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6章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ㄩㄝˋ) 

白話
孔老夫子差遣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說:「我對這件事情沒信心。」孔老夫子聽了,很歡喜。

文義

1.「漆雕開」,漆雕是姓氏,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一歲。
2.「仕」,做官。「斯」,指「孔子要他當官這件事」。「說」,悅。

思惟題綱

1.為什麼孔夫子鼓勵漆雕開出來做官?

2.漆雕開回應老師說:「吾斯之未能信」,為什麼?

3.孔子教學就是要學生能用之於世,能出來做官服務社會,為什麼聽了漆雕開的回應,孔夫子會歡喜呢?


思惟題綱

1.為什麼孔夫子鼓勵漆雕開出來做官?

2.漆雕開回應老師說:「吾斯之未能信」,為什麼?

3.孔子教學就是要學生能用之於世,能出來做官服務社會,為什麼聽了漆雕開的回應,孔夫子會歡喜呢?



義理講解

(一)引用經文

1.《論語.為政.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論語.里仁.1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3.《論語.為政.12》:「君子不器。」

4.《易經.繫辭.下傳》:「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5.《論語.述而.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朱子治家格言》:「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7.《論語.學而.1 》:「學而時習之,不易說乎?」

(二)重點摘記

1.漆雕開生平
(1)姓漆雕,本名啟,因為要避諱漢景帝劉啟的名字,改為開,字子開,公元前540年出生,小孔子十一歲,出生在今河南上蔡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

(2)漆雕開幼年聰慧過人,熟讀《尚書》,過目不忘,被當地人稱為神童。拜孔子為師之後,刻苦學習,擅長《尚書》,學業有成,設壇講學,弟子日多。《韓非子•顯學》把漆雕氏之儒列為儒家八派之一。

(3)漆雕開發展了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學說,提出 “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人性論,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2.孔子與漆雕開的故事 : 周敬王31年,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曾居蔡地三年,常講學於鴻隙湖畔。一天,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雷鳴電閃,傾盆大雨鋪天蓋地而來,孔子一行沒有辦法再往前走,就全部住進鴻隙湖村的漆雕開家裡。由於天一直下雨,漆雕開家裡食物已盡。孔老夫子連日奔波和飢餓,身體每況愈下,一度臥床不起。漆雕開為了不讓老師餓肚子,就冒著大雨、踏著泥水,獨自一人到鴻隙湖採藕為老師充飢,因路滑水深,不幸落水遇難。為了紀念他,就在鴻隙湖邊為他建了一座墳墓,墓前立了一塊碑,刻有“漆雕開之墓”,現存的漆雕開墓,就位於河南上蔡縣華陂鎮。

3.本章的意思
孔老夫子有一天對漆雕開說:“你的學問,已經可以為社會服務了,出去做官吧。”可是漆雕開說:“老師,對於做官這件事,我還沒有自信啊。”孔老夫子聽到他這樣說話,高興極了。

4.儒家的思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出仕做官是實現理想的重要途徑。孔老夫子周遊列國,就是希望得到國君的賞識,委以重任,來成就推行王道的夢想。

5.孔子的學生太多了,在當時那麼少的人口,大約幾百萬,他就有三千弟子,學生們對他都很忠實,他只要發一個號令,任何一個諸侯之國,都可能會動搖,所以一般的國君,都不太敢重用他。儘管孔子本人並不得志,但每個諸侯都需要人才管理國家,對於孔老夫子推薦的學生,還是非常歡迎的。

6.孔子的學生,很多精彩傑出的,有當軍事統帥的,有當行政首長的,都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有些人拜孔子為師,很可能就是想請老師推薦他出去做官,對這一點,孔老夫子並不反對。

7.《論語.為政.18》:「子張學干祿。」孔老夫子認為,弟子學好了本領,就應該報效國家。當然,做官又談何容易,他因材施教,告誡子張凡事應該小心謹慎,說話,注意要沒什麼過錯;做事,不要留下遺憾,那麼就可以當一個比較稱職的官員了。

8.儒家為官,不會流於世間對於金錢、地位的追求,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孔子注重的不是有沒有地位,而是擔心自己沒有學到站得住腳的學問。所以,當孔子聽到漆雕開說「未能信」,他對學生志向高遠,而謙虛謹慎這種態度,表示了讚許。

9.東漢大儒鄭康成對「子說」批註:「善其志道深」,就是稱讚他志道很深。

(1)漆雕開是一位賢才,卻說自己的條件不夠具足,怕自己擔當不好這個職務,未能有自信,反而就顯得他是一個功底很深,很有內涵,志向高遠的人。

(2)可以看出,漆雕開沒有名利心,不是為了求高官厚祿,而去做官的,他是希望施展遠大的政治理想,幫助治國平天下,所以「志道很深」。這種人如果出來做官,就會造福造民,這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所以孔子聽了很歡喜。

10.蕅益大師批註「唯其信有斯事,所以愈覺未能信也。」正因為漆雕開的目標是「信有斯事」,斯,就是他出仕、做官,為人民服務的事,可能他不太相信自己能做得很好,是有擔憂的。但是,他有志向,為國為民作一番貢獻,這個志向很真、很純,所以他覺得未能信。這表現出他的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的心裡,可見漆雕開保持了一份謙虛誠敬的心。

11.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沒有恭敬心,做官這件事,肯定做不好。子貢正是因為有點傲慢,所以雖然是高才大用,但是在孔子眼中「君子不器」,所以依然沒有把子貢列為君子。

12.孔子《易經•系傳》有句話「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德行淺薄卻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卻謀劃大事,力量微弱卻負擔重任,這樣很少有不遭災禍的。

13.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論語.述而.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憂慮的是:「德之不修」,沒有好好的修德行;「學之不講」,沒有認真的去講學;「聞義不能徙」,看到應該做的、應當做的事情,沒有去做;「不善不能改」,見到不善的,自己的毛病、過失卻不能改正。這是聖人之憂。因為有這個憂慮,所以他才不斷地要求上進、學習,才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喜悅。

14.孔老夫子讓他的弟子漆雕開去做官,做官對一般人來講,是非常希望,求之不得的。從這裡來看,漆雕開說「吾斯之未能信」,是很不簡單的。

15.我們學到這一章,不妨想一想:對照漆雕開,我們平時的學習的程度呢,是否在文字上有了認識以後,還能在實踐中反覆去體會,進而想去如何幫助別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