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白話〉
孔子說:家裡侍妾與僕人最難對待了,如果和他們親近,他們就不謙遜禮讓, 如果和他們疏遠,他們就生怨而不順服。
〈字義解釋〉
1. 唯女子與小人:「唯」,獨有。「女子」,妻妾等。
「小人」,僕隸下人。「女子與小人」專指宮
闈的閹宦、嬪妾等。
2. 養:對待。
3. 孫:同遜。
4. 遠之則怨:「遠」,離開。「怨」,怨丈夫或主人。
〈思維提綱〉
1. 一般人認為「女子與小人」行相為何?
2.現代與古代對「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之「養」有何不同看法?
3.「女子與小人」為何會「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呢?聖人解決之道是甚麼?
4. 一般人、君子、菩薩分判,「女子與小人」的行相有不同嗎 ? 讀了這章耳熟能詳的這句話,您的體悟跟過去有哪些不一樣?
一、引用經文
1.邢昺《論語注疏》曰:“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性,難畜養。”“近之則
不孫,遠之則怨。
2.張居正:“ 常情於這兩樣人,不是過於用恩,狎昵而近之,便是過於用嚴,疏 斥而遠之。
3.《論語•陽貨•10••》: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
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4. 《學治臆》:“勿使家人有居官之樂。故居官時,須使宅門以內仍與家居無
異,女紅中饋不改寒素家風,則家人無戀於一官。
5.《集注》: “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 ”情 理交融、寬嚴並舉。
6.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7. 江謙《補注》曰:“女子小人,皆須教之以道,學道則易使也;若養而不教,有怨與不孫之弊。
8. 《論語•憲問•8》: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9. 《論語•學而•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
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0.《朱子治家格言》: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
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儉樸,
教子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二、重點摘要
(一)原文:【子曰: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
(二)白話文義 :
孔子說: “ 只有家裡的侍妾與僕人最難以養護,如果和他們親近,他們就不會禮讓,如果和他們疏遠,他們就會抱怨。
(三) 一般人認為「女子與小人」的行相?
民間理解的女子、小人
1.千古以來,民間把這句話理解為聖人看不起女人,所以拿一個女人沒辦法時,就用這句話惡搞一下,好像不與女人一般見識,這真是曲解了聖人本意。
2.女子、小人確有所指。
(1)小人的解釋比較明確,主要指下人。
《集注》曰: “此小人,亦謂僕隸下人也。 ”
(2) 女子的解釋分成兩種:
◎ 一種解釋指婦人,好像女性有天生的缺陷,好感情用事。
另一種解釋是下人中的女性。
錢穆先生認為:“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僕妾言。妾視僕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
◎女子指侍妾,正妻以外侍寢的女人,身份地位較低,大戶人家嫁女同時還有陪嫁丫環,陪嫁丫環與主人同房就成為“侍妾”。
(3) 小人指家中的僕人、傭人,完全聽從主人命令。
侍妾雖然身份與下人差不多,但因為與主人關係近,所以排在小人前,故稱女子小人。
(4) 李炳南先生也認為這種說法講得通,“女子小人專指男女僕人而言,如古時宮中的侍妾僕從之類。
(5)這裡取後者之義,女子小人指社會地位低下、依附於主人的下人,且沒有立志修學之人。
(四)現代與古代,對女子小人「養」之不同看法:
甚麼是養?
1.現代社會,人人平等,每個人都自食其力,不依賴於他人。
2.但古時候女子小人完全投靠主人,依賴主人而生存,生活資具、費用皆由主人提供,所以視作養。
(1)當然他們也在各自的份上做事,女子配合正妻照顧主人,兼做一些針線女活;僕人則配合主人營商、做工、務農等。
(2)作為主人,不但養女子小人之身,還要養心,古時大戶人家,人多事雜,所以要立出家規家訓,猶如現代一個單位的管理制度一樣 .
(3)此外,主人還會教學禮儀規範下人行為,乃至穿著打扮都有講究。所以大家族出來的下人,有良好的教養,走到外面,別人能看出來。
(五) 女子小人為何難養?
1.一方面從女子小人的特點來講。
女子、小人皆家人,與外人有別。那麼家人有什麼特點?講情,重情。
(1)古時女子從屬男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所以對男人有依賴,為了爭奪男人的愛,妻妾之間勾心鬥角、爭風吃醋,後院常常起火。
(2)而小人重利,也用情,與主人雖名分上下,但有歸屬感,把自己的命運與主人連在一起,僕以主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常常在主人面前爭權奪利、搬弄是非、左右視聽。
(3)總之,女子小人從屬於人,賴人生存,心胸狹隘,人格卑賤,那種寄生的特性,使他們與主人相處中常常會逾越份際,出現關係錯亂的現象。
北宋著名經學家邢昺《論語注疏》曰: “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性,難畜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與主人關係近了,會恃寵而驕,覺得一家人甚麼話都可以說,毫無規矩、上下尊卑不分;關係遠了,又會自卑,心生怨恨,覺得不被重視,雖然同在屋簷下,卻始終低人一等。
(4)所以他們的心,忽左忽右,忽遠忽近,忽晴忽雨,變化多端,不可捉摸。
◎蕅益大師說:“曲盡女子小人情狀。”道盡了女子小人為情所困,不得自在的相狀。
◎李炳南先生認為:“不孫與怨,皆由於發乎情而不能止乎禮。
女子與小人重於情,情重則禮疏,所以難養。果然情禮並重,自然不在此章所
論之列。”
2.另一方面從主人角度來講:
(1)君子追求仁德,要達成治國、平天下的目標,必須先有齊家的基礎,所以如何與家人相處,是君子的一門重要功課。
(2)但對待家人、內人,往往偏於兩端 ——要嘛失之寬,要嘛失之嚴。
明朝帝師張居正說:“ 常情於這兩樣人,不是過於用恩,狎昵而近之,便是過於用嚴,疏斥而遠之。 ”要嘛講情,講愛,顯示出親熱、有溫度、好接近,但容易產生蔽端,得不到對方的尊重;要嘛覺得家人實在不像話,就開始整頓秩序,又會偏於嚴肅,不近人情。
(3)所以,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正是君子自身需要學習的地方。
前面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沒有處理好夫婦關係、家庭關係,就好像碰到牆了,被牆擋著無法前進。
(六) 治家不嚴,沒有處理好女子小人問題,導致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案例:
歷史上因治家不嚴,沒有處理好女子小人問題,導致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案例不少,
1.西漢權臣霍光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人物。
◎霍光受漢武帝臨終託孤,擁立西漢皇室功勞不小,權傾朝野,他續娶的老婆顯為了讓自己的小女兒當上皇后,竟然膽大包天,指使醫生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
案發後,老婆向霍光坦白,霍光驚駭之餘,本想追究責任,但最終礙於夫妻情分替她掩蓋,此舉反而害了她。
◎他家的奴才也傲慢無禮、橫行霸道。
有一次,霍光家的奴才和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奴才在路上爭道搶先,霍家奴僕們竟然闖進御史府,想踹御史府的大門,御史對他們磕頭謝罪,這夥奴才方恨恨的離去。可見氣焰囂張到了何等程度!
