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衛靈公十五 第25章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白話〉
孔子說:「我還能夠看見到史官在史書上有存疑的地方,就空缺著不寫(不敢附會增補,表示謹慎存疑的態度);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伏自己的馬,就借給別人馴服它。現在這種事情都沒有了吧!」

〈文義〉
1. 史:史官。
2. 闕:缺點。
3.史之闕文 : 史官記載歷史的時候,遇到自己不能確知之處,就把這部分文字空出來。
4.有馬者, 借人乘之 : 不知道如何調伏自己的馬,就把馬借給別人去馴服它。
5.今亡矣夫: <亡>:無也 , 現在沒有了。
〈思惟提綱〉
1. 本章孔子說,哪兩種人現在看不到了? 
2. 掩蓋自己的無知有什麼害處 ? 
3. 人為什麼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不由自主的就想掩蓋呢?
4. 承認自己無知,有什麼好處 ?
5. 學習本章,您得到什麼啟發?對您有什麼幫助?

〈義理解說〉衛靈公篇-第25章-義理解釋
  補充資料
1.《大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蓋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二、重點摘記
原文:【子曰:“ 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一)文義:
1.史之闕文: 是說史官記載歷史的時候,遇到自己不能確知之處,就把這部分文字空出來。
2.有馬者, 借人乘之: 是說不知道如何調伏自己的馬,就把馬借給別人去馴服它。
3.“史闕文”、“馬借人”,體現的是一種誠實無偽的為學為人的作風。
4.夫子早年曾見過這樣的事例,所以說“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藉人乘之”,但是後來就見不到了,於是夫子慨嘆“今亡矣夫”,現在沒有了。

(二) 掩蓋無知,自己杜撰;不會調馬,自己應調。自他兩害。
1.現在流行的做法是掩蓋自己的無知。遇到不能確知之處,就自己杜撰。
2.雖然不知道如何調馬,寧可自己硬調,也不虛心請能者調之。這樣的做法於自於他都沒有好處。
3.自己杜撰,歪曲了歷史,貽害後人。自己硬調,吃力不說,搞不好還會被馬給調了。

(三) 本章揭示一個道理:要坦然接受自己的無知,切勿掩蓋。
夫子此章借“史闕文”、“馬借人”兩個事例,揭示了一個普遍的道
理:一個真心向學之人,要坦然承認、接受自己的無知,切勿掩蓋,
否則於自於他皆有害無益。

(四) 人為什麼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不由自主的就想掩蓋呢?
1. 承認無知,太丟人
一種情形是感覺承認無知太丟人。
(1)需知在某件事上的無知,並不等於在一切事上都無知。
(2)人都是有所短,有所長。自己的所長,並不會由於承認了自己的所短而消失掉,它們依然在那兒,熠熠生輝。
(3)只有承認、接受自己在某件事上的無知,才有可能於此不足之處改善、提升自己。
(4)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先哲們說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恰恰是智慧的表現。所以承認自己無知不但不丟人,還很光榮哩。
2. 上位者承認無知,會失去威信
另一種作為上位,比如領導或教師,似乎承認了自己的無知,就會失去威信,不再被下位信服。
(1)其實掩蓋自己的無知,才會更令人難以信服。誰會欽服一個虛榮、虛偽的人呢?
(2)如果總是在下位面前擺出一幅全知全能刀槍不入的金剛力士的形象,往往會激發起下位無窮的鬥志——你不是金剛不壞之軀嗎?好吧,拳打腳踢、明槍暗箭都來了。
(3)反倒是那些懂得善巧承認無知的上位,往往能贏得下位的喜愛,覺得這是一個能食人間煙火有血有肉的人,甚至還能激發起下位本具的善良,想要出手幫一把這位看起來活得也並不容易的上位。
3. 下位者承認無知,會失去被賞識與提升的機會
還有一種情形是,作為下位,怕承認了自己的無知,就會失去上位的
欣賞,以及上升的機會。
(1)切勿低估了上位明察秋毫的能力 :
《大學》中說:“人之視己,如見肺肝然”,別人看自己,一清二 楚,就像X光透視一樣,能洞見肝肺。
(2)所以試圖在上位面前掩飾自己的無知,往往是徒勞的。而且這種不誠實的做法,恐怕沒有任何一名上位會欣賞吧?

(五) 總結 
 1.總之,無論出於何種心態的掩蓋都非明智之舉,且不說無益於利他,僅就自利而言,亦成障礙。
 2.一個真心向道的人,還是坦然而勇敢的承認、接受自己的無知吧,這是進步和提升的第一步。就像跳水運動員起跳前踩下跳板的那一步,看似壓低了跳板,其實卻集聚起巨大的力量,騰身向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