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12章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白話>
閔子騫侍奉在夫子身邊,很中正的樣子;子路,很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很和樂的樣子。孔子很高興。夫子曾說:「仲由這樣的人,好像很難壽終善死!」

<文義>
1.誾誾:中正,和悅正直的樣子。溫和有條理,令人看了很舒服。
2.行行:剛強的樣子。
3.侃侃:和樂的樣子。形容氣度大,很瀟灑。
4.不得其死:不得好死,無法壽終、善終。

<思惟提綱>
1. 本章提到孔門哪四位弟子?
2. 本章對四位孔門弟子如何描述?
3. 為何「子樂」?
4. 孔子擔心子路什麼?為何如此擔心?
5. 這四位弟子之所以有所成就,請問他們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2.《大學》:「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
3.《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 《論語.泰伯.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二、重點摘記
(原文)
閔子侍側,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子樂。「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

(一)本章解釋
1.這裡描述了一段場景:閔子騫、子路、冉有、子貢陪在夫子旁邊。
(1)閔子騫是外柔內剛,德行深厚,顯得誾誾如也,一副和悅而又正直的樣子。
(2)子路則強勇而少含蓄,所謂行行如也。
(3)冉有和子貢剛強正直,所謂侃侃如也,侃侃同時也有和樂的意思。
2.這四位弟子,都是孔子的主要弟子,都是很好的根器,如果加以薰陶、造就,都能繼承道統,進入聖賢之域。孔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然是一大樂事,所以說“子樂”。
3.但子路過於剛強,孔子警示他說:“如果不改的話,將來恐怕會死於非命。”果然,子路被不幸言中,後死於“孔悝(ㄎㄨㄟ)之難”。雖然死得很壯烈,但是不太值得。

(二) 四位好弟子的共性特徵—剛毅
這段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首先,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好弟子的共性特徵。
1. 我們知道要超凡入聖,是要脫胎換骨的,絕不是很容易的,天資固然會發揮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擁有堅定的志向。
2.有了堅定的志向,即使起點再低,憑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精神,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最後都會有不凡的成就。
3.顯然《大學》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完成哪一個環節不需要堅強的意志力做基礎呢?都是需要的。
4.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6.這四子正是都具備這種風骨,所謂剛毅,所以可以入道而成為孔子的得意弟子。他們一旦將仁以為己任,就會矢志不渝地去追求,於是都一心一意地跟著自己的老師奔波弘化,遇難不退。
7.在這個過程中,把對道的體悟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把弘道的責任一分一分地扛起來。

(三)四子以道心為根本,各自開展一技之長去施展仁德
1.有了這個道心做根本,加之各自的優長,自然會開出各種美麗的花果。
2.弟子們在六藝、四科等各方面,都有其特別的成就。如閔子騫見長於德行;子路、冉有見長於政事;子貢見長於言語等等。各人都可以以一技之長去施展仁德。3.孔子見之豈不樂在心上。
4.少了這種風骨,即使天份再高,等到要突破身心極限的時候,就會無力放下自己的執著、自己的所愛,就會因循不前,甚至棄道而去,不會有什麼成就。
5.唯子路剛勇過頭,無法取中,故不得正命而終,這是一個遺憾。但他執禮忘我的精神,又有誰不敬重呢?

(四) 學習儒家思想的我們如何具有道心、堅持的精神
1.今天,我們來學習儒家思想,遇到了最大的挑戰,依舊是在道心上。
2.當我們面對各種生活、工作的壓力時,能否堅持學習呢?遇到各種問題時,能否堅持反求諸己呢?
3.有了這個堅持的精神,就擁有了成功的主因,至於其它才幹、技能則是錦上添花。
4.堅持的精神,來自於對聖賢境界的了解和渴仰,所以又不可以不博學多聞。
5.所以要想不負父母生身,不可不以親近良師、讀聖賢書為己務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