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張十九 第5章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白話>
子夏說:“每天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總結已經做到的部份, 使之不忘記,可以稱為是好學了。

〈文義〉
1.亡:通無,沒有。
2.日:指一生中的每一日。
3.月 :  不是一個月,是階段性、常態化、有規劃。
4.能 :  已經學習過的進行總結。

〈思維提綱〉

1.子夏如何闡述“好學 ?
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含攝了學習的哪些內涵 ?
3.子夏的“好學”看來也不是我們容易達到的境界。反觀我們自己的學習 ,有何啟發 ?                                                           

 〈義理解說〉
一.引用經文
1.《論語•學而•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
   2.《錢穆批註》:君子於學,當日進而無疆。
   3. 《中庸•1》:
   4.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5. 5. 《論語•為政•3》:
   6.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7. 6. 《弟子規•親仁》:能親仁 , 無限好, 德日進,過日少。
   8. 7.《大學•傳2》:
   9.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
   10.    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11. 7. 《錢穆批註》:
   12.    日知所無,此孔子博文之教。月無忘其所能,此孔子約禮之教。日知所無則學進,月無忘所能則德立。
   13. 8.《論語集釋.反身錄》:
   14.    道理無窮,德業亦無窮。日日反觀內省,知某道未盡,某理未明,某德未立,某業未成,誠一一知其所亡,斯不安於亡,……,亦 必日新又新,緝熙匪懈,勉強不已;久則自然,如此方是好學。
   15. 9. 《論語•學而•4》:
   1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7. 10. 《論語•為政•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   
   19. 二、重點摘記
恭誦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一)本章子夏告訴弟子,如何做學問才算得上是好學 :
1.最近學習的連續幾個章節,都是子夏在給他的弟子傳授為學之道。
2.前一章子夏告誡弟子,學習要立志高遠,走通往成聖成賢的大道,小的技藝雖也有可取之處,如果耽著其中,很可能會成為生命進一步提升的障礙,走入無法上達的小道。
3.本章子夏告訴他的弟子,如何做學問才算得上是好學。
4.關於“好學”,朋友們應該會有印象,孔老夫子有過專門論述。
學而篇第14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
”孔老夫子所說的好學,重點在修行的實踐上,給出了一個君子好學的標準。孔子說:君子的中心思想不在追求外在的物慾,食不求飽足,居不求安逸,君子的中心在追求德行的修為,做事要敏捷,不敢絲毫懈怠,言語要謹慎收斂,時時以聖賢的教誡來修正自己的行持,如果能做到這樣,就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達到好學標準的只有兩人,一是孔子自己,一個是弟子顏回。
(二)子夏闡述“好學的角度 :
我們再來看子夏從怎樣的角度來闡述“好學”。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白話意思可以翻成。
子夏說:“每天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能不忘了所已做到的,可以稱為是好學了。”看起來,標準有些簡單。
2.蕅益大師批註本章說,此是子夏之學,不是孔子之學。子夏的境界自然是比不上孔老夫子,本章的好學應該是子夏對於孔子教授的領悟和闡發,內涵上未必圓滿,但既然能和夫子的語錄同時被收錄進《論語》,一定有其獨特的研學價值,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三)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含攝了關於學習的諸多內涵。
1.首先,學習的態度:每日、每日都不能懈怠。
子夏警策弟子學習要有精進的心,不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正如錢穆先生批註說:
君子於學,當日進而無疆。每天都要進步一點,不能停止。
※《中庸》裡講: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既然道須臾不可離,作為志於道的“士”在成就聖人境界之前,學習就沒有懈怠的理由。
2.其次,學習的期限:學習既是每天的事,也是一生的事。
“日知其所亡”,這裡的日,是指一生中的每一日,不只是少年時要學習,青壯年也要學,老年也要學。學習必須是終身學習,它沒有所謂的終點,只有新的起點。
孔子說: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老夫子從十五歲立志為學,直到七十多歲,始終沒有停止學習的進程,生命的狀態一直在提升。這是聖人給我們做的示範。
3.第三,學習圓滿的對象:好老師。
如何才能做到“日知其所亡”?僅靠自己摸索,就好像盲人摸象,肯定不行。必須要靠好的老師引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普通世間的技藝,如果沒有好老師傳授,都很難學有所成。儒家弟子學習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離開了老師的教導,根本無從談起。不僅學無所成,很可能南轅北轍。儒家圓滿的老師是誰啊?......孔子。
4.第四,學習明確的目標:志於道,成聖成賢的大道。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日復日、月復月,一生不止的精進努力,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德日進,過日少”,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終到達聖人境界,內可以修身養性,獲得顏回之樂;外可以施行仁政王道,治國平天下,利益眾生。
5.第五,學習的內容:既要學文,又要修德。
修身立德,乃是儒家的基本宗旨,子夏雖沒有達到顏回的境界,也算是孔門傑出的代表,不可能不領會孔子的基本宗旨。
所以,這裡的“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包含學文和修德兩方面內容,而且修德為根本。
錢穆先生批註說:日知所無,此孔子博文之教。月無忘其所能,此孔子約禮之教。日知所無則學進,月無忘所能則德立。子夏此章之言好學,亦知、德兼言。
6.第六,學習的方向:向內反省。
要想做到“日知其所亡”學習的方向很重要,就是每日要向內檢查、反省自己,老師教過的還有哪些道理不明白?明白了道理的,還有沒有做到的?自己認為已經做到的,還有沒有缺漏?
※《論語集釋.反身錄》裡說:道理無窮,德業亦無窮。日日反觀內省,知某道未盡,某理未明,某德未立,某業未成,誠一一知其所亡,斯不安於亡,……,亦必日新又新,緝熙匪懈,勉強不已;久則自然,如此方是好學。這方面曾子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7.第七,學習的動力:定期總結,歡喜前行。
“月無忘其所能”?子夏這裡說的月,並不代表一定是一個月,而是告訴我們要階段性的、常態化的、有規劃的,將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進行梳理總結,總結的重點是“所能”,為什麼要總結“所能”呢?因為通過總結實踐上已經做到的部分,可以收穫生命成長的喜悅,這種喜悅是無可替代的,可以產生繼續前行的動力。這一點,非常重要。當學習成為快樂,堅持就無需堅持。
8.第八,學習的方法:知行結合,溫故而知新。
本章的“月無忘其所能”應該有“溫故而知新”的內涵,一方面溫故可以強記,避免遺忘。我們從小到大,學了很多東西,多數就像溜冰一樣,只是在表面滑過,不能入於內心,很容易忘失。另一方面,溫故可以知新,儒家是心性之學,知行結合方能有所得。老師傳授的道理,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和思維之後,再拿來溫習,更有可能獲得新的體悟,如此便能漸次深入。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四)總結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簡單這一章,經過以上的討論總結,我們會發現內涵不簡單,子夏的“好學”看來也不是我們容易達到的境界。比照以上八個標準,反觀我們自己的學習狀態,真是差之甚遠。吾輩自當努力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