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泰伯第八 第16章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白話〉
 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忠厚,表面上誠懇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文義〉
1. 狂是放誕不羈。直是直爽。狂者心必直;狂而不直,其心回邪,則必危害人群。
2. 侗音同,孔穎達說:「侗,未成器之人。」朱子注:「…無知貌。」愿音願,老
  實忠厚、謹慎的意思。愚而好自用,那就會壞事。
3. 悾音空,無知的樣子。朱注則謂「悾悾,無能貌。」悾悾而不信,看起來,
  很老實,然而居然不講信用,詐欺,那就不知如何對他了。
4. 此三種人,都是表裡不一、內外相違,表現出孔子對這種人的不屑與反
  感。而這三類人,在現今的生活中,仍俯拾即是。

〈思維提綱〉
1. 夫子感嘆且表示〝不知之矣。〞是哪三種人?
2. 這三種人,各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3. 想想自己是否偶而出現這三種人的類似行相?又如何避免以趣向正道?

〈義理解說〉
一、引用經文、補充資料
1. (1)ㄊㄨㄥˊ 見「倥侗」。 ※倥侗: 童蒙無知的樣子。 (2)ㄉㄨㄥˋ我國少
  數民族之一。 
2. 《論語•子路•21》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
  有所不為也。」
3.《論語•公冶長•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
  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4. 《論語•為政•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
  知也。」
5. 《論語•為政•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二、重點摘記

(一)文本讀誦
子曰: “狂而不直,侗(ㄊㄨㄥˊ tóng)而不愿(ㄩㄢˋ),悾悾(ㄎㄨㄥkōng)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二)文義解釋:
1. 狂:狂妄不羈,直:直爽,心中沒有隱私。侗:幼稚無知,愿:謹願,謹慎、誠實的樣子。悾悾:愚愨(ㄑㄩㄝˋ què),就是愚笨、無能,楞頭楞腦,不知忌諱,不知變通的意思。信:可信,值得信賴。
2. 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孔子說:「狂放卻不直率,無知又不謹慎,愚愨卻不老實,這種人我真的是難以捉摸他。」
3. 聖賢的角度,直視人性的光輝
(1)人在成聖成賢之前,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渾身都是毛病,孔子指出人的三種典型氣質:狂妄不羈、幼稚無知、愚直不知轉彎。但聖賢看問題的角度與我們完全不一樣。
(2) 孔子直視人性的光輝,指出如果能把人性中本具的善良品性顯發出來,再來攝持這些看似不足的毛病,譬如用 “直爽”攝持“狂”,用“謹願”攝持“侗”,用“信”攝持“悾悾”,就會呈現出另一翻嶄新景象。如果人性中的善端被抹殺了,生命就會不斷地下滑、下流,所有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如此連聖人都拿你沒辦法!

(三) 不怕你“狂”不怕你“狷”,就怕你爛!
1. 說到狂,通常是貶義的,如狂人、狂妄、狂亂、狂言等等。但孔子告訴我們,如果狂的人 “不直”,就是不直爽,不直爽就是偏私,有私心雜念,偏在自己一邊,這個時候的“狂”是非常危險的,不僅自己的生命沒有正確的抉擇方向而狂亂,而且對社會特別有害,就是 “勇而無禮則亂”。
2. 平時好像很勇悍、做事很勤奮、敢於擔當,確實也做了很多事情的人,一旦自己的私利受到挑戰的時候,就會顯現出完全相反的方向,造惡也很勇猛,破壞力特別強,這種人特別可怕。對待這類人要小心謹慎,孔子說不能「疾之已甚」,否則他們會犯上作亂。
3. 狂”如果與“直”相應的話,是有可取之處的。我的老師說過:「不怕你'狂'不怕你'狷',就怕你'爛'。」
4.孔子說:“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狂的人敢於進取,狷的人不隨波逐流,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心有所取捨,敢作也敢不為。如果內心直爽,沒有委委曲曲,大公無私,雖然看上去狂、狷,偏在一邊,不符順中庸之道,但可以調教。
5.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 “爛”的人,就是凡事提不起精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痴癡呆呆的那種,孔子罵宰我白天睡大覺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6. 反觀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是在悠悠泛泛中空耗時光!把時間泡在聊天中,聊到天亮都不嫌長,在網絡上跟熟人也好、陌生人也好,也都要聊。東扯一句西扯一句、說人是非長短、調侃無意義的話題。還有的整天神遊於網絡、微信上,晚上天天玩到後半夜,第二天睡一個上午。不知不覺把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了!
7.人一旦懶懶散散形成習慣,就會萬事提不起精神,好像沒有造多少惡,其實對行善生不出強烈的好樂心,是最大的造惡,因為懈怠背後的實質是愚癡!所有的惡和壞事情都是從愚癡而來!孔子呵責宰我,其實是在警策我們!所以,聖人不怕你狂,怕你內心不直,有私心雜念,也不怕你因為狂而失之偏頗,怕的是你懈怠不思進取!