◎霍光還有一個心腹奴才,名叫馮子都,很得霍光信任,常和他商量事情,於是想當官的人知道這個消息,紛紛走馮子都的後門,馮子都儼然成了組織部長!老婆膽大包天,子侄女婿們飛揚跋扈,家裡的奴才橫行霸道,最終導致了霍家的滅門之災!霍光死後三年,家人涉嫌謀反,被全家抄斬。
“諸女昆弟皆棄市,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
2.近幾年曝光的治家不嚴腐敗案件:
(1)近幾年一些被曝光的腐敗案件也表明,治家不嚴、家風敗壞是許多領導幹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誘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男人當了官,老婆、孩子跟著享受為官之樂,大肆收受賄賂、經商斂財,把官員一步步拖下水,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悲的事。
(2)清人汪輝祖在《學治臆說》中講到:“勿使家人有居官之樂。故居官時,須使宅門以內仍與家居無異,女紅中饋不改寒素家風,則家人無戀於一官。”主人當了官,家人、僕人都跟著沾光,這反而害了他們。
(七) 女子小人難養,聖人解決之方:
1.《集注》: “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 ”情
理交融、寬嚴並舉,就不會出現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情況。
2.《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3.江謙《補注》曰:
“女子小人,皆須教之以道,學道則易使也;若養而不教,則有怨與不孫之弊。”
所以,作為一家之主的君子有責任養家糊口,但更有責任施行教化,養心尤重
養身,幫助每一個家人的心靈成長,才是養之大義所在。
4. 聖人教子,詩禮傳家:
有緣走到一起,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真正追求的是彼此的心靈提升。
(1)聖人教子學《詩》學《禮》,詩禮傳家。“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主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處理好五倫關係,千萬不能因情而廢禮,關係再親密,也要以禮相待。
(2)“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沒有規矩,
成方圓,一個家庭成員之間有了禮的基礎,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3)還要讀聖賢書,把一些可操作的日常行為規範整理成家規、家訓,使每個家
人都能夠有所依循,照章辦事。
(4)《朱子治家格言》: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
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儉樸,
教子要有義方。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5.陳云同志立下“四不准”家規:
“不准坐公家為陳云配備的專車,
不准看送給陳云的文件,
未經允許不准進入陳云的辦公室,
不准家人團聚時向陳云打聽黨和國家的大事”。
6.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等黨的好幹部,也都是嚴以治家、嚴管家人,為我們
管好家庭樹立了榜樣和典範。
(八)一般人、君子、菩薩如何分判,女子小人的心理行相 ?
1.一般人 :
分判女子小人心理行相。
(1) 女子小人,不是指哪一類人,其實不是以身份、性別、社會地位來分判,
而是泛指存在於我們內心的那種依賴別人、不斷索取的心理行相。
即使你是一個大男人,或者身居高位,但當你向外攀緣、追逐利益、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時,頃刻間就變成了女子小人,
(2)因為你會低聲下氣地討好別人、看別人的臉色,儼然成了別人的奴婢僕人,這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我們主動的,是對金錢的慾望讓我們變成了這副小人模樣;而一旦求不得,事與願違,就會馬上翻臉,甚至反目成仇。
2. 君子的人格:
反過來,君子的人格為什麼獨立、高貴,是因為君子沒有寄生心理,沒有索取的慾望,擁有的是奉獻和付出,仁以為己任,修身齊家是為了治國平天下,幫助到普天下的人。
3. 菩薩的發心:
菩薩也是這樣,心心念念想的是利益他人,所以匍匐在眾生的腳下,反而成就了他們高貴的種性。
(十)總攝 :
1.雖然身為女子,或者社會地位低下,幹的工作是侍奉照顧別人,但如果有仁愛之心,真誠地服務大眾,雖然工作很平凡、不起眼,但因為自珍自愛自強不息,所做的一切脫離了低級趣味,不僅養身,更能養心,涵養一顆幫助別人、利益社會的大愛仁心。
2.這樣的人,其實不是夫子這裡所說的女子小人,而是正從小人中脫離、即將成為大人、成為君子聖賢的人。
3.所以, “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
是聖人為我們開出了一個課題——如何幫助別人、以及改掉自身那種卑賤的女子小人習氣,成為高貴的君子種性、菩薩種性,這是本章帶給我們的啟發,也是聖人殷切的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