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顏淵十二 第22、23、24章 複習-1

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
2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思惟提綱>
1.《論語顏淵篇》,從一開始顏淵問仁,夫子傳遞給心愛的
    弟子〜顏淵什麼心法呢?
    夫子對顏淵、仲弓、司馬牛、樊遲……等的回答,
    給了您什麼啟發呢?
2. 即將結束《論語顏淵篇》的背誦,想一想〜顏淵篇當中,
  有哪些章節出現【仁】、【禮】、【君子】這些文字?
3.【身而為人,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此。】
   您認為這個此是指什麼?
   (答案請參考明天的義理解釋哦! )

再次串習蔡忠道老師 對《論語顏淵篇》的總說

二、重點摘記          蔡忠道老師講解     5分56秒

(一) 〈顏淵篇〉的總論

《顏淵篇》總共二十四章,主要是孔子與弟子還有當時的主政者,討論“仁”以及“為政”的內涵。所以這一篇可以說,是孔子與時人以及弟子討論“內聖”、 “外王”這兩個問題的一個篇章。非常非常的重要,尤其對於“仁”的一個討論。

 (二) 孔子推行“仁”的時代背景

1. 春秋末年禮壞樂崩
孔子的學說在春秋末年那個時代,是一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也就是說,作為周文化的一個內涵,禮樂的內涵,到了春秋末期已經是禮壞樂崩,變成一種形式化的一種禮樂。

2. 行禮如儀,但是沒情感
形式化的禮樂,一般人在行持的時候,就是行禮如儀,並沒有真正的一種感發跟觸動。所以這樣的一個形式化的禮樂,我們可以說人呢就變得沒有情感,沒有體貼,也沒有活潑的生機。

3. 禮樂失序,政治及文化崩解
孔子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況,也就是說,人已經活的不像是一個人,那形成一種外在的社會秩序,就是一種禮樂失序,整個政治秩序,整個文化秩序,其實都已經崩解。

4. 孔子希望溯源周公的禮樂
所以孔子希望從形式化的禮樂回頭去追溯真正周公制禮作樂的一種內在深刻的內涵,所以提出“仁”這樣的一個思想。

(二) 何謂仁? 仁者愛人,仁者人也。

“仁”的思想,在孔子回答樊遲的問題的時候,孔子的回答是:“仁者,愛人。”(〈顏淵.22〉) 孟子對於“仁”也提出所謂 “仁者,人也。”(〈盡心章句下.16〉)

也就是說,我們從孔子、孟子對於“仁”的討論裡面可以看到,都在強調人之所以為人的那個特質,以及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去關顧、理解別人的需要,進一步去關愛別人,這樣的一個深刻內涵。

(四) 翻轉形式化的“禮”,變成生命化的“禮”

1.在“禮”的行持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回到內心去體貼到“禮”背後,其實有一種相互關待、彼此體貼的這樣一個情感。這樣的一個“禮”,就會從一個形式的“禮”,變成一種生命化的“禮”。

2.也就是說,我們在行持“禮”的過程中,其實最重要是要引發我們相互體貼、關愛的這樣一個情感。有了這樣體貼關愛的情感,人與人之間就有一種相溝通的可能性,彼此距離能夠拉近。

3.所以這個“禮”的行持,就會跟彼此的生命、跟自己的生命,都息息相關。

(五) 舉例:婚禮的設計有著對新娘的體貼
1.我們前面曾舉過例子,比如說在婚禮的過程中,其實最重要的設計,是體貼一個新嫁娘嫁入一個陌生家庭那種惴惴不安,也希望能夠融入新家庭的這樣的一種企盼。

2.所以整個婚禮的設計:一方面,體貼新嫁娘的不安所有請、迎這樣的一種禮儀;另外一個呢,也希望能夠融入這個新家庭,所以也有請新娘在這個新婚後的幾天呢,能夠親自洗手做羹湯,然後侍奉舅姑,也就是公婆。

3.這些“禮”的設計,不外乎對於這個新嫁娘的一種體貼。

(六)結攝:仁的重要性

1.所以孔子從一個形式化的禮樂,禮壞樂崩的時代,再深刻的去捻出禮背後那種“仁”的一個內涵,讓人可以活得像人,讓整個社會的文化秩序跟政治秩序,以及內在的生命秩序都能夠一體地建構出來。

2.所以孔子“禮”的思考,其實是他思想的起點,“仁”呢,就是他思想的一個核心。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為什麼孔子跟弟子諄諄地討論“仁”的這個內涵。

3.這個“仁”的內涵,其實就像我們前面剛剛所提到的,讓我們一個人可以活得像人,讓這個社會的政治秩序、社會秩序能夠重新地組建起來,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4.所以就有這樣一批信仰孔子學說的弟子,跟着他汲汲營營的、深刻地去探討“仁”的內涵,並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把它實踐出來。

以上是有關於《顏淵篇》整篇對於“仁”的討論,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孔子“禮”的思考,其實是他思想的起點,

而“仁”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跟弟子們深刻地探討“仁”的內涵,行持仁德。

在春秋末年那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他們把 政治秩序、社會秩序,慢慢的重新地組建起來……我們也可以發願努力哦!
<思惟提綱>
3.義理講解老師〜夢秋老師  提到:
【身而為人,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此。】
   您認為這個此是指什麼呢?
   (答案請參考明天的義理解釋哦!)                    明天見〜大家晚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