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
孔子說:「我對人,有毀謗過誰?稱讚過誰?如果我有稱讚過人,那是我經過考證的。」
<注釋>
1.毀:宣揚一個人的壞處。人略有壞處就說人很壞。
2.譽:宣揚一個人的好處。人略有好處就說人很好。
3.有所試:有經過考驗證實過的。「試」,試驗,考證。
<思惟提綱>
1. 孔子說他不毀人不譽人,孔子以身教策勵我們「不毀人不譽人」?為何?
2. 何謂「毀」?何謂「譽」?
3. 我有過「毀譽別人」嗎?為什麼我要「毀譽別人」?
4. 當有人在你面前「毀人」或「譽人」時,你如何反應?
<義理解釋>
一、引用的經文
1.朱子《四書集注》:「毀者,稱人之惡而損其真。譽者,揚人之善而過其實。」
朱熹(1130~1200) :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
2.南懷瑾《論語別裁》:「過分的言詞,無論是毀是譽,其中一定有原因,有問題。」
南懷瑾(1918~2012):
1976年出版《論語別裁》,不斷再版。1977年在台灣成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990年,《論語別裁》被引進大陸,風靡一時。
3.錢穆《論語新解》:「孔子作《春秋》,不虛美,不隱惡,褒貶予奪一如其實,然乃即事以明道,與於人有毀譽不同。」
錢穆(1895~1990):
1949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中研院院士。
1963年出版《論語新解》
講學於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美國耶魯大學。
錢穆故居(紀念館)在台北士林外雙溪。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子曰:“ 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一) 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
夫子說:我對人,毀過誰譽過誰呢?也就是說夫子對人從來不做毀譽。
也許有人會說,夫子對弟子、對古今人物有過不少的批評或是讚揚,怎麼能說對人從來不做毀譽呢?
(二) 何謂毀?何謂譽?
首先要明確毀譽的內涵。
1. 毀譽的特質之一:言不符實
《朱子集注》中說:“毀者,稱人之惡而損其真。譽者,揚人之善而過其實。”所以毀譽的特質之一是言不符實。
2. 毀譽的特質之二:出於私心而非公意
南懷瑾先生說:“過分的言詞,無論是毀是譽,其中一定有原因,有問題。”
什麼原因,什麼問題呢?或者是嫉恨某人,故詆毀之;或是有求於某人,故過譽之。總之是出於私心而非公意,這是毀譽的又一個特質。
(三) 夫子對人的批評、讚揚,都是據實以說
1. 就像錢穆先生所說:“孔子作《春秋》,不虛美,不隱惡,褒貶予奪一如其實,然乃即事以明道,與於人有毀譽不同。”
2. 夫子對人的批評讚揚,是出於仁心而非私心。批評是為了勸諫人不再作惡,讚揚是為了鼓勵人堅持行善。
3. 由此可見夫子對人的批評讚揚,的確與毀譽不同。
(四) 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夫子進一步解釋說:“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如果說我對人有所譽的話,那也是經過了對其人的觀察測試,而確定其必將有所作為。
這是依據著必將發生的事實所做的讚譽,所以並非言過其實。
(五) 為什麼夫子不贊成對人做毀譽呢?
1. 如前所述,毀譽是以不合事實的過分言辭,對人做褒貶。言辭之所以過分,是因為有私心。
2.毀譽是由私心發動的行為,不做毀譽,就是克制私心。這正是儒家克己的功夫。
3.對人的毀譽不止,正說明自己的私心未除,克己的功夫不夠。
所以夫子當然不贊成對人做毀譽,並且要以身垂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