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1章

子謂公冶長,「可妻(ㄑㄧˋ)也,雖在縲紲(ㄌㄟˊ ㄒㄧㄝˋ)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解釋
孔夫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做妻子,雖然他遭受牢獄之災,但不是他的罪過。」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公冶長。

文義
1.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孔子的學生。
2. 「妻」︰去聲,為之娶妻。
3.「縲紲」︰「縲」綑綁犯人的繩子,「紲」拘捕。引申為被囚於牢狱之中。
4. 「子」︰古時候,無論兒子、女兒均稱子。

思惟題綱
1.公冶長遭受牢獄之災,孔子對他的評價為何?
2.孔子把女兒嫁給公冶長,為什麼?
3.對比一下,孔聖人擇婿一般人擇婿的標準,有何不同?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為政‧10》:「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 東漢劉邵《人物志》:「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
( 在《人物志》中,劉邵(音”少”)將才、德並列標舉,作為拔選人才的標準。)
3.《論語‧述而‧21》:「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論語‧里仁‧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

(二)重點摘記
1.相信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大家從經典背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試著用聖人的經典、教誨,來觀察自己內心、調整自己的行為,慢慢、慢慢體會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心靈學習的快樂!

2.《公冶長第五》,依據朱熹註解,這一篇都記載孔子評論古今人物的賢否得失。

3.評論一個人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數人在私下會評論人,可是公開的場合,就會比較謹慎,因為怕得罪人。孔子評論人的原則、目的是什麼呢?

4.《論語‧為政‧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是從外面的行為、內在的動機以及價值的安立、價值的追求,三個面向來評論、觀察一個人的行為。

5.【聖人具有評論人(知人)的能力】
中國經典中,評論人物的專書《人物誌》,東漢劉劭著,序中一段話「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就是說,聖賢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知人。聖人是有知人的聰明智慧,聖人有足夠的能力來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從內到外,由外而內,交錯的去觀察這個人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動機跟價值。

6.【聖人評論人的原則】
聖人評論的原則是什麼?<里仁‧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的好惡,是好惡當理的。仁者是有原則的,對於人,有好的評論、有缺點的指出。表彰他的優點,也指出他的缺點。

7.【聖人評論人的目的】
在評論過程中,要追求什麼目的呢?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當我們在看到別人的好處、優點,我們要跟他效學;當我們看到他的缺點,我們要深深警惕自己。再者,儒家追求自利利人,除了修改自己的行為之外,我們也應該在看到別人缺點的時候,能夠生起: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幫助他。這叫做「好惡當理」。

8.聖者評論人的能力是非常充分的,有道義,以自己的學習和幫助別人,這樣的原則跟目的,來評論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在評論人物的時候是具有眼光的,是有高度的。

9.指出別人的優點,是希望他能夠在這個優點的基礎上,更跨上一步;點出他的缺點,也是希望能夠幫助他的學習。

10.《論語》中,評論的篇章,除了<公冶長第五>之外,<雍也第六>前十四章,<先進第十一>,也都是,就是對於弟子或者時人、先賢的評論。這樣的內涵,也散居在各篇當中。就是說,在《論語》中,孔子對於人物評論的內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篇幅也非常非常的多。

11.《公冶長第五》整體性概說
(1)評論的人物:主要是孔子的弟子,還有當時的大夫,第三種就是前賢,比如:伯夷、叔齊。
(2)評論的方式:孔子直接評論、弟子的問答、弟子跟孔子之間的問答。其實也包括孔子評論自己,跟別人評論孔子,也就是孔子也是被評論的對象。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12.公冶長這個人
(1)孔子的弟子,其事蹟,我們了解的並不多,他在《論語》只在這一章出現。
(2)他是魯國三桓孟孫氏的家族,不過不是最主要的支系。公冶長出生貴族,可是不是顯赫的世家。
(3)《孔子家語》提到公冶長能忍恥,能夠忍辱負重,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德行。
(4)傳說:公冶長通鳥語。

