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衛靈公十五 第31章-1

31-1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
31-2       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白話>
孔子說:「君子只是盡力求道,並不把生活問題放在心上的,
如種田的人也難免有飢荒的時候。」
( 謀道未必無食,只要學有實用,俸祿自然就在其中。
         所以,君子所憂慮的是道不得,並不是憂慮貧困不得食。)
<文義>
1.君子:是修道之人;
2.謀:就是謀求、追求;
3.道:指內心的提升;
4.食:指飲食,代表物質享受、權力地位。
5. 耕:是務農耕種 。
6.餒: 飢餓 
7. 耕也,餒在其中矣:種田的人本為 謀求食物,
但是,有時候遇到荒年也必須受餓。

<思惟提綱>
1.物質多寡並不能決定感受是苦是樂,而心態卻能決定感受。
  〜對這句話,在生活上〜您有何體會?
2. 君子跟凡人一樣要追求快樂,那麼〜
   二者所種下的因,與所得到的果,有何差別呢?
3. 孔子說: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您承許嗎?
   請 明天繼續共學本章後半段〜思惟本章給予的啟發哦!

一. 引用經文
1.《論語•雍也•9》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ㄙˋ),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論語•學而•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先複習〜《論語•雍也•9》    歐陽菊映 老師     7分 56 秒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ㄙˋ),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白話> 
孔子說:「真是賢者啊,顏回!一竹筐的飯,一瓜瓢的水,
住在簡陋小巷的破屋。一般人是無法忍受而憂愁不已,
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真是賢者啊,顏回!」
<義理解釋>
1.消文
“簞”,是竹器。“瓢”,是把瓠瓜剖開,為之以盛水。
“居住”,是住在陋巷。
顏淵的生活條件如此簡陋,他人必不堪其憂,但顏回不改其樂。

2.本章關鍵:探討顏回的樂
這則的關鍵,在探討顏回到底樂的是什麼呢?
錢穆先生提到:宋儒有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之教。
周敦頤給程顥、程頤兄弟上課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問題:尋孔顏樂處。
孔子跟顏回,到底所樂的是什麼事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出了宋明理學。
朱熹先生也提到,“簞瓢陋巷非可樂,蓋自有其樂爾。
其字當玩味,自有深意。”就是朱熹先生認為,顏淵樂的〜
必然不是因為簞瓢陋巷而樂,他有他的樂在。
“樂”字,它的深意,到底樂的是什麼?
“賢”在哪裡?透過幾則《論語》篇章,來討論。

3.顏回的樂是君子的樂,故賢。
《論語•衛靈公•1》孔子在陳蔡絕糧的時候,
子路就問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認為,小人在遇到非常窘困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堅持住了,
但是君子不同。這個狀況應該是很貼近顏回的境界,
就是顏回他向來就窮,他經過多少年還是窮。
但是,他內心狀況應該是他向來就樂,
經過了多少年的窮,他還是樂,這樣。
那孔子認為的賢,應該是在這個地方。

4.“樂”的關鍵是“義”
《論語•述而•1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段的描述,其實和這一則很相近,
但是它更進一步明確的點出,到底那個“樂”的關鍵在哪裡。
孔子說是“義”。
就是如果沒有“義”的話,再富貴,也沒有意思;
相反的,如果心中有“義”的話,就是物質條件很差,
粗茶淡飯,睡覺連枕頭都沒有,也是快樂的。
也就是說,心中因為有了仁義,就可以安於貧困,
我們平常所說的安貧樂道。
為了精神的追求,好像物質的窘迫,就不再那麼關鍵。

5.顏回的樂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實踐的樂
《論語•雍也•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認為,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在於“樂”這個字。
孔子對顏淵的讚歎,就是他如何學習,能夠到達“樂”這個層次呢?!
那應該是在於顏淵學習的狀況,就是他的學習,
已經不再只是文字上的層面,而是能夠內化、貼近顏淵內心所求。
精神學習的內涵是在於真實的實踐,然後從生命跟生活的那個層次,
得到這樣的快樂。顏回的樂,應該是這個樣子。

6.省思一下:我快樂嗎?
苦樂不完全在外在的條件,而是內心的學習。
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狀況,以現在的社會條件,老實說,我們都比顏回富有很多,每天的飲食,住的條件,其實都還算可以。
但是,如果我們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快樂嗎?
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對不對?
我自己其實從這個問題,也會 要很誠實的去看到說:
哇,原來我也是特別怕窮的人呢,原來我可能也是有學習沒有辦法貼近所求的人,到底怎麼樣透過學習,我有可能再快樂一點呢?
如果以這一則我們來看的話,似乎苦樂的關鍵,
應該不完全在外在的條件,而是在內心的學習。

