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26章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白話〉
孔子說:「君子態度安泰,毫不驕矜;小人態度驕矜,而不安泰。」

〈文義〉
泰而不驕:泰是安靜舒泰。驕是驕矜傲慢。按朱熹注: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衿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思維提綱〉
1.單看“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這句話,要理解似乎不難,夫子提出來的用意在哪?
2.試著將夫子所舉過的君子、小人對比的話,其外在形相和所對應的內在心相做一些梳理。
3.試想看看,自己可以如何朝君子的形相、心相做努力呢 ?

〈義理解說〉
一、補充資料
1.《論語補疏•卷中•62》作者焦循。循按:泰者通也,君子所知所能放而達之於世,故云縱,泰似驕然實非驕也。小人所知所能匿而不露似乎不驕,不知其拘忌正其驕矜也,君子不自矜而通之於世,小人自以為是而不遠通之於人,此驕泰之分也。
2. 《孝經•紀孝行章• 第十》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3. 《菜根譚》寫於明代,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出道人。是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書中共有360則格言,每則從數十字到近百字不等。
4. 程氏《集釋》,是近代程樹德所著《論語集釋》,這本書取古注批註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這三句話是出於《論語•堯曰•2》是孔子答覆子張「何謂五美?」夫子舉五美子張再問,夫子加碼講的,「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5. 《孟子•盡心章句上•9》: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7.《論語•泰伯•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8. 《孔子家語•五儀解》公曰:「何謂君子?」孔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君子也。」
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11)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16)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36)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24)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20)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23)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8)

二、重點摘記

(一)誦讀及消文
1.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能安詳舒泰。」
2. 本章將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著講,說君子和小人由於內在心理的差別而顯現出外在氣象上的差距。小人就是“驕”,君子就是“泰”。

(二) 夫子辨別君子和小人的角度
1. 夫子從驕和泰的角度來辨別君子和小人。因為二者在外相上看有些相似,本質上卻有根本的差別。
2. 張居正說:“泰”是安舒自得,沒什麼拘束的樣子;而“驕”是矜驕放肆,也是沒有約束收攝自己。
3. 驕和泰表面上看都是“有些自得”、“沒有約束”,可是其本質卻有著天壤之別:君子的“泰”是“以道潤身”,由於道德的潤發,內和外平、心胸寬廣而安舒自得;小人的“驕”是“以才自恃”,稍微有一點才華、能力小人就志得意滿、心高氣盛。
4. 所以“泰”雖有似於驕,但“泰”是道之氣象,是由於道德的潤發顯之於外的內證功德;而“驕”也有似於泰,可是是負勢之氣習,是得意的時候仗勢凌人的習慣!

(三) 另一個角度辨別
1. 《論語補疏》上還有另一個角度說:“泰”,當通講。說「君子所知所能,放而達之於世」(君子知道的道理學到的本領,使用出來,自然可以在世間通達),所以說君子“縱泰”;而「小人所知所能,匿而不露,似乎不驕」(小人也有點才能有的時候也會藏匿著不顯露出來,好像是不驕,其實這正是他拘忌,是他的驕矜)。
2. 君子不自矜,學到的本領,卻通之於世,小人自以為是,而不據通之於人(小人自以為了不起,和人相處都會處處磕碰),這也一個角度的驕泰之辯。
3. 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故作謙虛的人,其實都是真的驕傲了。所以到底是真驕傲、真謙虛? 還是真縱泰、還是真拘忌?這都要靠我們誠意正心,不斷檢點省察自己才能知道的。

(四)反觀現實生活中
1. 實際情況是——很多人驕傲都不是故意的,驕傲的人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是驕傲的。驕傲是一種習慣,不刻意對治觀察,很難發現。甚至有的人都不認為驕傲是毛病。
2. 生活中常聽人說:“某某人驕傲的像個公主”,似乎驕傲是表揚人的話。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各國的公主們出來外交的時候在人前,他們都是十分謙遜的。不管真謙遜還是假謙遜,最起碼公主們都努力地表現出謙虛。
3. 因為這就是我們人類的審美的標準,越高貴的人就越謙遜。不光是中國的標準,這是人類世界的標準。謙不僅是美德,也會讓我們的人生處處吉祥。
4. 為什麼我們會放任驕傲而不對治呢?一個是有可能是沒發現,二即便發現了也沒意識到 “驕”對我們生命有多大的的傷害。

(五) 驕是兇德,對我們有很大的傷害
1. 我們學堂上孝經課在講到“在上而驕必亡”時,讓孩子們做過這樣的體驗,讓一個同學站在高處桌子上,再挪個椅子讓他站上去,請他擺出一副傲慢桀驁的樣子來傲慢的看待地面上的同學,訪問下面站的同學的感受,孩子們都說:“真討厭!甚至希望她從上面掉下來”;我們看,人人都不喜歡對自己傲慢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
2. “驕”字一旦在一個人身上出現,他周圍的環境、人群就會迅速變得在對他非常不利。驕是兇德,“在上而驕必亡”,這都是經典上的話。。
3. 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矣”。周公制禮作樂,他能夠保持周朝800 年興盛不衰,這麼通天的功德,如果有驕字在身上都沒法看,那我們又拿什麼敢去驕傲呢?
4. 《菜根譚》說:「驕矜無功,懺悔滅罪」即使你有蓋世超群的豐功偉績,也承受不住一個“驕”字產生的反效果。一個人一旦居功自傲,就前功盡棄,不但無功,還招人討厭、甚至惹來禍患。歷史上這樣的公案也比比皆是。
5. 反過來一個人擁有蓋世功勞都要守之以讓。因為人人都討厭在自己面前驕傲的人,知道了這個道理,誰還敢在人前傲慢呢?所以,即便我們一時改變不了自己傲慢的言行,但是在見解上一定要有一個深深的警醒,驕是兇德,對我們有很大的傷害!

