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7章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白話>
孔子說:「魯國和衛國兩國的政治,相差不多,像兄弟一樣啊!」

<文義>
1.魯衛:魯國和衛國。兩國都是出於周分封的兄弟之國。想不到兩國政教衰頹腐化的情況,也一個樣,就像兄弟一般。所以孔子感嘆說:「魯衛之政,兄弟也。」

<思惟提綱>
1.為何說:「魯衛之政,兄弟也。」?
2.孔子說:「魯衛之政,兄弟也。」其心境為何?
3.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解讀孔子的感嘆?
4.從夫子的感嘆聲中,您聽得出夫子的理想抱負嗎?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 何晏《論語集解》:「周公康叔既為兄弟,康叔睦於周公,其國之政亦如兄弟。」
2. 皇侃《論語義疏》:「在周公初時,二國風化俱治如兄弟。至周末,二國風化俱惡,亦如兄弟。」

二、重點摘記
(一)本章白話解讀
(原文)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白話)孔子說:“魯國的政治局勢和衛國的政治局勢有相似之處,像兄弟一樣。”
(內涵)這是孔子的感嘆。孔子用“兄弟”兩字作比喻,說明孔子對魯、衛兩國有深刻而豐富的了解。這份感嘆,帶有可惜的情緒,還暗示著對魯、衛兩國政治狀況的擔憂。

(二)從三個方面來解讀孔子的感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1)魯、衛兩國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的諸候國。魯國是周公的封地,衛國是康叔的封地,康叔和周公都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們總共九個兄弟,康叔和周公的關係最親密。
(2)三國時代何晏在《論語集解》中引東漢大儒包咸批註:“周公康叔既為兄弟,康叔睦於周公,其國之政亦如兄弟”。兩國的始祖就是兄弟,他們的政治狀況也像兄弟一樣,聯繫一直很緊密。
(3)南北朝大儒皇侃在《論語義疏》中說:“在周公初時,二國風化俱治如兄弟”,在周朝初年,兩國民風淳樸,周公和康叔都是聖君,國家治理得非常好,人民安居樂業,像兄弟一樣。“至周末,二國風化俱惡,亦如兄弟”,到了周朝末年,春秋時期,兩國的民風每況愈下,政治逐步惡化,差不多一樣衰亂,成了難兄難弟。
(4)所以,魯衛二國有著很相似經歷,同起同落,這是歷史的淵源。

【從國際地位來看】
(1)魯、衛兩國是中等弱國,他們受大國強國控制,幾乎成為大國的附屬國,雖然不情願,但沒有力量與大國抗衡。
(2)孔子時期,魯、衛兩國主要受齊、晉兩個霸主的控制,他們夾在齊、晉中間左右為難,跟齊國友好,要被晉國打擊;跟晉國友好,要被齊國打擊。為了尋求庇護和安全,不得不與霸國結盟,在齊晉的各自主宰下,他們多次參加類似“聯合國”會盟誓約大會,多次參加,又多次反目,總之吃虧的多,賺的少。

【從朝政來看】
從魯、衛兩國朝政來看,君主都軟弱無力,而卿大夫卻強悍蠻橫。 

1. 君主軟弱  
(1)魯君和衛君都是傀儡君主,國事、政事都受朝廷中的卿大夫制約和操縱,“魯衛之政”實質上是傀儡之政。魯君和衛君、魯廷和衛廷一個德性,對內對外毫無主見,君主軟弱無力,又沉迷於暫時和平麻痺之中。
(2)魯哀公和衛靈公都曾想重用孔子,但下不了決心,因為他們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時間最長,也受到了衛靈公的熱情接待,物質上給夫子較高的待遇。
(3)衛靈公經常向孔子問政,特別希望得到孔子在軍事方面的指導,但對於孔子仁政思想並不感興趣。

2.亂臣當道
(1)春秋末,諸候依賴大夫集團管理朝政是普遍現象。諸候大夫都是世襲的貴族,諸侯政治上日益衰退,而部分大夫政治勢力日益增長,朝中的決策往往由他們決定。
(2)從魯、衛兩國的朝政來看,魯國主要控制在季氏、孟氏和叔氏三大利益集團之手,其中季氏集團勢力最大,魯哀公是聽他們的,不聽他們也坐不穩國君的位置,他本人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管理朝政。
(3)衛國,雖然沒有強大的利益集團,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是政治家,她在衛國控制了大半個朝政。
(4)兩國的大臣都怕孔子管理國政,他們的政治、經濟利益會遭到削弱,大權旁落,權力之爭事實就是利益之爭,當看到自身的集團利益受到威脅時,掌控國家權利的大臣不會讓步,讓君主說了算的,即使有德有才的人也不能用,他寧願用無能之輩,也不會用有才的人參與朝政。

(三)總攝:感嘆聲中蘊含夫子的理想抱負
(1)孔子一生推行仁政,魯國是他的祖國,周遊列國期間,孔子曾三次到衛國尋找機會,孔子非常希望能在魯、衛兩國恢復禮儀,重現當年周公聖治的景象,可惜一直沒有成功。
(2)夫子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哀嘆當時禮崩樂壞的大環境。
(3)“魯衛之政”有相似衰落之處,只有孔子看得出,也只有孔子敢說。
(4)他說的“魯衛之政,兄弟也。”這句話蘊涵深刻的政治內涵,以及夫子報國無門而不改其志的心情,全部體現在這一聲感嘆中了。

沒有留言: