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解釋
孔夫子說:「父母在的時候,不出遠門。如果要遠行,一定要有方處、方向。」
文義
1.古人的「遊」是遊學,離家找老師學習,或離家做事、當官。
2.遊必有方的「方」有各種解釋
(1)「方」:常或方向。遠離須有正常之事或遠離須隨時函報行蹤。
(2)「方」:方法。如果要遠離,有一定的正確的方法。
(3)「方」:法也。為法故遊,不為餘事也。
3.所事非主,所學非師,所交非友,所行非義,皆非方也。遊必有方,所以慰親心也。
4.前一章「事父母幾諫」,父母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要去勸他,不聽,還要「敬而不違,勞而不怨。」萬一不行,要離開父母,你要有一定的方法。而且離開了,還要記得—不能忘掉父道。這樣去做,可謂孝矣!
思惟題綱
1.為何孔夫子要我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你曾經有過「父母在而遠遊」嗎?你做到「遊必有方」嗎?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禮記‧玉藻篇》:「親老,出不易方。」
2.《禮記•曲禮》:「所遊必有常」
3.清褚(ㄔㄨˇ)人獲《隋唐演義》:「兒行千里母擔憂,風露寒霜月照秋。更念他鄉遊子遠,窗前夜半不能休。」
4.《論語‧為政‧6》:「父母唯其疾之憂」
5.《論語‧里仁‧18》:「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6.李炳南《論語講要》:「或為遊子者,隨時函報行蹤,免為父母所繫念。」
7.江謙先生《論語補注》:「所事非主,所學非師,所交非友,所行非義,皆非方也。遊必有方,所以慰親心也。」
8.《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二)重點摘記
1.「方」的幾種解釋:
(1)方向。根據《禮記‧玉藻篇》:「親老,出不易方。」父母老了,我們出門就不能改變方向。為什麼?因為萬一父母有什麼情況發生,他派人來找我們,比較容易找得到。
(2)常。東漢大儒鄭康成批註《論語》,說「方」就是常。《禮記•曲禮》講到「所遊必有常」,「常」就是有一定的規律,讓父母能夠知道你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回。
2.無論哪一種解釋,相同的是,孝子要處處想到父母。
※「兒行千里母擔憂,風露寒霜月照秋。更念他鄉遊子遠,窗前夜半不能休。」哪個父母不牽掛自己的子女?
※《論語‧為政‧6》:「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念兒女的心,一時一刻都沒有停息過,那兒女就要體諒父母,處處想到父母的掛念,不要讓他太憂慮,所以父母在世的時候,不遠遊。
3.前一章「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裡緊跟著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上下文連續看,如果父母的行為或者志氣,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希望勸他改過來,如果他不改呢,我們還是要跟著(他)去做。平常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不違」已經很難做到;不違而內心恭敬更難做到;不但這樣還要照著去做,內心勞而不怨。一般人會怎麼辦,我不幹了,要跑。我也碰到過這樣的人,學習傳統文化很受感動,跑出來當義工,但家人反對,父母也不同意,他還堅持離家出走,家裡的事什麼都不管,父母也不知道他去哪裡、幹什麼,這其實已經是不孝了。
4.「遊必有方」,不是不能遊,原則上,你不要離開父母,如果你要離開的話,也要遵循正確的方法。
※「或為遊子者,隨時函報行蹤,免為父母所繫念。」遊子出行,遊必有方,方向在哪裡,常常要回報父母。因為父母同意你出來,但他的心一直掛念著你。
※現在我們通訊方便了,過去寫一封信,可能要一兩個月才能到家裡,現在我們出差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很方便。我自己平時外出也比較多,就與媽媽還有家人,建了一個微信群,到哪裡馬上在群裡告知一下,或者電話告知一下,讓母親和家人知道我現在在什麼地方,大概在做什麼事情,讓他們心安,不要繫念、掛念。
5.所事非主,所學非師,所交非友,所行非義,皆非方也。遊必有方,所以慰親心也。
(1)江謙先生對《論語》研究非常深,他說:「所事非主,所學非師,所交非友,所行非義,皆非方也。遊必有方,所以慰親心也。」就是說,你所事奉的不是有德行的領導,你所跟隨的老師德行學問不夠,你所交的不是有益於自己德行學問的善友,你的所作所為不符合道義,皆非方也,都不叫方。為什麼?因為跟法,跟聖賢之道不符合。
(2)所以「遊必有方」,遊,不僅說是出遠門,踏出家門的每一步,在外面做的一切事情,都屬於遊,包括所事、所學、所交、所行。換句話,你的工作、學習、交友,都屬於遊的範疇。出了家門,所做的一切,都要用“方”來作為標準。方,就是法,就是規矩,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要真正符合聖賢的教誨。
(3)換句話說,你所行就要符合道義,那你真正是安慰親心了,父母心安了,這是養父母之心做到了極處。
6.《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順自己的父母是小孝;孝順天下人的父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孝;能夠成聖成賢,普利眾生,為天下後世父母來盡孝,這就是至孝。所以「遊必有方」,必須要立志成聖成賢,努力去學習、去實踐,並弘揚聖賢之道,才能做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