7.透過學習看清楚苦樂,更靠近顏回的樂!
這一陣子,有幾個好朋友跟我提到他的苦。
有位朋友很有才華,可是在他的工作場域,
可能沒遇到那麼好的機會,他很苦;
也有朋友,就是結了婚,總覺得婆婆好像對自己不是那麼滿意,
好像對其他的媳婦歡喜比較多一點;
那我自己呢,就是總是會努力,覺得說我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
怎麼樣才能夠達到自己內心的那個標準?
其實,這樣想一遍,就會忍不住問自己說:
到底顏回的那個樂,我如何能夠再靠近一點,
我有沒有可能真的透過學習,把我的苦樂看清楚。

8.聖人不受外境病痛影響,心中是真實快樂!
我的老師在他晚年,病中說過一段話:“找不到像我這樣快樂的人,不是說我沒病哦,我病得苦哈哈的,但是心裡的愉悅是兩碼子事。”
我就在想說:病,老病真的很折磨,為什麼老師可以說,那個病得苦哈哈的身體的苦,跟心裡的愉悅,是兩碼子事?
就在想:古聖人是不是就是這樣子的境界。
就是外在的條件的苦,是不會影響內心當中,
因為學習得到的那個真實的快樂,而那個透過學習得到真實的快樂,
是可以幫助我在面對生活物質、身體的苦,我是心中很有力量的。
其實這樣子去想的時候,真的對於《論語》,
就是孔子在讚嘆顏回的那個境界,心裡有一種嚮往。

9.期許:透過經典的學習,擁有真實的快樂!
透過這樣的學習,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我去回想我今天快樂不快樂,
我是不是可以也生起一種因為依靠經典,而有一種力量,
重新再去調整,我所認為的快樂跟不快樂。
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內心都可以慢慢有一種不被外在影響的快樂。以此跟大家共勉,謝謝!
省思一下〜
讓我快樂的事情是什麼?讓我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是物質或是心靈?
透過經典或佛法的學習,我有嚐到內心真實的快樂嗎?
我是否比較不在乎物質的苦樂了呢?

<義理解釋>   趙軍 老師     2分 53 秒
一. 引用經文
1.《論語•雍也•9》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ㄙˋ),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論語•學而•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思惟提綱>
1.物質多寡並不能決定感受是苦是樂,而心態卻能決定感受。
  〜對這句話,在生活上〜您有何體會?
2. 君子跟凡人一樣要追求快樂,那麼〜
   二者所種下的因,與所得到的果,有何差別呢?

重點摘記       趙軍 老師     2分 53 秒

大家好!現在我來看《論語•衛靈公》的第三十一章。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
          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一)文義內涵
1.君子是修道之人;
  謀就是謀求、追求;
  道指內心的提升;
  食指飲食,代表物質享受、權力地位。

2.孔子說:君子一心追求心靈的提升,不會追求外在物質的豐足。
  君子也是人,也活在現實中,當然也需要衣食住行,
  但他不會對此汲汲營求,保持著少欲知足、知足常樂的心態。
  而由此省下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都投入了問學道德、正己化人的修煉之中。

(二) 心態決定感受
其實,苦樂純屬感受〜
物質多寡並不能決定感受是苦是樂,而心態卻能決定感受。
例如:心態好時,吃鹹菜也開心;
心態不好時,面對滿桌的美味也悶悶不樂。
這是憑我們的經驗就可以證明的事情。

(三) 君子跟凡人追求的快樂不同
1.正因為如此〜【心態能決定感受】
  儘管君子跟凡人一樣要追求快樂,
  但君子的高明之處在於〜他選擇了“謀道不謀食”,
  通過“學而時習之”,達到“不亦說乎”,他們的幸福指數高得很啊!
2.最典型例子就是:
  顏回雖窮到“簞食瓢飲”,卻“不改其樂”。
  可以說用極低的成本,獲得極高的快樂。
  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
3.相反,想通過謀食獲得快樂,即使得到了,也不見得就快樂,
  得不到當然就更不快樂,而這是常常發生的。
  所以,孔子接著說:“耕也,餒在其中矣。”
  種田本是為了有糧食吃,可是因為天災人禍,耕種了也不見得就有收成,
  沒收成,照樣挨餓。所以雖有耕耘,卻不見得沒有飢餓。
4.謀食、謀財、謀官等等,都是一樣的情形。
 人心被綁在得失多寡之間〜
                       不是患得,就是患失,
                       不是患多,就是患寡,
                       並無真正的快樂可言。

【君子憂道不憂貧】
顏回雖窮到“簞食瓢飲”,卻“不改其樂”。
顏回到底樂的是什麼呢?
趙軍老師說:
  顏回 可以說〜用極低的成本,獲得極高的快樂。
  這〜是 很值得我們思考的。
【子曰
  君子謀道不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
  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

孔子說: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您承許嗎?
    明天 請 繼續 共學《論語•衛靈公篇•31章》後半段
      〜我們一起 深入思惟 本章給予的啟發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