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白話>
這話說得真好呀!《易經,恆卦》的爻辭說:『沒有恆心的人,常會招來羞辱,羞辱跟隨於身後。』」夫子說:「(沒有恆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卦了。」
<文義>
1. 不恆其德:心意不定,是為其德不恆。
2. 或:皇疏引毛詩及老子古注,作「常」字講。
3. 承:承受,接續。(心意無常的人,則常承受羞辱。)
4. 不占而已矣:顯示無恒之人一事無成,你替他占卜也不靈,譬如你剛替他占卜某事,轉眼之間,他又改變主意,這種心意不定的人,占之無用,所以孔子說不用占。(李炳南《論語講記》)
<思惟提綱>
1. 為什麼沒有恆心做事的人,常會招來羞辱?在您的日常生活經驗中,有類似的經驗嗎?
2. 為什麼孔子說:無恆德的人,不需要為他占問吉凶呢?
3. 您有算過命嗎?相信算命嗎?如果算出來的結果很好,反應會如何?如果算出來的結果不好,反應又會如何呢?
4. 面對算命的結果,君子和小人會有怎樣不同的反應呢?
<義理解釋>
一、引用資料
1.《周易》: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2.《論語·子路·4》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3.《論語·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 ヽ重點摘記
(一)本章文義與消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1. 昨天的進度談到,夫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恆心,是做不了巫醫的。』這話說得真好呀!
2. 今天要和大家共學的是,後半段:『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或承之羞,「或」是常的意思,「承」是接續的意思。整段的意思是:《易經,恆卦》的爻辭說:'沒有恆心的人,常會招來羞辱,羞辱跟隨於身後。'”夫子說:“這也只有不替他占問罷了。”
3. 沒有恆心做事容易半途而廢,自然很難取得他人的信任,負責的工作、任務也不容易成辦,自然不會有好名聲,就常會招來羞辱,這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很容易體會得到。
(二)為什麼無恆德的人,不需要為他占問吉凶
那夫子為什麼說,這樣無恆德的人,也不需要為他占問吉凶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算命過?喜歡算命嗎?相信算命嗎?如果算出來的結果很好,反應會如何?如果算出來的結果不好,反應又會如何呢?
1. 鍾茂深博士談到,古人講:“《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說《易經》是為君子而謀劃,因為君子反求諸己,如果占卜的結果不好,君子會從自身找原因,然後修改掉原因,就能避凶;那如果占卜的結果很好,就更堅持原本所做,直到好的結果出現,所以君子是有能力改變命運的人。
2. 那小人呢?為他占卜,卦好的話,他就很歡喜,準備守株待兔,等著好事從天上掉下來;卦要是不好呢,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小人是沒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所以夫子說也就不用為他占卜了,因為也幫不了他。
3. 這樣好像會導出一個結論:無論有恆心還是無恆心的人,其實都不必去占卜,有恆心的人不用占卜,因為他能靠著反求諸己的修學方式改變命運;無恆心的人,占卜了也沒用,因為他根本上並不具備改變命運的能力,所以也不用占卜。
4. 孔子非常懂得《易經》,他註解《易經》,我自己還沒有認真學習以前,真的不知道古人靠著占卜而趨吉避凶,內在是這樣修改自我心性的理路,越學習真的越體會儒學的深刻、內化。
(三)本章不直接談為政,更側重談德行修養
1. 子路篇側重為政,是為政第二的補充、圓滿,二十一章之前,談的都是為政,到這兩章,似乎不直接談為政,更側重談德行修養,但其實德行修養就是為政成果的因,而為政成果就是德行修養的結果,所以上好禮,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所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這樣連結,是否就有更深刻的體會,為政成果如何,不需要占卜,只要看為政者種的是什麼因,自然結的果就是如何。
(四)本章反省
1. 我在學校教書,常常班上出現問題時,如果我沒能停下來看看自己的狀況,而只是想把學生壓下來,通常只會產生對立,讓問題更嚴重。
2. 但如果我能先觀照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先沉澱下來,就比較可能看清問題,有時候就會發現亂源其實就是自己,很可能是自己那陣子特別浮躁,所以學生出現問題,非但沒辦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還可能小題大作,但只要稍稍向內觀照,通常自己安定下來,事情就比較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了。
3. 二十二章這整篇,夫子特別強調恆德,期勉我們於聖賢之道以持之以恆的德行,堅持心性的向內修學。不知道大家越學習是否越體會到堅持這條心性學修之路的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