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25-2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白話>
25-1夫子說:「君子容易承事(共事),但難於得他喜歡,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取悅他,他是不會高興的;但他用人,是量才錄用。
25-2小人難於事奉(共事),卻很容易討好他,不按正當方法去討好他,他也會高興;等到他用人的時候,總是求全責備(百般刁難)。」
<文義> (僅就25-1部分)
1.易事:容易承事。「事」,下對上的服務。另一說法,易與共事。
2.難說:難以取悅。「說」,讀「悅」,喜悅、歡喜。
3.使人:使用人。
4.器之:因其才氣(材器)而使用之。「器」,器材,才氣。
<思惟提綱>
1. 本章孔子如何對比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2.「君子」常常出現在《論語》中,還記得哪幾則嗎?
3.「君子」具有那些特質?
4. 為什麼君子「易事而難說」?
5.為什麼君子「使人也,器之。」?
6.檢查一下自己:和人容易相處嗎?我關心別人多,還是關心自己多?別人怎樣會取悅我?我習慣看人長處或短處,我依什麼用人?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論語.雍也.16》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論語.學而.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3.《說苑•雜言》:「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4.《論語.述而.28》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5.《論語.雍也.9》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張居正《四書直解》:「蓋君子之心,公而恕者也。」
7.《論語.泰伯.4》:「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二、重點摘記
(一)第25章原文注釋及消文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注釋)
1.事,是承事、服事,是下對上的服務。
2.說,是喜悅、歡喜。
3.器,皿也,是一種容器,比喻為人才;
4.器之,就是合理使用人才。
(消文)
夫子說:“君子容易承事,但難於讓他愉悅,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取悅他,他是不會高興的;但到他使用人才的時候,則會不分親疏,量才錄用。小人則恰恰相反,難於事奉,卻很容易討他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歡喜,他也會高興;等到他用人的時候,卻總是求全責備、百般刁難。”
(二)章旨及君子的三特點
1. 章旨
這一章,夫子為我們講說君子和小人當領導的不同之處。
2. 君子的三特點
我們分成二段來學習。今天先學習君子如何做領導。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君子做領導具有容易承事、難以取悅、但又任人唯賢三個特點,下面我們逐一來探討。
(三)夫子心目中的君子
1.“君子”是孔老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論語》中,“君子”這個詞前後出現了100多次。
2.〈雍也篇〉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做人,尤其是做領導,就要成為君子這樣的人。
(四) 為什麼君子易事
1. 君子是一個仁者
因為君子是一個仁者。他在領導崗位上,不是利用別人,而是發自真心的關心和利益他人,而且這種心願恆常不變,所以不論貧富貴賤,身份高下,只要對方生起一個善念,他都會及時幫忙給予教誨,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所以任何人都願意靠近他。〈學而篇〉中講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靠的是什麼?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2. 君子見人一善而忘其百非
《說苑•雜言》中曾子解釋了孔子為何易事:“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
3. 君子有洞悉時機、隨緣不變的智慧
〈述而篇〉中,有一個叫“互鄉”地方的人很難溝通,別人都討厭與他們交往,當互鄉的一位童子來拜見夫子時,遭到了門人的攔截,但夫子沒有任何歧視,而是給予了諄諄教誨,“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夫子說,互鄉童子當前有一念珍貴的求進之誠心,我當然就要給予鼓勵;至於受教以後會不會故態復萌,那我也不能保證。所以,易事中還包含著君子洞悉時機、隨緣不變的智慧。
(五) 為什麼君子難悅
1. 君子是一個智者
為什麼難悅?因為君子是一個智者。智者追求的是道,庸俗的追求,無法打動智者的心,取悅他不容易。所以讓夫子真正歡喜的,也只有顏淵一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 君子公心大公無私、寬恕包容別人
張居正在《四書直解》中說:“蓋君子之心,公而恕者也。”君子的特質有兩點:一是公心,大公無私。二是寬恕,包容他人。因為出於公心,公與正相連,所以喜好和推崇的一定是正道,處事光明正大,如果有人用不符正理的方法來討好君子,譬如贈送金錢美女之類的東西,並且竭盡吹牛拍馬、阿諛奉承之能事,這些為庸俗之人看重的,君子一概不喜歡,所以討好他不是很難嗎?反過來說,要取悅君子,必須出於公心,以道相認,才行。
(六) 為什麼君子器之
1. 君子仁且智
為什麼器之?因為君子仁且智,知道世上沒有完人,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在用人環節,君子能夠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人盡其才,讓每個人都發揮出應有的才能,所以身邊無不可用之人,換句話說,每個人只要到了君子身邊,他總能給你一個合適的位置。所以不管每個弟子的條件如何,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等等,差別各異,但到了夫子身邊,都能因材施教,合理裁剪,成為一代賢人。
2. 君子識人長短,量才錄用
張居正認為這是“恕”的功效。因為君子心能夠寬恕,所以在用人方面能夠識人長短,雖然嚴於律己,但寬以待人,在使用人才的時候,能夠根據各人的才華,量才錄用,放到最合適的崗位。所以天下之人,凡是有一技之長,都能夠被發現而合理地使用。
(七) 反觀對照自己與君子的差距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在上位的經歷和體驗,那我們也不妨檢查對照一下自己與君子的差距。
1.我“易事”嗎?
