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25章-2

25-1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25-2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白話>
25-1 孔子說:「君子容易承事,但難於讓他愉悅,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取悅他,他是不會高興的;但到他使用人才的時候,則會不分親疏,量才錄用。
25-2小人則恰恰相反,難於事奉,卻很容易討他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歡喜,他也會高興;等到他用人的時候,卻總是求全責備、百般刁難。」
<文義>
1. 難事:難於與人相處共事。
2. 易說:易於取得他的歡喜。
3. 求備:求全責備。
<思惟提綱>
1. 根據本章的內容來看,小人做領導,有哪三個特徵?
2. 為什麼小人難事而易悅?
3. 求全責備的心態我們容易犯嗎?可能造成什麼後果?
4. 如何解開和轉變小人的命運?方法為何?次第為何?

<義理解釋>朱文津老師 / 13’38”
一ヽ引用資料
1. 張居正《論語別裁》:「蓋小人之心,私而刻者也。」
2. 輔廣《論語稽》:蓋下之所以事上者,欲上之使之耳。上之所以說下者,以為適吾用而使之耳。事之之法在於下,使之之權出於上,君子小人就在上者之心術言之,器與求備,對較相形者也。
二 ヽ重點摘記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一)今天研討重點---小人如何做領導,從而人人警惕
昨天我們學習了君子如何做領導,啟發人人去效學。
今天我們接著研討小人如何做領導,從而人人警惕。
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小人做領導,與君子做領導正好相反,有難事、易悅、求備三個特徵。

(二)何謂小人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小人。
1.小人,與壞人不同,只不過表現為心眼小,偏重個人利益,自私自利,而且說到小人,常常要與君子作陪襯。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與小人價值取向不同,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所以君子見利思義,而小人則見利忘義。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追求內在的和諧,包容並蓄,相處和睦;小人追求外在的統一,排斥異己,同流合污。
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與小人在遇到矛盾時用力點不一樣,君子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5.總結起來,小人著眼於私利,喜好結黨營私,為眼前的小利常常患得患失,有了差錯總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不僅自己犯錯,也誤導別人犯錯,心思多變,主張不定,常常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三)為什麼小人難事而易悅?
為什麼小人難事而易悅?
1.張居正說:“蓋小人之心,私而刻者也。”小人的特質有二點:一是自私,很注重自己的利益;二是刻薄,所以容易忽略別人的利益,對待別人很尖酸。
2.自私的人心理往往陰暗,所以喜好和推崇歪門邪道,不喜歡光明正大的正道,希望搞些特權、留些私人空間,所以結黨營私,喜愛諂媚、阿諛的奉迎討好,迷戀散漫、遊玩的工作作風。別人投其所好,用金錢美女來誘惑,用吹牛拍馬來討好,馬上就能見效,所以說取悅小人是太容易了。
3.究其實質,小人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沒有堅固的思想防線,一點點的蠅頭小利就能把他打倒。所以,很多貪官污吏雖然身居高位,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小人。
4.而刻薄的人不厚道,只是利用人,所以無論用人、不用人都不會合宜。即使是很熟悉、玩得很親密的伙伴,等到為他所用的時候,也會不停地責怪抱怨,希望和要求很高,而且又不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鼓勵別人,只會盯著別人的短處,在小事上大作文章,求全責備,所以在小人手下做事也太難了。

(四)君子、小人用人的出發點不一樣
為什麼君子做領導與小人做領導有這麼大的差異?
1. 關鍵在於,君子、小人用人的出發點不一樣。
君子依著天理來用人,所以下屬符順天理,走正道,君子就歡喜;
而小人依著私慾來用人,則希望下屬,順從自己,滿足私慾,才會高興。
2.所以,在對待人才的態度上,君子會愛惜人才,量才錄用,幫助別人成長,人才聞訊自然蜂擁而至;而小人則輕視人才,任人唯親,所以真正賢善的人才就會遠離,而邪惡的人才反而來親近。
3.順天理與順人欲,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用人抉擇,結果不言而喻。每一個處在用人崗位上的領導,不能不慎思明辨,自我警醒啊!

