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 第15章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白話>
孔子說:「誰能出寢室而不由門呢?為何不依著道理做人呢!」
<文義>
1.戶:說文:「戶,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半門,一扇門也,如寢室之門。一切經音義十四引字書云:「一扇曰戶,兩扇曰門」
2.何莫:何不。一說,莫,非也,謂何非由此道也
3.道: 道指人道或天道而言,天道難聞,人道是人倫綱常之道,為立身行道之本。不由人道,不足以為人,具備人道,始能學作聖人。

<思惟題綱>
1.「何莫由斯道也!」,這句話中的「道」是指什麼道?
2.這一章的兩句話都是疑問句,但是孔子所要傳遞的真正的內含是什麼呢?
3.一個人要學習什麼,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義理解釋>8'25"
一、引用經文及參考資料
1.《朱子‧論語集注》:「人知出必由戶,而不知行必由道。非道遠人,人自遠爾。」
2.《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任、勇,三者,天下知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3.《孟子‧滕文公篇》:「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禮記‧禮運篇》:「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知人義。」
5.《朱子‧養正遺規》:「天下無倫外之人。故自無倫外之學。」
6.劉寶楠《論語正義》:「人日用行習無非是道,特人或終身由之,而不知耳。」
7.《中庸‧第二十章》:「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8.《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9.《朱子治家格言》:「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二、 重點摘記

1.本章義理總說
孔子說,誰能出寢室而不由門呢?一個人要從屋子裡走出來,必然要經過門。同樣的道理,活在世上立身處事,為什麼不依正道而行呢?「誰能」、「何莫」這兩個詞,在疑問中更深刻的表達出了夫子對人類生命疾苦的關注,和對道必將行的自信。想過好這一生,人就必須要學習道,就必須要循道而行,「出必由戶,行必由道」,想要快樂的人生,捨此無他。

2.人要快樂,卻反其道而行,毀滅快樂
夫子說:「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也就是說,夫子認為,雖然所有的人都出必由戶,但大部分人卻行不由道,歪門邪道,或者說走起了窗戶,自行迷失了。
(1)比如說,男女雙方最初組成家庭,原本可以幸福的生活,相互照料,可是不依照夫妻相處之道而行,就把家庭變成了戰場,一輩子爭得你死我活。
(2)教育孩子呢,原本可以把孩子培養成國之棟樑、家之榮耀,可是不依照道而行,就把孩子變成了自私自利,處處遭人討厭的高分低能兒。
(3)上下級相處,原本是要和合同心,利益大眾,可是不依道而行,就變成了你壓迫我,我敷衍你,苦不堪言。
(4)生而為人,卻不知道何為人道。逆其道、反其道而行,就導致了我們雖然心裡想要求得快樂,可現實中呢,卻像毀滅自己的仇敵一樣,毀滅了我們所有的快樂。

3.讓我們得到快樂的道
那麼人活在世上,可以讓我們得到快樂的「道」,到底是什麼呢?
(1)《中庸》:「天下之達道五。」天下永不會變異的道,包含五個方面: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就是五倫之道,就是人活在世上,必須要學會處理的五種關係,這是人的立身之本。
(2)孟子展開說十義,就是在這五種關係,有十種相對應的身份,各種身份要各盡其義,父要慈愛,子要孝順,兄長友愛,小弟恭敬,夫妻之間相互敬愛,朋友講信,君臣有義。
(3)總體來說,鏈接著五倫十義中最核心的一個精神就是「仁」,推己及人,代人著想,就是你自己想要什麼,就必須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別人,代人著想。
(4)就像我們走出房間,必須要經過的那個門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也都需要依賴著別人。所以,人是必須要有互助利他的精神,而利他又一定是從最近的人開始利益的,從父慈子孝開始,然後兄友弟恭,夫妻互敬,再進而擴大到一切的人,這就是中國的文化精神。

4.無倫外之人,無倫外之學
(1)「人無倫外之人,學無倫外之學。」只要是人,就都活在五倫關係當中,我們處在其中,片刻不離,我們就是在這個當中,生出了人世間所有的疾苦和快樂。
(2)《論語正義》上說:「人日用行習無非是道,只是人或終身由之,而不知耳。」人道就是如此的,一定要學習五倫,五倫關係相處好,人生才會幸福,任何人想快樂健康,想心靈提升,就必須要走這個人道。

5.想得到快樂,一定要實踐五倫
(1)《中庸‧第二十章》:「事前定,則不困;道前定,則不窮。」辦事情,都要事先安排好,才不會受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道;生而為人,更是有為人之道,那麼人只有事先選擇好安排好,要循人道而行,走下去才不會受困。
(2)生活中,我們對一個短期的旅行,都會有一個安排,找地圖、策劃交通工具、出行方式,可是對於我們珍貴的生命旅程,卻好像不太精心,隨波逐流,從未仔細考量一下自己要走什麼樣的道,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人生要依循什麼樣的標準活著。那如果活著卻從未想過要學習五倫之道,從未想過要撐握一些方法來改善自己的人生質量,這不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嗎?
(3)孟子說:「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一直做一件事,卻不明白為什麼做,習慣了某些習慣,也從不想我自己為什麼會習慣,一輩子隨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這就是眾生的行相。時時接觸而不能覺,日用而不能知,這實在是太傻的事兒了。

6.夫子最深情的呼喚-何莫由斯道也!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這是夫子在禮崩樂壞的社會亂象中,對人們的一種希望,希望人們能和他一樣去實踐道,希望人們少走彎路,這是夫子對人們最深情的呼喚,也肯定了人不經過這條道路,是不可能走上人生正途的必然性。夫子對於天道、性命、仁德,從來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和動搖,即使禮崩樂壞,天下無道,夫子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與道同行,這是我們所有的學人,該努力的方向。

7.結勸---力行五倫才是快樂之道
(1)不由人道,不足以為人,不學五倫之道,不學五倫相處之道,活著就是容易遭受苦難、遭受災禍。《朱子治家格言》:「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我們可以觀察任何一個家庭,一旦五倫關係出問題,尤其是家庭內部,出現父子反目、夫妻對薄公堂,這一類的事一旦發生,家庭就會迅速的敗落,因為違背了倫常之道。
(2)我們孝順父母,友愛他人,不是因為社會要求,不是因為道德規範,而是因為我是一個人,因為我的人性,因為我要走人道、行人道,從對自己最有恩德的人——父母開始,從孝開始。孝、悌、忠、信、仁、義、禮、智、信。
(3)古人已經把人生正路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了,為什麼我們不能照著做呢?從小教孩子從真誠之心出發,愛父母,愛家人,推己及人,代人著想,這是做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人想要過好這一生的必經之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