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23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白話>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調。”

<文義>
1. 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間彼此不同。
2. 同:相同的東西相加或與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間完全相同。

<思惟提綱>
1. 為何君子能講求和而不同?
2. 為何小人只求同而不和?
3. 和而不同如何運用在工作上和教育上?
4. 和而不同是當今文明衝突時代的最佳方針,請闡述之?
<義理解釋>   王海君老師   /7’35”
一、 引用經文及資料
1.《論語.里仁.1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中庸》:“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一)第23章原文及消文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消文)
孔子說:“君子善於協調各種不同的分歧與見解,但是講究原則,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會追求表面的統一,其實內心並未達成共識。”

(二) 君子與小人的不同
1.君子與小人的心術不同,故處事或與人相處差別很大。
2.君子遵守聖賢之道,心態平和中正,無乖離之心,做事公正不容易偏執。君子之交以道義相待,越久越恭敬。
3.小人尚利忘義,做事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利盡則去,日久容易產生抱怨。
4.《論語》中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三)“和而不同”運用在企業管理
1. 如果是做管理工作的,下屬的性格、才能、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如果承認
大家的差異,採取人性化的管理,令大家各安其位,求同存異,以道義公心,
又能夠保持獨立見解的合作,是最有力量的合作,而不會因為分歧相互產生
抱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所長,令團隊健康和諧的發展。
3. 比如企業管理中,九十年代從歐洲開始盛行的“六頂思考帽”,就是從六個
不同角度來討論提案,可以提出建設性的觀點,聆聽別人的觀點,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用平行思維取代批判式思維和垂直思維,從而提高團隊成員集思廣益的能力。
4.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聽到不同的意見,就很容易不開心,或者排斥,比較容易
關注自己的感受,如果熟練的運用“六頂思考帽”,就會避免因觀點不同造成的不和諧。
5. 我們孔老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多麼有
智慧呀!

(四)“和而不同”運用在教育
1. 我是做教育管理工作的,在學校中,班級管理是重中之重,老師們的管理
理念、風格、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是嚴厲型的,有的是溫和派的,差別很大,
但只要是真心地為孩子們付出,使班風、學風積極向上,雖管理方式有差異,
學校都能接納與欣賞,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2.“和”是指同心協力,相互補充、調劑達到總體的和諧。
3. 假如只追求個性化,固守自己的見解與風格和習氣,無法配合整體,導致工
作失誤,這就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反省、改變自我,工作中呢才能得心應手。

(五)“君子和而不同”的典範
1. 歷史上北宋的司馬光與王安石,大家都很熟悉,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
派,二人是政敵,鬥爭了很多年。
2. 開始,司馬光失去了權位,但王安石在皇帝面前對司馬光卻大加讚賞,稱他 為
國之棟樑,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因此司馬光雖大權旁落,但可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吟詩作賦,錦衣玉食。
3.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後來因王安石強烈推行改革,觸動了皇親貴冑的
利益,也招致地方官員強烈的不滿,改革失敗,被就地免職,司馬光又重新被任命為宰相。
4. 皇帝要治王安石的罪,去征求司馬光的意見,他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啊!皇帝聽完後說了一句:“卿等皆君子也。”
5. 兩個人的品行都相當的高邁,一個潔白之操,一個剛直不阿,都敢於擔當、心係家國,雖政見不合,但都具有君子之風範,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六) “和而不同”是當今文明衝突的最佳方針
1. 現在網絡發達,我們都喜歡上網,各類事件進行評判,我們不要只看人,不看是非,不看文章,不看觀點,只要是自己圈子裡的人就盲目地贊同,否則就加以攻擊,人云亦云。而應該只對事不對人,只根據觀點是非對錯,理性客觀正確地評價,才是網上君子。
2. 當今時代只有在保持個體的獨特性的基礎上,才有真正豐富多彩的社會。
3. 比如飲食,酸、甜、苦、辣具備,才能調出美味;猶如音樂,do re mi fa 齊上,才有諧音。
4.《中庸》裡講:“和而不流,中立不倚。”主張既和諧融洽,又要尊重差異,構建和諧社會,就是倡導相互理解尊重,互諒、互讓、互助。
5. 有人說現在已進入文明衝突的時代,此時夫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仍舊對文明之間、宗教之間、國家之間、團隊之間、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提出了最佳方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