(五)君臣有義,不可則止

1.從個人的真實感受來講,我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小人這樣的領導,明明付出了努力,卻在背後遭人詛咒、責罵;也不希望自己的領導是一個小人,萬一得罪了小人,就會吃不了兜著走,有穿不完的小鞋。

2.現實中,只有絕對不變的君子,而沒有絕對不變的小人。
南宋學者輔廣的《論語稽》說:“蓋下之所以事上者,欲上之使之耳。
上之所以說下者,以為適吾用而使之耳。”
在下位的人,之所以要事上,有一個動機,是想要得到在上之人的使用。
而在上位的人,之所以對下屬愉悅,是因為下屬正合我用,
如同鞋子合腳一樣稱心如意。
如果只是從這個利的角度來說,上下都是小人。

3.因為上下之間,還有以義相合的部分,君臣有義,不可則止。
如果發現自己的領導是一個小人,下屬可以勸諫,
如果不能改變,也可以選擇離開。
“事之之法在於下,使之之權出於上。”
所以領導可以選擇下屬,同樣下屬也可以選擇跟隨怎樣的領導。
因為要不要服事這個領導、如何服事領導,這個主動權在下屬手裡;
而用不用下屬、如何使用下屬,則主動權在上級領導手裡。

4.“君子小人就在上者之心術言之,器與求備,對較相形者也。”
君子、小人,只是就上位者的心術來講,不是指的具體哪一個人;
量才錄用和求全責備,也是比較出來的。
因為在我們普通人身上,可能同時存在這二種心態,
有時是出於公心,有時就會比較傾向於私利;
所以時而君子,時而小人;
主觀上想要量才錄用,情緒上卻會求全責備。



(六)求全責備的心態我們最容易犯

1.譬如家長對待孩子,往往看重成績〜
成績不好的孩子固然壓力大,這裡暫且不談。
即使成績好的孩子,考好了,家長會高興,但緊接著就會提要求〜
希望下一次考得更好,那種欲壑難填、只許前進、不准後退的心態,
注定了我們後面會不快樂,當考到了滿分,就顯然不可能再前進了,
只能後退了。

2.而對孩子來講,考好了,家長的期望更高,
反而是給自己套上了緊箍咒,越往上負擔越重,心理壓力越大,
總有一天會壓垮。
更為可憐的是,當孩子被心理的負擔壓垮時,家長不僅沒有給予理解和安慰,反而表現為〜緊跟在“求全”背後的“責備”,一大堆的責備。

3.父母會找出很多的理由,很多平常的觀察角度〜
比如說:怪不得前一段時間你只知道玩,看了很多的課外書,沒好好學習;
還有前段時間對父母、老師的態度也不恭敬、沒禮貌等等,
會數落一大通,振振有詞,成了事後諸葛亮,好像父母很能,
殊不知這是在往孩子的傷口上撒鹽,把孩子往水裡按。

4.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連最親近的父母也不能理解自己,
只好逼得孩子把自己的心門關閉,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裡,
所以現在有很多孩子得了憂鬱症。

5.我最近接觸到好幾個這樣的學生,有高中生,也有大學生,還有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最痛苦的是父母,血脈相連,難於割捨。
這既有社會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責任,
是父母無知的錯誤的教育而造成的。

(七)求全責備的的後果和造成的原因

1.求全責備,是在把一個人往死裡整,家庭破裂、親友反目、員工跳槽
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因為沒法相處下去了,只能拜拜(bye bye)。

2.而前因,是因為張居正說的“私而刻”。做人通常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因為自私,所以倒過來,變成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3.表現起來就會對人毫不留情、刻薄傷人,眼裡揉不得沙子,

4.看到一點點小小的過失就會喋喋不休,追著不饒,
所以就把一件小事演變成為一件大事,
最終導致一個企業、一個家庭和個人的不幸,
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八)如何解開和轉變小人的命運

1.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自私自利的小人,那怎樣才能解開和轉變小人的命運?
這一章,夫子就告訴了方法:在上位的人,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2.透過學習研討,首先我們要認清自己身上的小人習氣。
凡是求利的是小人,自私的是小人,難事的是小人,易悅的是小人,求全責備的是小人,這些都會害自害他。
3.其次,要發一個成為君子的大願。
求義的是君子,公心的是君子,易事的是君子,難悅的是君子,器之的是君子,照君子的做,才是真正自利利他。
4.第三,切實用功,吾日三省吾身。
改變命運,就是把自己身上的小人習氣改成君子習氣,
而這要從對到境界的時候每一個細小的心念、行為開始,
而平常我們不習慣於向內觀察,所以每天晚上要抽出一個時間,
專門回顧一天的所作所為,把一些印象深刻的內容、過程記錄下來,
通過訓練,就會習慣於反省自己,就會越來越清醒。

5.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真實地體會到自己的生命中,小人的成份變少了,
君子的成份變多了,那一定會無比的喜悅,欣喜若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