(四) 正因為無知,所以要更加戰戰兢兢
1.“侗”是幼稚無知,通常套用在小孩子身上。但小孩子內心純潔,沒有多少染污,只要大人告訴他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哪些危險,他通常會小心謹慎地接受你。當大人不在身邊,他覺得失去依靠,會更加小心謹慎地面對一切的外部環境,避免盲目和危險,並設法尋求庇護。
2. 他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我是一個小孩,是非常無知的,不像成人世界那樣什麼都懂!這是“侗而愿” 的行相。
3. 人長大以後學了一些東西,懂得了一些世故,就開始狂妄、自以為是,不會謙虛謹慎,不會戰戰兢兢地守護好自己的心念,這就是“侗而不願”,孔子拿他沒有辦法的第二類人的行相。
4. 科技與物質高度發達的時代,人類有能力上天入地,甚至有能力毀滅地球乃至其它星球!但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人類擺脫了幼稚與無知了嗎?
5. 美國華裔女孩鄒奇奇在《成年人能從孩子那裡學到什麼?》的一篇 TED演講中,告訴大家年齡與幼稚一詞沒有任何的關係。很多幼稚無知的事情往往發生在成人世界。
(1)是誰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思想、戰爭的升級行為還在繼續,且到了可以毀滅人類的可怕地步!
(2) 是誰興辦了大量的高污染企業,濫用大量農藥、化肥、激素,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全所未有的污染,甚至面臨滅頂之災,是傲慢無知的現代人!
6. 我們在現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物質財富迅猛增長的光環掩蓋下,不知不覺地滋生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輕忽了古聖先賢所告訴我們的天地人相和的千古道理!
7.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我們把中華傳統文化全盤丟棄,全面信奉西方科技與文化,也是在探索中國道路過程中的一個 “幼稚無知”。
8. 可幸的是,我們沒有停止探索,尤其是重拾文化自信,將振興中華的強國夢、中國夢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對外在世界的探索和認識,雖然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以及細微至極的微觀世界都是冰山一角,但我們確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爆發式增長,而信息、互聯網,以及各種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又將人類引領至一個不可思議的驚喜時代。
9. 無論如何,對外在世界的探索都是屬於知識的範疇,那些再尖端的技術和知識,在古聖先賢智慧的光芒面前,都會黯然失色。物質與科技知識的增長並不一定與智慧的增長同步。
10. 在成聖成賢之前,都無法真正擺脫幼稚與無知,在每個對境的當下,都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守護好自己的正知正念,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才是聖人所要指引我們的對生命的真正態度!

(五) 篤信於聖賢,雖 “愚”也罷
1. “悾悾”就是愚愨,意思就是,這個人比較愚直,做事情認准一個理,不曉得根據機緣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所以顯現出誠懇過頭,有點愚笨的樣子。誰都知道愚愨是一個缺點,但這種人如果 “不信”的話,那就無可救藥。
2. 信,就是這個人守信用,說話算數,老老實實。平時看起來老實誠懇的人,為什麼會出現不守信用、出爾反爾呢?關鍵在這個“信”字上。
3. 信的兩層內涵:一是指誠信、信用,二是指信念、信仰。其實兩者是一致的。誠信,是流露於外的一種規規矩矩,說話算數、一諾千金等。信念是不為眼前的物慾所迷惑,內心總是被一個崇高的目標所攝持。圍繞這個信念,然後努力實踐,也使人家對他產生信賴,在世間就是叫作信用。
4. 外面的信用是末,內在的信念是本。有了信念,才會產生信用。我們的信念是什麼?古人告訴我們就是相信自己能夠成聖成賢。有了成聖成賢的信念,面對各種外境,始終不會離開這個本;如果沒有這個信念,怎麼做都是在枝末上打轉,在枝末上打轉還算是好的,恐怕離 “本”越來越遠。
5. 愚愨但不信的人之所以平時顯現老實誠懇的樣子,其實內心是以 “我見”為根本的,因為沒有成聖成賢的信念和目標,而是以自我見解為根本準則,且執取的力量非常強盛,所以旁邊的人感覺他“愚笨”不知轉彎。
6. 在他個人利益遭到挑戰的時候,他會迅速冒出另外一個見解,不惜改變初衷,不惜不守信用。這種以強烈執取“我見”為根本,沒有信仰成聖成賢的愚愨之人,實際上是真正愚癡的人,孔子拿他沒辦法!
7. 如果確立了成聖成賢的信仰,在對境抉擇過程中,可能因為認識緣起的智慧不夠,會顯現愚直而不知如何應機變化的狀況,這和上面說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他始終圍繞這個 “總”和“根本”在努力修正。另外,有操守和信仰的人,在常人眼裡還可能被誤認為“愚笨”。如顏回,孔子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篤信於聖賢,做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愚愨之人,也未嘗不可!

(六) 總結
1. 孔子對我們生命狀態的觀察細緻入微,狂妄、無知、愚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 “不直”、“不愿”、“不信”。
2. 把自己的生命安立在成聖成賢的究竟目標之上,努力涵養人性中的善良品性,如此我雖然是一介凡夫,縱然毛病百出,乏善可陳,但堅信已走在成聖成賢的這條光明道路上,跨出的每一步都與之相應,我不信不能走到生命成長的頂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