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衞靈公十五 第23章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白話>
子貢請教夫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夫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文義>
1. 一言:在這裡作一字講。。
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給恕字最明確的注解,學仁學道,必須依此終身行之。。(李炳南《論語講要》)
<思惟提綱>
1.儒家重要的概念很多,為什麼此處夫子只說「恕」字可以終身奉行呢? 
2.同樣能夠貫通心法的「忠恕」二字,為何夫子選擇了「恕」字呢?
3.您覺得要真正做到恕道容易嗎?為什麼?
<義理解釋> 
1.《論語·里仁·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錢穆《論語新解》:古人稱一字為一言。求能終身行之,則必當下可行者始是。若「仁」字固當終身行之,但不能當下即是。子曰:「吾欲仁,斯仁至。」此以心言,不以行言。仁之為道,非咄嗟可冀。只一「恕」字當下便可完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驟看若消極,但當下便是,推此心而仁道在其中。故可終身行之。
3.《論語·公冶長·12》: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二ヽ重點摘記
(一)原文與消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古人稱一字為一言。子貢請教夫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夫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字吧。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
(二)為什麼此處夫子只說恕字可以終身奉行
儒家重要的概念很多,為什麼此處夫子只說恕字可以終身奉行呢?
1.首先,恕字可以貫通夫子之道。〈里仁篇〉中,夫子告訴曾子,“吾道一以貫之”,以何貫之呢?曾子總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可以用忠恕二字貫通。也就是說,忠恕二字統攝概括了孔門心法的內涵。
2.把握住此二字,學理上可以提綱挈領,行持上可以以簡馭繁。孔門心法既然是學人終身奉行的,那麼貫通心法的恕字自然就要終身奉行了。
(三)忠恕二字同樣能貫通心法,為何夫子選擇了恕字
子貢問的是一言可以終身行之,把答案限定在一個字上。同樣能夠貫通心法的忠恕二字,為何夫子選擇了恕字呢?
1.錢穆先生說:“求能終身行之,則必當下可行者始是……只一恕字當下便可完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驟看若消極,但當下便是。
2.忠字,要積極主動為他人謀劃奉獻,相對來說,驟看若消極的恕字更容易做到,只要自己不願意的忍住不去施加給別人就可以了,所以當下便是。
3.所以雖然忠恕二字都可貫通孔門心法,但如果只能二選一的話,那就選一個更容易做到的恕字,作為行持的下手之處。
4.當然從更容易的下手,並非永遠止步於此。從下手處用功,德能漸漸增長,那些更難的功夫也就能做到了。而且也必須努力去做到更難的功夫,因為必要圓滿諸德,方能最終成聖。
(四)恕字上手容易,真正做到位並非易事
說到這,也許我們會感覺恕道挺容易的。其實恕字上手容易,真正做到位並非易事。
1.比如,我們不願意別人衝自己發火,但是當有人觸惱自己的時候,自己能忍住不向他發火嗎?能忍住不開口,能忍住不腹誹嗎?不容易吧。
2.一般人如此,就是賢如子貢,也無法一步做到位。在〈公冶長篇〉中,子貢信心滿滿的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感覺自己恕道已經做的很到位了,夫子當頭就給他潑了一瓢冷水,說:“賜也,非爾所及也。”子貢啊,你還達不到這個高度。那麼對子貢來說,需要用多長的時間朝向這個高度努力呢?夫子於本章給出了答案:用一生的時間去實踐這個恕字吧。
3.子貢是夫子最精彩的弟子之一,他是言語科學霸,商界鉅子,外交奇才,對於恕字尚且要終身奉行實踐,反觀我們自己,是不是更要一生奉行不輟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