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白話>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文義>
1.為山:「為」,做。用土堆成一座山。
2.簣: 盛土的竹器,畚箕之類。
3.止: 停止。
4.進: 前進。
<思惟提綱>
1.夫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是要說明甚麼內涵?
2.夫子說「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是要說明甚麼內涵?
3.請想一想,您有接近成功的時刻又停止的經驗嗎?為什麼 ?
4.立志成聖的志向,碰到困難時,我們要如何撐過最艱難的時刻?
5.如何讓自己在可上可下的時候,堅持選擇向前跨一步?
<義理解釋>
引用經文
1.《尚書.伊訓》:「作之善,降之百福;作之不善,降之百殃。」
2.《論語.子罕.26》: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3.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二、重點摘要
原文: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一)解釋文意:
1.“簣”是盛土的筐。
2.孔子說:“好比說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就成山了,如果停止了,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僅堆了一筐土,如果繼續向前堆,這也是我自己在向前堆的呀!”
(二) 命運操之在我
1.堆土成山,無論是停止而功虧一簣,還是前進而積少成 多,都操之在我,不在他人。所以說“止、吾止也!進、吾往也!”止,是我停止了;進,是我前進了。
2.這說明在實踐孔門心法這條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絕對的自主權,是自強不息、一往無前;還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決定權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手上。
3.雖然儒家也講命,但絕非宿命論,對於已經發生的,我們無法馬上把它改變,這些無法馬上改變的,就是所謂的命。但在每一個當下如何抉擇取捨,卻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的,而我們每一個當下的抉擇,則決定了我們未來的命運。
4.就像《尚書》中所說:“作之善,降之百福;作之不善,降之百殃。”選擇作善,將來就會獲得幸福;選擇作惡,將來就會遭殃。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的命運我做主。
3.所以在大學之道上,只要我們在每一個可上可下的時刻,選擇作善,選擇向前跨一步,那麼步步向前,最終一定會達到止於至善的聖賢境界。
(三) 在可上可下的時候,選擇向前跨一步
1.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到在每一個可上可下的時候,選擇向前跨一步,而不是停步不前甚至倒退。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大學之道,就一定會走得無比酣暢。
2.結合本章內容作一些探討,我們先看第一句“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就差一筐土,山就堆成了;如果停止了,則會功虧一簣。這個譬喻反映了一種情形,就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我們沒有繼續前進,而是選擇了停止、放棄,結果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四) 為什麼接近成功時,會停止努力?
人為什麼會在接近成功的時刻停止呢?具體的原因也許有很多種,比如:
1. 懈怠大意
(1)有時是因為懈怠大意,覺得大局已定,就差最後一哆嗦了,所以心裡面就放鬆了,沒有了之前的戰兢惕厲的勁頭,結果出現意外而錯失成功的良機。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眼看就要取勝了,一懈怠睡了一覺,被烏龜給贏了。
(2)對治這種心態,就要時刻警惕驕傲自滿的心、得少為足的心。要不斷地提醒鞭策自己,始終保持謙遜謹慎的態度,做到有始有終、善始善終。
2. 怯懦退縮
(1)有時則是因為怯懦而退縮。在不少情況下,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刻,越是困難挑戰空前巨大的時刻,就好比黎明前的黑暗,又好比馬拉松選手撞線前的瞬間。
(2)此時你似乎已經拼盡了所有的力量,你感覺已經彈盡糧絕,你覺得已經撐不下去了。其實此時只要再咬牙堅持一下,太陽就會在似乎沒有邊際的黑暗中噴薄而出、勢不可擋。
(3)有多少人就是因為沒能撐過這最困難的時刻,倒在了成功的邊緣,令人扼腕痛惜。
(五) 如何撐過最艱難的時刻?
