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衞靈公十五 第24章-2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白話〉
「…..因為現在的這些人民,都是經過夏、商、周三代的聖王用正直之道教化而來的,他們心裡都有是非曲直的觀念,作為行事判斷的準則,我怎能任由一己之私隨便批評,而給予毀譽呢?」
〈文義〉
1.斯民:今此之人。現在這些人們。
2.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三代;指夏、商、周,典籍中所稱的上古治世。直道,正道,合乎聖人教化的行為。
 朱注:「三代,夏、商、周也。直道,無私曲也。言吾之所以無所毀譽者,蓋以此民即三代之時,所以善其善惡其惡而無私曲之民,故我今亦不得而枉其是非之實也。」
〈思維提綱〉
1.本章夫子說,自己對他人無任何毀譽,在整部論語(或本章之前篇章)中,您有任何質疑處嗎?(歡迎今晚前於群組中提出)
2.您承許「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這個說法嗎?理由?
3.夫子之所以如此說,用意為何?
〈義理解說〉
一、補充資料
1.《論語•公冶長•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oaaaj56.html
2. 【全廣261講】
不過有一點我們要了解:我們不要了解這個東西隨便妄加批評別人。這個佛菩薩到世間來,一定示現我們世間共同的量則,跟我們哪,所謂同事,他也跟你一樣,跟我們混在一塊兒,然後呢慢慢地接近,引導你。我們應該有這個正確地認識,然後有了正確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二、重點摘記
(一)第一天重點 
1.(原文) 子曰:“ 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夫子對人的批評讚揚,是出於仁心而非私心。批評是為了勸諫人不再作惡,讚揚是為了鼓勵人堅持行善。所以與毀譽不同!
3.如果對人有所譽的話,那也是經過了對其人的觀察測試,而確定其必將有所作為。(依據著必將發生的事實所做的讚譽,所以並非言過其實。)
4.毀譽是以不合事實的過分言辭,對人做褒貶。言辭之所以過分,是因為有私心。
5.不做毀譽,就是克制私心。這正是儒家克己的功夫。
(二) 第二天重點
1. 然而人的私心私慾不能一時盡除其根,有時難免有對人毀譽的習氣,如何對治呢?
2. 夫子接下來這句話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條對治的思路。
3. 夫子繼續說道:“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斯民,指現在的人,意即與夫子同時代的人。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三代之時,直道流行於當時的民眾之間;那麼現在,直道也同樣流行於現在的民眾之間。
4. 直道的源頭在哪呢?錢穆先生說:“直道本於人心之大公。”人心自有大公,借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人人心中有桿秤。
5. 所以禹、湯、文、武、周公這些聖王,人們自會讚揚;桀、紂、幽、厲這些暴君昏君,人們自會批判。既然人心自有大公,所以對人做毀譽又有什麼用呢?無論是詆毀還是虛譽,終究逃不過眾人的眼睛。
6. 如果毀譽的習氣現起,不妨思維一下人心自有大公的道理,一旦意識到毀譽的徒勞無用,對於毀譽就不會那麼熱衷了。就好比一旦意識到揚湯不能止沸,誰還願意揚湯不止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