(六)君子何以“安詳舒泰”
1. 君子的 “安詳舒泰”又是怎麼來的呢?程氏《集釋》:「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就是說君子在為人處世的時候,無論面對人多人少,無論對方勢力大小,他一律不敢怠慢,這樣才能安詳舒泰。
2. 孟子的話說:「得志,澤加於民」得了志把恩澤施加於民;不得志,就努力修行自己,「修身見於世」。這就是惟義所在,做到了,就能泰。
3. 蕅益大師說:「泰,故坦蕩蕩,從戒慎恐懼中來。」因為泰,才可以坦蕩蕩,泰是從戒慎恐懼中涵養出來的;反過來,驕,故長戚戚,驕卻是從無所忌憚中出來的。我們看泰和驕的出處也恰恰相反:一個從戒慎恐懼中涵養來的,一個是從無所忌憚來。
4. 君子小人,存心不同,其氣象亦自有辨。君子處世以道義為標準所在,內省不疚,就不憂不懼。小人凡事就為自己打算,不是念著名,就是念著利,心恆戚戚就多有憂懼。對人傲慢,怕別人不尊敬自己。盛氣凌人,這是唯恐失尊,就算表面表現裝出高傲和堅強,也讓人感覺是故意表現出來的姿態,氣質上缺少了一份淡定和從容,他自己也不舒泰。
5. 南懷瑾先生說: 「小人既驕傲,又自卑,心裡像貓爪一樣,到處都是毛病。」君子待人接物,不希求別人讚美,也不怕別人批評,自己做出任何事情都經過抉擇、符合公義,有過失就坦然接受,心裡沒有任何拘束,所以他們身上由內而外流露出一種安詳舒泰的氣質。
6. 小人就怕別人別看不起他,做對了,沒人表揚,就覺得不公平;做錯了,別人說他有毛病,他也不接受,這就是因為有驕傲的心在,即便有時候表面上微笑、放鬆,但內心並不舒緩安泰。

(七)結語
1. 泰字的含義很多,度量寬宏,光明爽朗,但最重要的 “泰”也是一種舒泰,說話也好、待人接物也好,心裡都很舒暢、坦然,這是一種安定的樂受。
2. 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為人處事,遵循道義,辦完了事情,心裡很輕鬆舒緩,這就對了。這是驕和泰在個人內心的感受上的差異。一個是安定舒泰的樂受,一個是焦慮不安的苦受。
3. 所以說,一個人能安然舒泰地生活著,這是要靠道德修養。反過來,怎樣活著都不如意的人也是因為道德修養不夠。泰是一種篤定的力量,是因為心有大志,有定力,有勇悍,是內在有風骨。其實,學道就應該越學心裡越輕鬆自在,道上有一份受用,心裡也就輕鬆一分。
4. 《孔子家語》裡面,魯哀公曾經問孔子 “如何取人”,孔子說要識別五種人:庸人、士、君子、賢人、聖人,這五種人。哀公接著問:“什麼是庸人,什麼是士,什麼是君子?”那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孔子是怎麼回答什麼是君子的。
5. 孔子說:「言必忠信而心無怨」,說君子嘴裡一定講忠信的話,心裡沒有什麼怨言;「仁義在身而色無伐」君子具有仁義的美德,但他身上看不到一點的伐善和沾沾自喜;「思慮通明而辭不專」君子想問題非常通達通透,但言辭絕不專斷,問題想的再明白,說的時候也不會獨斷專行。
6. 我們看:“言必忠信”---嘴裡說什麼、心裡想什麼----“心無怨”;“仁義在身色無伐”,我們看:他具有仁義的美德卻看不到一點兒的伐善;“思慮通明辭不專”:他的話也不會專斷行為也不會獨斷專行。 這就是君子,“篤行信道”---堅信道義並堅定奉行道義、自強不息。油然,看他從容的樣子,好像你是可以超越他,但無論你怎麼努力,“終不可及”你沒辦法超越的。
7. 所以說君子之泰,是不容易達到,要靠學修,而學修的第一步就是戒驕,不驕才可以求學。相對來說,不驕容易些,泰就更難了。
8. 前面幾章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易事難說,小人難事易說」。都是講君子小人在見解和行為上的差異。《論語》裡從很多角度辨別君子小人的不同,因為我們是要學習君子的人格,規避小人的人格,這就需要多了解君子,認識君子的樣子。
9. 這一章孔子由泰和驕這兩個特點觀察的,這也無疑又給了我們一個更為精細的修習角度,祈願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好好觀察來校對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