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白話>
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全靠正直。如果沒有正直而生存,可以說是僥倖的。」
(人正直,才能生活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時也能生活平安,那衹是僥幸逃過了災難而已。)
<文義>
1.「生」:生存、存活。前後兩個「生」同義。
2.「直」:正直。直道無邪曲。即《中庸》所言「誠」也。
3.「罔之生」:「罔」,無也;「之」,指正直。「罔之生」是指不正直而存活。
4.「幸而免」:「幸」,僥倖苟活。「免」,避免,免於禍患。暫時僥倖避免劫難。
5.《朱子•論語集注》程子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爾。」
6.李炳南《論語講要》皇疏:「是獲幸而免死耳。」即是免遭報應之謂。然所免者,只是眼前之報。若依尚書洪範五福六極善惡之報而言,其所應受之惡報終不可免。孔子在此含蓄言之而已。
<思惟題綱>
1.複習先前有關「直」的學習--公冶長篇第24章︰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1)請問孔子為何認為微生高不直?
(2)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為何如此說?
2.對本章孔子的論點:「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你可以提出相違的現象嗎?你會承許這樣的論點嗎?
3.什麼是「直」?「直」的好處? 不直的害處(過患)?
4.我們要經常問自己「直」了嗎?且將之列為善行條目。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四書辨疑》曰:人之不遭橫夭,得全生理,壽盡天年而善終者,由其不為非道之事,所行者直而無罔曲故也。罔曲之人亦得全其生理,不遭橫夭以終其身,此特幸而免耳。倖免者,免其橫夭之死也。夫子所言,乃其天理之常,人事大概不出於此。至於君子不幸偶值遭命者,間亦有之,然不可以常理論也(按:如回、牛之死)。http://www.ifuun.com/a201802029670651/
2.《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言非分而得可慶倖也。」
3.《春秋傳》:「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
4.《左傳》:「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
5.《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6.劉寶楠《論語正義》:「直者,誠也。誠者內不自以欺,外不以欺人。」
7.《中庸‧第二十章》:「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8.劉寶楠《論語正義》:「人能存誠,則行主忠信,而天且助順,人且助信,故能生也。若夫罔者,專務自欺以欺人,所謂自作孽不可活者,非有上罰,必有天殃,其能免此者,幸爾。」
9.《論語‧子路‧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0.《大學》:「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11.《論語‧公冶長‧24》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12.《論語‧陽貨‧16》:「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13.《入行論》:「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14.黃式三《論語後案》曰:「人受生於天,全生於世,以直道為之主。失此直道,天威所必譴,王法所必誅,眾怒所必加,免者幸而已,言其鮮也。」
15.《論語‧季氏‧5》:「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16.《論語‧顏淵‧22》:「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二、重點摘記
1.本章消文
夫子說:「人能活在世上就憑真誠正直,如果你沒有直,卻可以活著,那是僥倖。」
2.正直的人全其一生;不正直的人,活著是僥倖
(1)《四書辨疑》:「生,就是指能全其生理,盡天年而善終,不遭受橫夭之死。」人都是能以善終為原則,以橫死為例外。禽獸就不一樣了,很多動物都是橫死的,也不以橫死為例外。這段話就很重要,人平安的活在世間依靠的是什麼?夫子說就一個字「直」。夫子講的很徹底,正直的人才能全其一生;不正直的人活著,是因為僥倖。
(2)夫子心中,「直」不僅是修身立德的需要,而是生存的需要。換句話說,不是運氣好,不正直的人就無法生存,這是夫子以聖人的眼光建立出的人生的底線。(這和我們的理解,差距就大了。)
3.罔之生也幸而免
(1)我們覺得,正直應該是道德要求,而不是生存的要求,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都能看到很多直道而行的人過的不容易,反過來那些不直的人好像過得不錯,有的人壽命也不短。夫子為什麼說他們是幸而免呢?
(2)「幸」,非分而得
※《論語正義》引《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言非分而得可慶倖也。」所以,「幸」是指非分而得,不是分內應得,是一種不正常的獲得。
(3)民之多幸,國之不幸。
※《春秋傳》:「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如果在人群當中,很多人都德性不到,卻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和財富,這就是國家的不幸。
(4)善人在上,國無幸民。
※《左傳》:「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如果一個國家,有能治理國家的善士能臣在上位的話,他們必然會引導人民實實在在的在德行的根本處入手,財富和爵位,也都會依照實際的德行功勞而分配,自然就不會有很多人僥倖去獲得。可是,反過來,如果在上位的人都是僥倖而獲得的話,卻想要天下人能行直道,那就沒法實施了。
4.我們不能靠幸運,要靠厚德載物。
天天期盼非分而得的幸運,這是不正常的,是一種顛倒的價值觀。就是因為天天想著幸運,也就天天都有不幸的感受了,我們不能靠幸運活著,還是要踏踏實實的積累德行,靠厚德載物。
古人說:「小人得禍是恒常的,而得福是幸運的。」所以我們看,看待幸與不幸、看待福和禍,還要看我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對於君子來說,以長遠的眼光去看,一生平安就是福。
5.什麼是「直」?