13.孔子對於公冶長的評論是「可妻也」,可以把他當成女婿。「妻」就是把子女嫁給他,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東床快婿。「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公冶長縲紲之中。「縲」,綁犯人的黑色的繩索。「紲」,拘捕,把他抓起來。也就說公冶長,曾經坐過牢,可是非其罪也。孔子的觀察非常的不一樣,可是他其實並沒有犯錯。

14.沒有犯錯,為什麼會坐牢呢?有可能是被污衊的,可能是誤會。現在也有很多那種其實沒有犯罪,可是卻被污衊、會被陷害,冤枉坐牢的人。公冶長看起來也是這樣的遭遇,所以孔子最後選擇「以其子妻之」。古文「子」跟「女」是同一個字,就是子女子女,這個「子」指女兒的意思,就是說孔子把女兒嫁給他。

15.現在人擇婿的標準是什麼?
網絡流傳擇婿的十大條件,前面三個條件(1)要有一百平方米的房子,沒有貸款;(2)要有50萬元以上的車子;(3)要有100萬的存款,登記在女兒的名下。這三個看起來,都偏向於物質的豐厚。就是說,我們現在擇婿的標準,重視在錢財上。為什麼?因為父母親都不希望子女受苦嘛。可是經濟條件好的女婿,固然能夠提供女兒好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保證嗎?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家暴的問題層出不窮,很多並不是出現在家庭貧困的環境,可能經濟是非常好的,可是卻並不幸福!但是,一般人在抉擇女婿,還是偏向表層的物質條件要豐厚。

16.《世說新語》一則有趣的故事
魏晉南北朝,有幾個大家族,王謝家族,王導、謝安,還有郗家,郗家有一次要選擇女婿,就到王家去找女婿,王家人就說:東廂房有很多我們家的年輕人,你們去看看,自己找吧。魏晉人很瀟灑。最後,他們就在一個廂房裡面看到一個人袒腹東床,把肚子露出來,很自在的在那邊,也不管擇婿人經過。後來,他們就選擇了這一位。這一位是誰呢?大書法家王羲之。也就是說,郗家人擇婿,不是選擇外表長的很帥,我們現在是講高富帥,也不是選擇他很有錢,而是選擇他對於別人要來擇婿這件事情,表達淡然跟豁達,不被外在的這些追求所左右、所宰制的,這樣的一種自在跟自由的心靈。

17.孔子怎麼擇婿?
孔子的擇婿就更進一步了,他選擇公冶長,不會只是看到他被關押坐過牢,而是仔細去考察,這個學生其實是具有很多的德行。在《孔子家語》提到,他很能忍辱負重,應該還有其他的德行,這個德行是作為一個女婿非常重要的,因為有這樣的德行,在關顧妻子、關顧家人,就會有關顧的能力、體貼的心思,當然也會願意承擔責任;也有專業的能力可以養家糊口,這是更基礎的;面對世局的變動,能夠秉持自己的原則。這些應該是孔子在擇婿的時候所考量的。
孔子在擇婿的時候,不依照世間以物質為主的這種標準,之外,還會從表相上的結果穿透之後,進入這個人內在的德行以及才華來衡準。作為一個女婿應該支撐整個家,作為一家之主,應該能夠關顧整個家庭,在時局的變動當中又能把家維繫的非常非常好。

18.從公冶長的際遇,印證「德不孤,必有鄰。」
從公冶長的際遇來看,公冶長曾經被關押過,我們現在說這樣的人叫更生人,從監獄出來要被社會接受,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因為他標記了一個污點。而,孔子能夠從表相上被關押這件事情,穿透過去,看到這個人其實並沒有犯錯只是被誤會。從公冶長的際遇來看,印證「德不孤,必有鄰。」,一個有德者在一個動蕩的時局當中,也可能常常進入監牢的,在進入監牢的過程中,孔子不但沒有棄捨他,而且是可以給予相當大的肯定,所以抉擇他,作為他的女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