1. 堅守生命宗旨
一是靠對生命宗旨的堅守,越是困難的時刻越要策發自己生命的宗旨,(《論語.子罕.26》)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我一定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為了理想的實現,我願意去接受任何的挑戰。而這份對宗旨的堅守,則有賴於我們平時勵志的功夫。我們平時要多思維聖賢境界的美好,生髮涵養高慕聖賢,立志成聖的志向。
2. 憶念父母恩德
二是在困難的時候,去思維憶念父母對自己的恩德,引發報恩盡孝的心。對父母最好的報恩是立身行道,是做一個可與天地參的大寫的人。為了報父母的恩,所以在修學路上遇到困難我一定不能退,要突破、要穿越,退了就無法報恩了。
3. 永不捨離師友
還有就是靠師友的力量,要永不捨離師長善友,師友永遠會無私地給予我們突破困難的智慧與力量,依託著他們,我們就有希望挺過最艱難的時刻。
(六) 夫子讚許的是前進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平地堆起高山,眼前的進度是僅僅堆了一筐土。夫子贊許的是前進,“進,吾往也。”
2.可對一般人來說,想想未來巨大的工程量,漫長無定的工期,恐怕很少有人不望而卻步的吧。
3.在剛剛踏上大學之道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有同樣的心態出現呢?聖人境界是那麼的高遠,而自己只是一個缺點錯誤百出的普通人。
4.有時改一個不良習氣就那麼困難,就要付出那麼艱辛的努力,何況要改進所有的惡習,具備所有的德行,該付諸怎樣的艱辛,該經歷怎樣的漫長的歷程啊!有時想一想,似乎就怕了,不敢前進了。
(七) 如何對治打退堂鼓的心態
如何對治這種還沒做就打退堂鼓的心態呢?關鍵還是見解的建立,心理的建設。
1.《中庸》裡講“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走大學之道就像遠行、登高一樣,一定是從近處、低處開始的,講究的是按次第,一步步深進。
2.並不是一開始,就讓我們做到很難很大的事情。我們只要在自己當下的位置上向上跨一步,一步一個臺階地向上跨,能力智慧漸漸增長,步步向上,最後一定能達到成功的頂點。
3.整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只是向上跨一步,並不是三級跳、撐杆跳的走法,所以並不像我們預想的那麼困難。
4.就像孟子說的,“孝悌之道”很容易的,走路時不超過長輩,這就是“悌”了。
(八) 整個大學之道的過程充滿快樂
1.我們只要從能做到的這一步開始,一點點擴充就行了。這是第一點。大學之道,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
2.其次,整個大學之道的過程,會充滿快樂,而且會越來越快樂。
3.痛苦的根源在於私欲,孔門心法,種種方法,究實說來,都是為了去除私欲。痛苦的根被不斷地拔除,當然人就越來越快樂了。
4.正如《論語》開篇就告訴我們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所以顏回可以“居陋巷而不改其樂”,所以夫子研究“樂”時,“三月不知肉味”,慨歎說“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5.宋代大儒程顥有一首詩,頗能體現這種為學之樂。他說:“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只要我們肯如理去實踐,這種快樂和自在我們都會獲得。
6.既然整個過程充滿了快樂,所以即便成聖的路很漫長,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因為快樂的時光,我們只會嫌其短,不會怕其長啊。
(九) 做任何事把握住兩個關鍵的時間點
1.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還有一句古話叫做:“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意思是說,人做事能善始善終的很少。
2.這兩句話說明瞭一個道理,就是做任何事的過程中,都有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一個是開頭的時候,一個是接近成功的時候。
3.如果把這兩個關鍵節點把握住了,自始至終都能做到前進而不停滯,那麼我們做任何事都會無往而不勝。
4.做普通一般的事是這個道理,實踐孔門心法亦複如是。
(十)結攝
1.夫子于本章中,以一個堆土成山的譬喻把這個道理講給了我們。這個道理適用於各個層面的始與終。
2.就大學之道的整個過程而言,有他的始與終;就此過程中每一個次第步驟而言,進展到每一個步驟的時候,也有此步驟上的始與終。
3.另外,就我們平時所做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善舉而言,也有其始與終。
4.無論是哪個層面上的始與終,願我們都能如夫子所教,起步時充滿激情與動力,接近成功的時候,能夠做到善始且善成。
1 則留言:
平地,填平土地;與為山正相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