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18章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白話>
夫子說:「顏回的道德修養差不多了,只是常常貧困。子貢不安於天命而去經商,推測市場行情常常猜中。」
<文義>
1.庶:近也,言近道也。
2.屢空:空是空乏的意思,屢空就是物質上常常處於空乏的狀態。
3.不受命:朱子解釋為不安於天命。
4.貨殖,貨財生殖也
5.億:意度,估計,推測。
6.屢中:常常料中,猜中。
<思惟提綱>
1.夫子說:“顏回的道德修養差不多了,只是常常貧困。”,夫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從這句話,您得到什麼啟發?
2.儒家認為自己能夠決定命運,為什麼又提倡受命、安於天命呢?
3.夫子說:“子貢不安於天命而去經商,推測市場行情常常猜中。”從這句話當中,有夫子對子貢的肯定和期許,您讀出來了嗎?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顏淵.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大學.傳十章》:「〈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3.《大學.傳十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4. 《大學.14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二ヽ重點摘記
(一)消文
夫子說:“顏回的道德修養差不多了,只是常常貧困。子貢不安於天命而去經商,推測市場行情常常猜中。”
(二)兩種生命狀態的比對
1.一種是顏回的,“回也其庶乎!屢空。”“庶”是差不多的意思,也就是說顏回的道修得差不多了,這是夫子對顏回修養水平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所以後人稱顏回為“亞聖”,僅次於聖人,差不多已經接近聖人了。然而顏回的物質生活水平卻不高,“屢空”,空是空乏的意思,屢空就是物質上常常處於空乏的狀態。所以顏回的生命狀態是精神富足、物質匱乏。
2.另外一種是子貢的,“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不受命”,朱子解釋為不安於天命。在儒家看來,一個人的窮通富貴都是由天命決定,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既然富貴決定於天命,所以一個人應該安於天命,接受天命,不要逆天而行。
(三)安於天命絕非消極的宿命論
1.儒家提倡安於天命絕非消極的宿命論,《大學》中說:“〈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 沒有所謂不變的天命,人行善就能得到天命的眷顧,反之就會失去。說到底還是人自己的行為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2.既然儒家認為自己能夠決定命運,為什麼又提倡受命、安於天命呢?這與儒家的生命宗旨有關。儒家的生命宗旨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恢復本具的明德,令生命達到至善的境界,這是儒家的生命宗旨。
3.從這樣的宗旨出發,所以儒家提倡人們把生命貫注於明明德的心靈提升上,一個人的生命有限,時間精力有限,而且唯有人有明明德的能力。
4.在儒家看來,把時間精力用在物質方面的過度追求,是對生命的一種極大的浪費,所以儒家才會說對於富貴這件事就受命、安於天命吧。如果天生富貴,那就“素富貴,行乎富貴”,在富貴中行道;如果天生貧賤,那就“素貧賤,行乎貧賤”,在貧賤中行道,不要把生命宗旨降格為發家致富。
5.總之,牢牢把“明明德”鎖定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所有的努力、精力、時間都傾注在這件事上,絲毫不為其他的事分心,這就是儒家惟精惟一的功夫。
(四)夫子對兩位弟子的肯定與期許
1.顏回之所以可以“庶幾”,修道修得差不多了,就是因為他能夠安貧樂道,全神貫注於大學之道的緣故,所以得到夫子高度的評價。
2.子貢作為孔子高徒,當然生命的大方向是朝向明明德的,但是還不能做到一點不分心的程度,還會在改善物質條件方面分一點心,去做生意——貨殖焉。所以夫子批評他不受命,不能完全安於天命,像顏回那樣的安貧樂道。
3.當然子貢天資聰明,做生意億則屢中,對市場行情常能猜中,對於他的經商才能夫子並不否定,夫子只是更希望他能夠把全部的精力,都貫注在明明德這件人生的大事上,那樣才有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取得更高的修行上的成就。
(五)總結
兩種生命狀態,反映出儒家的生命宗旨,以及夫子對弟子成聖成賢的期許,也提示我們要像顏回那樣,把生命貫注於大學之道的生命宗旨之上,去追求心靈提升的最高境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