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25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白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 孔子說: 「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

<文義>
1. 曾皙:名點,字子皙,曾參的父親 , 也是孔子的學生。
2.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而不敢說話。
<思惟提綱>
1.這一章從哪裡點出了中國文化強調“長幼有序”與“尊師重道”呢?
2.為什麼夫子沒有直接讓弟子們各言其志,而是先說〜
 “不要因為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就感到拘束不說話了”呢?
3.夫子和學生們的對話給了您什麼啟發呢?

<義理解釋>   8分8秒

一. 引用經文
1.《禮記·學記.18》: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2.《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弟子事師,敬同於父,
                            習其道也,學其言語。
3.《荀子·大略》: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
4.《四書經緯·郭慕庸·理學獎評》:以展其生平之蘊?
                               請試為我言,待用之具何如?
二. 重點摘記       夢秋老師     8分8秒
原文:
25.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一) 本章圍繞人生志向展開話題
1.《論語·先進篇》第二十五章,這一章是整部《論語》最長的一篇,有300 多個字,所記的人物形像生動、動作傳神、性格鮮明。
2.記錄者,筆法簡單自然,但是寓意深刻,被稱為是《論語》中文學性最強的文章,它代表了論語的文學高度。
3.這一章,篇幅很長,主要圍繞著人生志向展開的話題。

(二)本章分為三個大部分
1. 第一部分“問志”
從文章的開頭,一直到“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這一部分就是“問志”,夫子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提出了問題,說:“如果有人賞識你們,你們要做怎樣的事業呢?”
2. 第二部分“各言其志”
就是從“子路率爾而對曰”到“吾與點也”,這一部分就講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這四個人分別回答了孔子的提問,這是“各言其志”的部分。
3. 第三部分“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作評價”
從“三子者出”到結尾,就講子路、冉有、公西華走了之後,孔子面對曾皙的提問,又對這三個弟子的志向,作出了評價。

(三)“問志”的文義和內涵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1. 一開頭就勾勒出一幅“群賢論誌圖”
(1)文章一開頭,直接列出了孔門四大弟子,子路、冉有、公西華、
還有曾皙。他們排列,由大到小,長幼有序。
(2)“侍”:安立他們之間的師生關係。
《說文》上說:“侍:就是承也。承者,奉也,受也,就是恭敬承奉
    的意思。”
(3)這就點出了中國文化要尊師重道。打開任何一個有中國文化內涵
的家庭,你會發現裡面,秩序井然,父親有父親的慈愛尊嚴,
兒子有兒子的孝悌和順,各安其位,相生相宜。這不僅是中國
文化的禮儀,更是搭建好了的教育的通道。
(4)反過來呢,走進一戶人家,兒女不敬父母,父不像父,子不像子,
這樣的家庭裡面呢,教育和經驗也不容易被傳遞下去。
(5)《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小孔子九歲,冉有小孔子29歲,
     公西華小孔子 42 歲,曾皙雖然沒有年齡的記載,但他的座次排在
     子路的下面,所以應該比子路小。
(6)所以本章開篇就說出了兩個問題:第一、中國文化強調長幼有序;
   第二、中國文化強調要尊師重道。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文章一開頭,筆者就為我們
勾勒出了一幅秩序井然的中國畫,一幅“群賢論誌圖”,再伴隨著曾
點的彈琴鼓瑟之聲。這就是當時夫子的課堂,一個非正式的聚會。

2.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1)夫子開口講話,他並沒有直接讓弟子們各言其志,而是先說了
一段話作為鋪陳,“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第一個“以”字就是因為的意思,說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齡比你們
大一些,就感到拘束不說話了。
(3)張居正說,夫子想要讓弟子們“盡言以觀其志”,所以先開誘導,
因為人群若拘泥於長幼之分的時候,則心生畏意不展抒,不能暢言。老師雖然想知道弟子們心裡存了什麼志向,卻不容易知道。
(4)所以這一段話就是夫子大教育家的風範,問志於弟子呢,卻先從
自己的年齡談起,“毋吾以也”以引導弟子,一定要暢所欲言。
(5)《論語集注》上說:“聖人的和氣謙德,於此亦可見矣。

3.孔門師弟為我們顯現最美的師生關係
  (1) 有一個問題,我們要想一想: 現在我們和自己老師在一起的時候,
  還能不能聽到老師這樣對我們講話,為什麼?面對老師,在我們的內
  心是否還有長少之分、是否還能心生畏意呢?
  (2)所以說,夫子的弟子們啊,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任何時候,他們走到
     老師之處,那就是為了受教而來。
  (3)所以我們說,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為我們顯現了〜
     在中國教育史上最美的師生關係。學生對老師極度的信任、尊敬,
     親如父子。
  (4)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功地建設出了傳承,讓儒家教法傳承了
幾千年。
 
  4. 侍〜師道,師者模範和師道尊嚴
(1)這個“侍”字,就是中國的師道。
(2)師道,應該包涵兩方面的意義:師者模範和師道尊嚴。
(3)我們不能只要求師者模範,而忽略了師道尊嚴這一點。
(4)在社會日趨複雜的今天呢,也有為人師者,道德示範。
我們就看到很多學生和家長辱罵毆打老師的事件也經常發生。
 
  5.師道,即便帝王也敬而重之
(1)在《明史演義》中有這樣一段記錄,說“春坊庶子李希賢,
授諸王經訓”。他給皇子們上課,用筆管擊傷了王額。
(2)我們想想看,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年代,他把皇子的額頭都打破了,
皇子的爹呢就是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啊!
(3)這時候馬皇后卻說了:“譬如使人織錦,只可任他剪裁。”
而不應該為了孩子而責備老師。
(4)我們看,在師道面前,即便是帝王,也是敬而重之的。

6.面對老師,要有“侍坐”之心
  (1)現在呢,動輒家長為了孩子和老師大打出手,那真是比朱元璋都厲
害。
(2)我們面對老師,最需要的就是要具有“侍坐”之心。
因為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習成果的傳遞是非常重要的。
(3)這不僅是一種文化,一種禮儀,他更關係到我們自己的人生是否
能夠真的學有所成,是一個要竅所在。

7.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1)在《學記》上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
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2)學習的時候最難的就是敬師,敬師呢你才會尊道,尊敬老師〜
   〜你才會尊敬老師所傳的知識道理。
 (3)尊道呢,你才會去努力學習。師和道本就是一體的兩面,
   這一點早在西周的時候《太公家教》中就說了:“弟子事師,
   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荀子·大略》中也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傳,國將衰,
   必賤師而輕傳。”
 (5)所以我們說,早在二千多年前呢,“天地君親師的尊奉”就是我們
  中國文化獨有的深刻認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