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一、白話翻譯:
西周有八位顯達之士:分別是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令人稀奇的是,這八位傑出的人物是嫡親的兄弟,一母所生的四對雙胞胎。
二、注釋:
1. 八士:八位賢人。
四、思惟提綱:
1.周有顯達八士, 只是一個縮影,肯定還有別家,可見西周人才之盛,為什麼有這種稀有盛世景象 ?
2. 周朝的這種祥瑞之兆是哪來的呢?
五、義理解說:
1、引用經文及補充:
1.《包注》: 周時四乳生八子,皆為顯士,故記之耳。
2. 漢班固《白虎通•姓名》:
3. “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4. 3.《張居正 》
5. 考之堯、舜之時,有八元八愷,成周則有八士。蓋天將祚帝王以太平之業,則必 有多賢應運而生,一氣數之自然耳!”元,善良之意。愷,和惠之意。八元八愷,相傳為堯、舜時期十六個善良、和順、有才德的賢臣。意思就是,舜這些聖王應世,因為具德之故,必有賢臣相助。
6. 4. 《論語•為政•1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 5.《鏡花緣•第五回 》:
8. “蓋聖上既奉天承了大統,天下閨中,自應廣育英才,以為輔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愷,風雲際會。”
9. 6. 《江謙•補注 》:
10. “八士而出於一家兄弟,又兩兩雙生,可想周士之多,文武周公德化之盛也。
11. 7.《大學•傳十 • 5》:
12.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才,有才此有用。
13.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14. 8. 《史記•魯周公世家•3》: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彊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15. 9. 《論語•子罕•27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6. 10.《孟子• 盡心》:
17.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8. 11. 《論語•微子 •1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19. 12. 《論語•微子•2》:
20.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1. 13. 《論語•泰伯•13 》:
22.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23. 14. 《江謙•補注 》: “今之學者,當法長沮桀溺丈人之生計自立,而更進求大乘救世之學,則真 孔子徒也。
2、重點摘記:
(一)原文: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二)文義解釋
1.西周有八位顯達之士:
分別是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令人稀奇的是,這八位傑出的人物是嫡親的兄弟,一母所生的四對雙胞胎。
2.包注:
“周時四乳生八子,皆為顯士,故記之耳。”
乳是指每生一胎,四乳就是生了四胎,每次都是雙胞胎,所以生了八子,而這八個兒子都有出息,都成為了顯達之士,所以被記錄下來。
因為是雙胞胎,所以取名也是兩兩相隨,按照伯、仲、叔、季的長幼順序排列。
3.漢班固《白虎通•姓名》:
“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伯為長,是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為老四,古時常用於表字或對人的敬稱。譬如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位王子,伯夷是長子,叔齊是三子,二人讓國,最後由老二繼位。
4.至聖先師孔夫子,排第二,所以字仲尼。
(三) 一個家庭就有8位院士,是周朝興盛的徵兆 :
1.《春秋繁露•郊祭篇》:“四產而得八男,皆君子俊雄也,此天之所以興周國也。”一個母親,每一胎都是雙胞胎,四胎8個兒子都是傑出的人才,這個概率應該是非常稀有的。
2.中國著名的錢家出了十多個院士,大家都覺得了不得,首屈一指,但那是整個家族、海內外幾代人加起來的數字,如果說只是一個家庭就有8位院士,那簡直不可想像。所以認為這是天意,是周朝興盛的徵兆。
換句話說,這種稀有之事的發生,是一種祥瑞之兆。古人敬畏自然、尊重天意,風調雨順、禾生雙穗、地出甘泉、鳳凰麒麟出世等等,被認為是表達天意的吉祥徵兆。
3.明朝帝師張居正曰:“考之堯、舜之時,有八元八愷,成周則有八士。蓋天將祚帝王以太平之業,則必有多賢應運而生,一氣數之自然耳!”
元,善良之意。愷,和惠之意。
八元八愷,相傳為堯、舜時期十六個善良、和順、有才德的賢臣。意思就是,堯舜這些聖王應世,因為具德之故,必有賢臣輔助。“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鏡花緣》第五回: “蓋聖上既奉天承了大統,天下閨中,自應廣育英才,以
為輔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愷,風雲際會。”
5.江謙先生補注說:“八士而出於一家兄弟,又兩兩雙生,可想周士之多,文武周
公德化之盛也。
”江謙先生認為,一家有八士只是西周的一個縮影,肯定還有別家,可見西周人才
之盛。這種盛世景象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幾代聖王的德行教化、感化之功。
(四)周朝的這種祥瑞之兆是哪來的呢?