首先,我們和人容易相處嗎。開起口來,是關心別人的多,還是要求別人的多?有沒有注意到自己與人相處時的臉色?以前我的家人經常說我板著臉,讓人看了不舒服,我還不服氣,覺得自己內心沒這麼想。後來學到《泰伯篇》“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那一章,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為平常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與人相處時要讓別人快樂,則需要更多的用心在別人身上,這樣才會在容貌、顏色、辭氣上有改善,否則,不知不覺地就會給人壓力,拒人於千里之外。
2.我“難說”嗎?
其次,對照一下我們讓人取悅的狀態。看看我們追求的是什麼、喜好的是什麼?看看我們平常空閒的時候又在幹什麼?據一個西方媒體報導,出現在風景區的大多是白人,娛樂場所大多是黑人,圖書館裡大多是日本人,購物場所大多是中國人。雖然事實不一定正確,但給我們一個參考的角度。人生有兩種追求,是追求物慾享受,還是追求心靈提升,決定著我們衡準事物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標準。譬如說,我們是看重孩子能力、德行的增長,還是看重分數的高低?如果看重能力、德行的增長,我們就會把時間和空間拉長,因為生命的成長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決定的,這樣的認知,有助於孩子健康地成長,父母也會心情愉悅;如果看重分數的高低,那就會一次次地被考試所牽動,在成績單上糾結,必然帶來家長的焦慮、孩子的恐懼,明明學習是快樂的,卻讓孩子厭學,心靈受傷,甚至患上憂鬱症,一個幸福的家庭從此被陰雲籠罩。
3.我“器之”嗎?
第三,反省一下我們對周圍人事的觀察角度。我們是習慣於看人的長處,還是習慣於看人的短處?我們是先看到別人的優點,還是先看到缺點?如果我們被別人的短處所吸引,往往會無限地放大,小事就會變成大事,好像天都塌下來了。當事情過後,我們稍微認真地對照反省一下,就不難發現我們的觀察單一、狹窄、片面,而又非常地執著,這也是造成了我們種種的痛苦和不幸。
最近,我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一個才11歲的小女孩,因為上學常有遲到,家長被老師喊話,所以,媽媽早上四點多就把孩子拉起來,關到六樓露天陽台裡,大冬天的,孩子受到驚嚇,而爸爸又在外地工作,孩子掙扎了一段時間,呼喊著“爸爸救我”而跳樓,聽了真讓人揪心!
(八)結攝
1. 當我們處在上位時,如果不能依照著君子的典範去做,那麼人生會有很多的缺陷和不幸,甚至也會造成別人的不幸。
2. 如果我們能夠在立志上下功夫,建立起一個無比崇高的目標,那麼我們的生命就變得更加自重自強,不再風雨飄搖,不再為小名小利等外境所動,難悅也。
3. 如果再加上在恕道上實踐,在與人相處共事的時候,能夠原諒包容別人,並把別人希望我們做到的,努力在自己身上實踐出來,易事也,器之也。
4.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人才就會匯集過來,孩子也會健康成長,而君子之道也許就離我們不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