉著誇耀自己,增加存在感,也是更加卑微的表現,很可憐,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行,自己有優點,這就是個大缺點。所以學了這一章,我們不僅要警策自己,更要學會理解他人,理解了伐善者背後的心態,也就理解了他伐善的行為。

8.自己的成就 是父母師長栽培出來的

我們活在人世間,有一些過人的才能,是不容易的,這些都是透由父母、師長,長久以來無比的辛苦努力,在我們的身心上栽培出來的,如果我們將這些對我們有深恩的人的功勞,全然忘記,認為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就,這又怎麼能讓人對你心生恭敬呢?

9.不要盲目認為成功全是自己的功勞

現實生活中,我們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實的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人呢?我們有多少人,真實的改善了他人的命運生活?又有多少人活著,對別人來說意義重大、不可或缺呢?很多時候,都是人家在幫助我們,我們依賴別人。有時候別人努力了很久的事,就差一點,我們恰好觸及到了那一點,成功了,我們卻盲目的認為,這全是自己的功勞,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10.有功勞的人很少認為自己有功勞

真正有功勞的人,他們很少有人認為自己是有功勞的。比如:
※顏淵,是孔門弟子當中最善於學習,最有德行的人,他說自己的願望是「願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26》)
※孔子,尊為萬世之師,他說:“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中庸•第十三章》)“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33》)。我們都認為他是聖人了,他還認為自己不到個君子。

11.謙是君子的大德

(1)謙是君子的大德,就像《易經》謙卦上所說:“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謙德修證出來之後,那就是尊嚴而又光芒萬丈,看上去那麼謙卑,卻永遠無法超越,是君子之終也。

(2)古今中外的聖賢哲人,哪有人說自己是了不起的,都是守著謙卑,功勞都是後人說的。出類拔萃的人,絕不會整天提醒,我很出色;真正有智慧的人,也不會整天告訴別人,我很有智慧;真正富有的人,也不會整天跟別人說,我很有錢。相反的,缺什麼,就愛說自己有什麼,炫耀,恰恰是最沒有自信的人,經常要做的事兒。真正相信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就根本無需要在別人面前求得認可。

11.檢測一下:我真正謙虛嗎?

我們都是學了一段儒家文化的人了,可能都認為自己還算是個謙虛的人,那我們要問一下自己了,周圍的父母、師長,有沒有這樣評價過我們?如果沒有,我們卻認為自己是具備了相當的謙虛的,那就麻煩了。真正謙虛的人,一定是人人喜歡的,因為謙是一種功德,以禮來表現的時候呢,自然就會感得別人恭敬的結果。那如果我們生活的區域,我們總覺得自己解決了很多人的問題,幫了很多人的忙,可大家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喜歡自己,就要看一看,是不是在自己這方面出問題了。

12.「謙」,不努力修證是不會具備的

謙,是一個君子的大德,不努力從身心上修證,是不會具備的。

(1)自己做的是自己應當做的

《朱子語類》說,人遇到事情,總是想要誇耀自己。為什麼這麼難以克制呢?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做的,是自己應當做的。諸葛孔明這個人,他的功勞可以說是巍巍如山了,但他卻說:我做的這些呢,只是純屬於忠於陛下,而報先帝之職分也。我做的,都是我職責和分內該做好的事,是忠人之事而已。忠,就是盡己之心。做任何事情,都是我們在儘自己的本分。那麼做好了,是應該的;做的不好,就努力改善。做得好了一自伐,就不好了;做的不好還要自伐,那就更糟糕了。

(2)不自誇

其實無論我們自己誇不誇耀自己,人人心裡有桿秤,都能稱得出你我的份量。比如說,西漢的蕭何,從來不愛出風頭,可是劉邦在分封大臣功勞的時候,卻把他列為第一功臣。

(3)守著謙卑

朱子引宋儒謝良佐的話說:“人能操無欲上人之心,則人欲日消、天理日明。”(《朱熹•論語集注》)無欲上人之心,就是不想超越別人的心,就是謙卑的心。守著謙卑的人,這個人的慾望就會日漸的消減。那麼跟慾望相對應的,就是天理,是我們的性德,我們的明德,它就能夠日漸的彰顯了。

13.「不自伐」是學習聖賢的基本功,我要效學孟之反

「不自伐」,這是修學的人,該具備的極為重要的基本功。我們學習聖賢之道,如果有傲慢、好勝、爭強之心的話,就要學一學這一章的孟之反,有功勞都說是別人的,跟他在一塊兒,馬都會很高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