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解釋:
看見比我們好的人,就要想:我要向他看齊,增長自己,不斷向上努力。看見不對的,我不會輕視他,而是看看自己,藉著他來策勵我,更進一步去幫助他。參閱《論語摸象》
文義: 參閱《論語摸象》
第15章提到「忠恕」,實際上忠恕範圍很廣,在這裡這兩句話就可以用得上。忠—盡心盡力去做,…「見賢思齊」是忠,…「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實際上除了內自省改善以外,還要恕。忠,不管做任何事情,盡心盡力地去做。恕是恕人,對別人盡量以很寬恕的態度去對待。
思維題綱:
1. 想想夫子所言「賢」與「不賢」的意思為何?
2. 平日看到「賢」、「不賢」兩類人,我們有什麼樣的反應或想法?
3. 讀了此章子曰,對您有何啟發?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2.《孟子•告子章句下》: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
3.《大學》: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4.宋 茶陵郁禪師《偈頌》: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而今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http://bbs.tianya.cn/post-free-5693342-1.shtml)
(二)重點摘記:
1.“賢”是有德的人,“齊”是齊一。看見比自己強的有德之人,就想著向他看齊,立定決心一定要具備像他一樣的德行。“不賢”是無德的人,“省”是省察,看見不如自己的無德之人,內心就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過失和錯誤,如果有,就努力改正。
2.若能見賢思齊,就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若能見不賢而內自省,就能不斷發現並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此,則德日增,而過日減,朝著成聖成賢的方向邁進。
3.真正的見賢思齊,是看到別人的優點,生起一顆效學的心,目的是在提升自己,而不是在戰勝對方。
4.愛嫉妒的人,常用的緩解痛苦的招數,就是用自己某一方面的優勢,來貶低或是抹殺掉別人的優點,別人的優點被抹殺了,自己就不那麼難受了。
5.怎樣對治嫉妒心呢
(1)想:“我的生命宗旨是成為聖賢。所以要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現在這個人不要我幫忙,他自己就具備了一些德行,這不正好嗎,應該高興才對呀!
(2)進一步想:我要成為聖賢,那就要做利國利民的事業,對方有德行比我強,我不會做的他會做,這豈不是多了一個強有力的事業夥伴嗎?我應該高興。
6.破自卑,覺得自己條件太差,難於成為聖賢。
(1)只要你不斷地效學堯舜的言行,最後就一定會成為堯舜的。(孟子對曹交的指導)
(2)每一個人都懷揣著一顆明珠,切不可妄自菲薄。把蒙塵去掉,使本具的明德彰顯出來,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聖賢。“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7.見賢要思齊,見不賢則要內省;反觀自己是一個關鍵所在。他自甘墮落,那是他的事,我可是要成聖成賢的,所以我可要努力改過。“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當我們蔑視他人,還是要先向內看自己,自己的修身之本已亂,反倒想去幫別人修身,豈不是很顛倒?
8.小結:
平時我們所對的人,要麼是比自己強的賢者,要麼是不如自己的不賢者,夫子這句話把我們所有的對境都涵蓋進去了,給我們的一個寶貴的修行的竅要。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句話做到了,那就意味著無論面對怎樣的人,怎樣的境況,我們都能夠完善自己,淨化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