1.大學》上講:“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文王為西伯侯時以仁政治國,引諸侯競相效仿。
2.《史記•周本紀》記載,諸侯國虞國、芮國發生糾紛,鬧得不可開交,就請西伯侯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國人相互謙讓,長幼有禮,非常慚愧,說道:“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相互禮讓而去。諸侯聽聞了這件事情,都 說“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受天命的君王。
”到了武王繼位,興兵伐紂,推翻了殘暴的統治,建立周朝,給了天下百姓一個政治清明的朝代,但由於過度辛勞,第三年即因病去逝,把管理天下的重任全部託付給他的弟弟周公旦。
3.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為了招攬天下賢能之士,凡有客來,一次沐浴要多次中斷握著頭髮出來,一 餐飯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來會客,後世遂用“一沐三握、一飯三吐,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來形容周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4. 上一章周公謂魯公曰,就是周公傳授給兒子的為君之道,親親、任賢、故舊不棄、不求全責備。正因為文武周公聖王治世,西周才呈現出人才輩出、太平盛世的景象,西周初期四十年,刑措不用,法律條款成了擺設,天下沒有人觸犯法律,
5. 可想當時社會大眾的道德水準有多高。
(五)現在的美好,是無數古聖先賢、努力得來。
1.人生在世,總有順境逆緣,相對而言,順境容易逆境難,但一個人的風骨恰恰在逆境中方能彰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身逢亂世,看起來是不幸,但正是志士仁人、聖賢們立身行道,救度蒼生的最佳時機。而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也正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哪有什麼歲月境好,所有的美好,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無數的古聖先賢、前人的努力才得來。
(六) 微子篇,記錄了聖人、賢人面對天下無道的抉擇和進退取捨:
《集注》曰:“此篇多記聖賢之出處。”記錄了聖人、賢人面對天下無道的抉擇和
進退取捨。
1.紂王的殘暴統治下,王族中人也有責任擔當,所以或去或留,“殷有三仁焉”。
無道之世,賢人出仕,無論到哪,總會受到百般刁難,所以柳下惠“直道而事人,不去父母之邦”。
2.也有很多賢人不願同流合污,選擇隱居,連宮廷樂師也被迫四處離散,換一種方式繼續追求自己的理想。
3.唯有聖人肩負木鐸使命,依然奔走四方行道,無論順境、逆緣,無可無不可,用捨任緣。
4.總之,雖然身處亂世,身不逢時,但無論聖人、賢人,都從未放棄自己的志向,以錚錚鐵骨、不屈不撓的追求,譜寫出中華歷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七)總結 : 學習本篇,給我們的啟發 :
1.本篇最後二章,以周公教子,以及西周人才輩出收尾,意在告訴我們:
當一個人,從立下志向成為志士仁人開始,就要經歷一個漫長的人生歷程,中間
可能會遭逢殘暴統治,會值遇無道的歲月,但志向從不放棄,期間根據個人能力大小,可以直道事人,也可以隱居等待時機。
2.只有達到了聖德的境界,即使如夫子一樣有德無位,也可以培育大量人才,弟子3000,賢者72人,傳承了中華文明。如果如文武周公一樣有德有位,那麼就會聖王治世,創造出人類歷史的輝煌。
3.學習本章,或者說學習本篇,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
(1)一是要有報國之志。
欲為全人類謀幸福,必須立下成聖成賢的志向,把自己打造成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才能滿足國家和人民各種不同的需要。建國初期,有很多海外留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紛紛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1949—1966年,從世界各國回國的留學生共計2500餘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共有365萬餘名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
(2)二是要有識人之明。
在領導崗位上的人,更應該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如果自己德行不夠,那麼如齊景公、魯定公、衛靈公一樣,縱然遇到了聖人,也是對面不識君,結果還是留不下來,孔子行。如果自己德行夠了,那麼各種人才就會雲集而來。
(3)三是要能建功立業。
幸運的是,我們沒有生在紂王殘暴的時代、也沒有處在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值遇了歷史上罕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天下太平,萬眾創業,百業興旺。“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應該大有作為,只要想幹事,沒有幹不成的。即使不成大家,也可有一技之長,如果仍然碌碌無為,那是可恥的,因為不是外在的原因,而是自己的過失,是因為自己的放逸懶惰、得過且過、不求上進造成的,才會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5.江謙先生補注說:
“今之學者,當法長沮桀溺丈人之生計自立,而更進求大乘救世之學,則真孔子徒也。”讓我們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