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泰伯第八 第3章-2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白話>

《詩經》上說:『戒慎恐懼啊,好像站在深淵旁邊 , 好像踩在薄冰上面。要這樣保守身體啊!』從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體可免於損傷了。孩子呀!」

<文義>

1. 詩:《詩經•小雅•小旻》篇。

2. 戰戰兢兢 :戒慎恐懼的樣子,如站在萬丈深淵頂端,又如走在薄冰上面。本章是比喻一生謹言慎行,戒慎恐懼,深怕毀傷父母遺留給我的身體。

3.吾知「免」夫:「免」有兩層意思,一是身體免於損傷;一是免於損道,免於偏離孝悌之道。

4.小子:對弟子的稱呼。

<思惟提綱>

1.曾子臨終前,對弟子們說了什麼?其教誡的內涵是什麼?

2.曾子在〈學而篇.4〉說:「吾日三省吾身」 ,是不是和本章一樣,都呈現出曾子這個人,在德性修為上「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態度?

3.為什麼對我們的身體要不敢毀傷,乃至這一生結束可以「全歸」呢?

4.本章曾子孝行修持的典範,給了我什麼啟發? 


<義理解釋>泰伯第八第3-2章

一、引用經文

1.《論語‧學而‧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
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重點摘要 : 

(一)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 曾子這邊所談到的也是這樣一種德性的行持,所以他在臨終之際,才會請他的弟子,把他的手跟腳仔細地觀看。當然曾子的手足是完整無缺的。所以後面他就引了《詩經》的話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戰戰兢兢,就是戒慎恐懼,這個戒慎恐懼,就在《詩經》裡面用一個非常形象的話:“臨深履薄”。如臨深淵,就是很怕會掉下去,墜落;如履薄冰,很怕會陷溺,冰萬一融化,可能會陷在那個冰層裡頭。所以很怕陷落、很怕陷溺,所表現出來那種臨深履薄的戰戰兢兢,戒慎恐懼。

 3. “臨深履薄”是曾子德性實踐的心理狀態

這個是曾子在行持的時候的心理狀態,也是在全歸的實踐裡面,這樣戰兢惕歷修行的一種狀態。這個狀態,跟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4》)那樣的戒慎恐懼,其實也是相互符順的。這個也是德性實踐的最好的一種心理狀態。

(二)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1. 曾子知道自己能夠全歸父母這個身軀,所以“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這個小子,是對門弟子所說的,是一種反覆叮嚀,非常殷切叮嚀的一種口氣。

2. 可以看出曾子對門弟子最後示現的一個教誡,其實是非常殷重的,是在孝悌方面再再的殷重的提醒,以自身的行持呢,來作為弟子的一種學習的一種典型。

3. 免於虧其形體,免於損道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這個“免”第一個就是免於虧其形體、毀傷受之於父母的身體髮膚,這個是免於虧損形體;第二個應該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就是免於偏離孝悌之道,免於損道。我覺得這兩個內涵應該都是有的 . 

(三) 為什麼對我們的身體要不敢毀傷乃至全歸?

1.為什麼要對父母親賦予我們的身體發膚要戒慎恐懼,不敢毀傷,要有這種全歸的一種行持跟慎重呢?那當然是基於對父母親的一種敬愛。

2.因為敬愛父母親,所以對父母親的恩德--賦予我們身體的這個生育我們的恩德,當然是非常想要去回報他。那因為想要回報他,所以對自己受之於父母親的身體髮膚,當然就是慎重地去保護,擁有它。

(四) 擁有身體是為了什麼?“道成肉身” 以顯父母。

1.擁有這個身體是為了什麼?為了要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所以這個身體是為我們行道,立身行道的一個主要的一個憑藉。我們一般講的“道成肉身”。

2.所以順著敬愛父母這樣的心意,也希望透由父母賦予我們這個完整的身軀呢,能夠立身行道,能夠饒益眾生,然後揚名於後世,讓父母親呢也受到了世人的一種敬重。

(五) 結攝 :  

1. 有暇身才能行道統,暇身得之不易,更要珍惜。

我們在學習,我們這個完整的身軀,來得其實是不容易的,一般我們講的暇滿實屬不易的。可是我們要透過這樣的一個暇滿、完整的身軀才能行持這個道統,或者是德行的實踐,所以對於這個暇滿的身軀,我們是應該要非常非常的珍惜,因為得之不易,所以更要珍惜。

2. 本章是曾子臨終給我們的啟發 :孝悌的入手處及高遠處

曾子在臨終之際,對於自己全歸行持的一種把握,以及一生戒慎恐懼的一種實踐,再再地都給我們非常非常好的啟發。也是在孝悌上面,對於受之父母的身體髮膚,不敢毀傷,以及這個完整的身軀,暇滿的人身,能夠立身行道揚名後世,彰顯父母,這個其實都是孝悌非常非常重要的內涵。儒家或者曾子在實踐孝悌的時候,有他的高遠處,也有他的近身的入手處,在這一章也可以看得非常非常清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