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24章-1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
<白話>
子路讓子羔去費那個地方做官。孔子聽說以後就說:“你這是害人家孩子呢!”
<文義>
1.費:魯國的費邑,當時屬季氏所有。
2.宰:邑宰,如當今的縣長。
3.賊:就是害的意思。
4.人之子:指子羔而言。。
<思惟提綱>
1.子路讓子羔去費那個地方做官。孔子聽了就說:「你這是害人家孩子!」為什麼呢?那要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愛他,為他好呢?
2.你覺得「學習」與「從政」二者的關係是如何?哪一個先?哪一個後?為什麼?
3.當我有機會給別人推薦人才的時候,我的標準是什麼?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雍也.7》: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2.《論語.先進.17》: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3. 蕅益大師《四書註解》:“夫子元不責子羔不讀書,子路那得知之。”
4. 左丘明《左傳》: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于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5.《論語.公冶長.6》: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6.《荀子.大略》:「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堅持學習以不負平生所學。)
7.《荀子·儒效》:「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聰明並且好學,才能成才。)

二ヽ重點摘記 
(原文)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一)本章文義與消文
1.這章的意思就是:子路讓子羔去費那個地方做官。孔子聽說以後就說:“你這是害人家孩子呢!”子路就說:“有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習,何必讀書才算是學習呢?”孔子說:“所以,我就討厭花言巧語狡辯的人。”
2.按照進度,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部分。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 賊” ,就是害的意思。
(二)當時的歷史背景
1.我們先來看一下,子路只是推薦他的師弟去做費宰,夫子怎麼就說他是害人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背景。魯定公十二年,就是季恆子、孔子他們實施“墮三都”計劃,然後引起了季氏費宰公山不狃就發動叛亂。
2.叛亂平息以後,季恆子便開始物色新的費宰人選,當時孔門的大弟子子路已經在季氏家當了家宰。在孔門弟子中,季恆子就看中了年富力強,才幹出眾,影響力很大的閔子騫。
3.前面我們也學過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閔子騫沒有答應。他讓人帶信給季恆子說:“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汶上”指的是汶水之北,靠近齊國的邊境。意思就是說:如果季氏您再派人來請我作官,我將投奔敵國。
4.由此可見閔子騫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之下,子路就提出讓子羔出任費宰。
(三)子羔學業未精、缺乏歷練,令人擔憂
1.我們再看看高柴,也就是子羔這個人。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衛國人,也有人說他是齊國人。
2.子羔身材矮小,性情愚鈍。孔子說他“柴也愚”,可見子羔這個人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一個人。
3.他跟子路的關係很要好,魯哀公十五年,衛國政變,與子路一起在衛國做官的高柴急忙逃離衛國,並勸子路不要回衛宮裡去,子路拒絕他的勸阻,結果回衛宮遇害。
4.子路舉薦子羔去做費邑宰時,子羔當時才二十四五歲,費邑是季氏的重要的一個據點,又剛剛經歷叛亂,讓他這樣一個學業未精,缺乏歷練的年輕人去擔任費宰,夫子是有擔憂的。
5.夫子主張的是學而優則仕,一個人學成了,才能夠出來做官;沒有學成就出來做官,那往往是把他害了。
6.蕅益大師在《四書註解》裡說道:“夫子元不責子羔不讀書,子路那得知之。”又說這一章應該與《左傳》“鄭子皮欲使尹何為邑”那一章合起來看。
(四)舉喻說明不經過學習就去從政是危險的
1.《左傳》裡面就有一篇是這樣講的,就說春秋時期鄭國的上卿大夫子皮,想派年輕而忠厚的尹何任邑大夫,那時任鄭國宰相的子產就不同意,他認為應該先讓尹何學習政事,然後再來治理政事。
2.子皮就說:“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皮講的這個“願”就是謹願,說尹何這個人,他很謹慎。我很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子皮就說:“使夫往而學焉”。就是讓他去上任學習一下,邊做邊學,他也就更知道該怎麼辦事。
3.結果子產曰:“不可”。為什麼呢?下面就說“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人要喜歡一個人,那是希望對這個人有利;“今吾子愛人則以政”,子產就對子皮說:您老人家愛人就把這個政事交給他,“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就好像一個不懂得拿刀的人,你就讓他去割東西,“其傷實多”那就很容易傷著他,“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就是對子皮您來說,您喜歡他,您結果就傷了他。言下之意,就是他現在還沒學成,你就讓他做這個事,那就等於是害他,你喜歡他就傷了他,那誰還敢讓你喜歡?
4.然後接著又說:“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託,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了然後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麼做,一定會受到危害。
5.比方說打獵,射箭、駕車這套熟練了才能獵獲禽獸;假如從來就沒有射過箭、駕過車,那他就會為擔心翻車會被壓死,哪裡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
6.子產反復說明不經過學習就去從政的危險,終於使子皮心服。同樣的道理,子路推薦沒有學成的子羔為費宰,夫子認為就如同以上,子皮要尹何管理政事一樣的危險。
(五)為官者必須真才實學,才能關顧到百姓
1.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夫子對弟子的學習是非常重視的。前面我們學過,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夫子對漆雕開說,你可以出來做官了。結果漆雕開就說:“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學的還不夠”,孔子聽了非常高興,覺得這個人將來有大用。
2.《荀子大略》中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學習。“知而好學,然後能才”。
3.夫子反對子羔從政的背後是什麼呢?他希望從政的人有真才實學,可以真正關顧到一方百姓。
(六)反觀自省,在實踐中體會聖賢的境界
1.反觀我們自己,如果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辦呢?有這樣一個機會,那考察的主要因素什麼?是一個人德行?還是能力?
2.比如一個人是你的好朋友,但那人明顯能力不足;另一位是你的敵人,但讓他上去管事以後對單位和部門都有好處。領導徵求你的意見時,你怎麼抉擇?
3.一般我們很容易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誰上去對我有好處,就選誰,而不會從大局出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嫉妒別人,自己不夠條件,也不希望別人上去。那就是這麼一句平常的話,其實蘊含了很多的道理在裡面。
4.我們要通過練習,慢慢在實踐中體會聖賢的境界,一點點對照,看看自己究竟差在哪裡?我們可以檢測一下自己的內心,當我有機會給別人推薦人才的時候,我的標準是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