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陽貨十七 第23章-2

23-1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
23-2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白話>
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回答說:「君子以義為上。
在上位的君子如果只有勇敢,卻沒有義,就會作亂。
在下位的普通百姓,如果只有勇敢,卻沒有義,就會做盜賊。」
<文義>
1. 這裡的君子、小人不是從道德修養上區分,
只是從地位和影響力的方面區分。
在上位,有權勢,影響力大的就是君子,
在下位的普通百姓就是小人。
2. 勇:就是勇敢,無所畏懼。怯弱的反面。
3. 義:就是適宜,事事合宜,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什麼是適宜呢?能夠最大程度利益他人,增長善意、增長仁德。
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自然和諧安樂。
這也就是孔子說“義以為上”的原因所在。

<思惟提綱>
1. 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回答說:「君子以義為上。」 
難道君子無須勇敢嗎? 為何孔子如此回答子路呢?
2. 【勇敢如果沒有義來節制,就會帶來禍害。】
〜古今中外〜您觀察到哪些有勇無義,而帶來禍害的事件?
自己的生活中又有什麼有勇無義,而帶來禍害的例子嗎? 
3. 在《論語》中,您還觀察到那些篇章〜
展現了〜孔子誨人不倦的仁德和因材施教的智慧?
<義理解釋> 黃勇老師     
一. 引用經文
1.朱熹《論語集注》
“義以為尚,則其勇也大矣。子路好勇,故夫子以此救其失也。”
  2.《論語.公冶長.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白話】孔夫子說:「道行不通,那就乘船出去海外吧!
                       真正能跟從我一起去的,就是由了吧?」
            子路聽了很高興,夫子看見子路得意忘形了,
            馬上說:「你啊,橫衝直撞的好勇勁超過我,
            但是不能裁度事理,真正完成事情的能力不夠。」
二. 3/11重點摘記 黃勇老師 3分54秒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陽貨篇第23-2章。
(一)前言
昨天我們一起探討了勇和義〜
特別講“義”為君子立身行道劃定了邊界,
是君子修行的大道,所以孔子說:「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二)勇敢如果沒有義來節制,就會帶來禍害。
1.在上位有權勢的人,勇敢卻沒有義來節制,
  就會禍亂國家社會,乃至造成生靈塗炭。
  ▲比如西晉的八王之亂〜
每一個敢於參與皇位和權力之爭的藩王都不可謂不勇敢,
但這種只為擴大個人私利所進行的戰爭顯然是不仁不義的,
不但禍亂國家,還造成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最後導致五胡亂華,連西晉的天下也丟了。
這種有勇而無義的亂子實在太大了。

2.在下位的普通人,勇敢卻沒有義來節制,雖然不至於禍亂國家,
可也能帶給周圍的人很多傷害。
▲比如那些違法犯罪的罪犯〜
  沒有勇敢,怎麼可能去偷盜搶劫,乃至殺人放火呢?
  但顯然這些犯罪行為都是不義的,對他人社會帶來了損害。

   ▲再比如近期香港亂局中的暴力者,號稱“勇武”。
     敢於用自製的汽油彈和警察對抗,敢於阻斷交通、打砸他人財物,
     這些所謂的“勇武”確實勇敢,一般人是沒有這樣的勇氣的。
     可是,這些勇武所做的一切適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3.如此不計後果、不計代價地對抗政府,對抗政見不同者,
採用違法犯罪的行為來實現自我訴求,哪有什麼道義呢?
香港近期的亂局,也正是有勇無義為亂、為盜的典型案例,
有勇無義,多麼可怕。

(三)孔子展現出的〜誨人不倦的仁德和因材施教的智慧 
1.朱熹《論語集注》中說:
“義以為尚,則其勇也大矣。子路好勇,故夫子以此救其失也。”
  君子崇尚義,有義則勇敢也會加大。
  子路偏好勇敢,所以孔子如此回答,以補救子路的偏失。

2.子路勇敢,本是其優點,但他往往勇敢過了頭,就不再合宜了,
  也就不義了。所以孔子評價子路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3.針對子路這種偏失,孔子不厭其煩,多次指正,
在《論語》中就出現多次。
這正體現了孔子誨人不倦的仁德和因材施教的智慧,
展現出的言行〜正是對子路最適宜的教誨,這也就是義。

孔子的言教與身教皆以義為上〜
〜 展現出 聖者 智仁勇 的風範
                          悲智力 的功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