(1)「直」,從字形上看,上面是一個“十”字,下面是一個“目”字,說明了直要經得起十目所視。
(2)劉氏《正義》:「直者,誠也。誠者內不自以欺,外不以欺人。」這又說明,直呢,是要以誠為核心,內誠外直。《中庸》:「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不知道善,就沒法做到誠。誠必須是與善相合的。
(3)總結
「直」,就是由內在的真誠之心出發,符合於善的,又經得起十目所視,是光明正大的。古人是向天地學習的,天地就是以至誠來生養萬物的,所以誠是生命之本。也正是由於人能夠存誠,所以行為就能夠做到主忠信,就感得天且助順,人且助信,所以才可以在世間生存。
6.《論語》子路篇第18章談「直」
(1)有一次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那兒有一個人很直,他的父親偷了羊,他就去官府告發作證。」夫子說:“我們的直可不是這樣,父親會為兒子隱瞞,兒子也會為父親隱瞞,「直」就在這個隱當中。”
(2)我們知道,文明法治是離不開人情的,人情當中,又屬父子的親情是最深的。一個人,可以把父親簡單粗暴的當成一個罪人,對別人說我的父親是個壞蛋,我是多麼的正直,那麼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兒子呢?他心中的人倫情感、父子天性應該是早就不具備了。
(3)如果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偷了羊,我們是一定會努力幫忙解決,或者找失主道歉,或者把羊還給人家,絕不會這麼粗暴的就把父母告上公堂的。
(4)「子為父隱,父為子隱」不是隱瞞事實,而是兒子想為父親承擔些責任。這個「隱」恰恰是出自父子相親的至誠之心,這種「隱」恰恰保留了父子相親的這個直。
(5)什麼是「直」?「直」就是我們的心,是否真心的對別人好,這不僅要看外面的行為,更要看內心的品格心性。
7.要經常問自己「直」嗎?
(1)要經常問自己:
※我是真的想讓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仁義嗎?
※我不能真誠的對父母好還能對誰好?
(2)《大學》說,小人做不善的事,就總想掩蓋自己的不善,讓別人以為自己是善的。但他不知道「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別人看的是一清二楚啊。所以說「智者不為狡事,力者不為狂寇,慎獨而勿自欺。」一個社會,只有建立好尊老孝親,才能真正的建立出人倫和秩序。
8.《論語》中不直的個案
“直”的反面就是“不直”。《論語‧公冶長‧24》夫子說過不直的就有微生高這個人,別人問他借醋,他沒有,從鄰居家借了給別人,也不告訴對方,這個醋是鄰居的,這就是罔。從小事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的傾向。
9.釐清被誤解的「直」
(1)有人把直簡單的理解成為正直,這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正直的,大街上兩個人發生了衝突,你問哪一個,哪一個都覺得自己有理,自己是正直的。
(2)所以正直是一種標準,需要學習判斷,但加上真誠,就只需要自己負責,問問自己就知道了。一個人做事不真誠,或者與內心脫節,胡做亂做,到最後就一定會出事。
(3)比如說,很多女性明明希望自己的先生,多聽聽自己講話,多關心一下自己,可在生活中卻總是表現出對自己的先生不屑一顧,毫不在意的樣子,這就和內心脫節了。慢慢的一次次的言不由衷,累積下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就是很多夫妻臨到離婚了,都不知道是怎麼走到這一步。
10.不直的過患
(1)《論語》講到古人和現在人的差別--「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古代愚昧的人還具備直,現在愚昧的人也不直了,變得愚蠢而狡詐,狡詐到最後,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不能真誠的面對自己。不能夠針對自己進行不斷的改良改善,到最後就一定得自己遭罪了。
(2)《入行論》說,這就是「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走的就是條死路。
(3)一個人活在世上,有真誠,憑良心做事,即使沒受過教育,也照樣走在正路上。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有一些人,他們能力不夠,辦事常出錯,但他們心眼好,所以很少有人怨恨他們。可是如果常出錯的人,平時就不怎麼良善,甚至是狡詐,就容易招人怨恨了,如果是生在動亂的年代,就真是不容易平安到老了。
11.「直」做了,生命就走在平安的路上。
(1)古人說:「人受生於天,全生於世,以直道為之主。失此直道,天威所必譴,王法所必誅,眾怒所必加。」
(2)儒家所講的直,不是一個口號,一旦你真正的做了,生命就自然會走在平安的路上。
(3)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人類的自我定義出現了問題,認為力大、財多、狡詐,好像是獲取成功的一種能力。現在很多人也都抱著這樣的觀點。
(4)這一章聖人就告訴我們:「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不要說人生想取得成功,就是平安的活著,都得依靠真誠正直。
12.孔聖人幫我們建立「直是人性底線」
本章,是夫子以超越人間的智慧,提出對存世生活的看法,也是聖人試圖幫助我們建立的人性的底線。
「直」是交友的第一要求,交友之道第一件事就是直,之後才是友諒、友多聞。「直」也是做官的最基本的品德,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如果賢明的君主能把正直的人,安放在諂曲的小人之上,就能夠糾正和改善政治風氣。
聖人是生而知之,能盡其性。
13.總結︰人可以活在世上,就靠真誠正直。
這一章,聖人告訴我們,人可以活在世上,就靠真誠正直。如果我們覺得有些飄渺遙遠,那是因為這正是我們所缺失的,應該努力找回來。我們如果以不直的人也有能得善終的為由,拒絕接受,也只是因為不懂因果,短視目盲,懷抱僥倖之心而已。人雖有上智下愚的區別,但直是生命的底線。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希望我們能以此共勉,真誠而正直的活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